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998篇
测绘学   421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2458篇
海洋学   799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53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因受气候因素的强烈影响,中国黄土10Be记录无法直接用于示踪地磁场变化,需开展信号分离研究.针对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的复杂性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分离黄土10Be浓度所包含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因素的数理分析方法发展历史,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洛川和西峰2个黄土剖面的10Be记录进行主成分提取,进一步剔除了残差中可能存在的少量气候因素、噪声等随机信号,定量重建了130ka以来的大气10Be产率,与以往方法相比较取得了更优的结果.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复杂地质信号的分离,将有助于解决地质或其他信号分离的难题.  相似文献   
952.
华夏陆块从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推覆与伸展构造的叠加。文中对华夏陆块闽西南仙亭、曲斗等地区/矿区附近及井下所采集的含有机质页岩样品进行实验测试,分析了有机质参数、矿物组成及赋气孔隙参数,将对中国华夏陆块闽西南二叠系页岩的储层特征研究及页岩气勘探前景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TOC残余碳分析实验、荧光显微镜及显微镜光度计实验等,认为闽西南二叠系页岩含碳量中等,为0.15%~2.71%;有机质成熟度高,为3.51%~4.33%。(2)储层矿物组成方面,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进行全岩分析,结果显示黏土矿物占38.2%~49.6%,含量较高,主要为伊利石,含少量的绿泥石、蒙皂石;常见非黏土矿物主要为石英,均占45%以上;钾长石和斜长石含量较少,占1%~2.3%。(3)储层孔渗性方面:有效孔隙度为0.3%~11.4%,渗透率为(0.006 5~0.987)×10-3μm2;利用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对纳米级孔隙进行分析,认为部分小孔(2~50 nm)的孔容、比表面积较大,其次为微孔(小于2 nm)和大孔(大于50 nm)。此外,累计比表面积和累计孔容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纳米孔隙累计比表面积、累计孔容与孔径之间的关系表明,闽西南二叠系页岩气主要赋存于微孔和小于10 nm的小孔中。依照页岩储层评价标准,闽西南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页岩在有机质丰富、有机质成熟度、页岩厚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等方面符合页岩气开发最低标准,具有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53.
小天井锰矿是滇西地区最大的锰矿床, 产于滇西上三叠统松桂组碎屑岩建造中, 由氧化锰矿石和碳酸锰矿石组成, 矿石成份较单一。碳和氧同位素的特征揭示了成矿物源的多来源及成矿的多阶段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属轻稀土富集型。鹤庆锰矿形成于扬子地块西缘三叠纪诺利期盐源—丽江盆地中的丽江凹陷带之内的一个次级叠加盆地。盆地和成矿作用受控于同生断裂活动。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54.
西藏察隅县那阿钨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产出的潜在大型矿床,矿床的工业类型为矽卡岩型钨矿床。本文以矿区主要矿石类型--矽卡岩型矿石与围岩的矿石特征为研究对象,包括了那阿矿区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那阿矿区矿石学研究为那阿钨多金属矿床属于与矽卡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成因观点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55.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5,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栋梁  谢金南  王文 《大气科学》1997,21(3):331-340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历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波谱分析及大气环流模式,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未旋转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夏季降水整体异常结构,即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东西相反变化的东多(少)西少(多)型;南北相反变化的南多(少)北少(多)型。旋转后的前6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西北夏季降水的6个主要异常敏感区:青藏高原东侧区、渭水流域区、青海高原区、北疆区、沙漠盆地区和河西走廊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30~60年中,西北地区最干旱的时段在60至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除沙漠盆地外,各区程度不同地呈现出降水增加趋势。当初夏(6月)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偏强时,有利于同期西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使7~8月西北西部、北部降水偏少;东部、南部降水偏多。利用IAP 2-L AGCM数值试验表明,在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大面积异常增强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明显西伸,江淮处于副高西伸脊控制下,冷暖气流在长江和黄河上游交绥,有利于中国西北东南部降水偏多,多雨区在青海东南、甘肃南部及陕西东部。少雨中心区在西北地区西部。  相似文献   
956.
辽河盆地构造特征及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辽河裂谷盆地构造的组成形式、活动形式与地震背景。认为盆地内存在Ⅰ、Ⅱ、Ⅲ级断层290余条,主要为正断层组合。东西两边Ⅰ、Ⅱ级断裂的两侧及交点和端点处有发生中强级地震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57.
分形理论在土体粒度成分特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土体粒度成分的复杂性,目前对土的粒度成分分析缺乏合适的定量描述参数,分形理论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实例计算表明,分维作为描述土体粒度成分特征的参数,能较好反映了各种粒径大小在土体中的组成特点,可将其作为土体工程分类的一个综合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58.
基于SPSS和GIS的BP神经网络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在应用GIS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因子贡献率提取主导性强的综合因子,利用提取的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选择典型样本;依据因子的贡献率调整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通过检验,改变初始权值建立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5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8.9%;为了进一步改进BP网络,把第一次调整权值训练得到的网络权值作为下一次建模的初始权值,训练得到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10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9.5%。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聚类法作为对照,验证了这种BP模型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最后根据所建立的BP模型预测获得中原城市群农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各土地类型适宜性从西往东呈现由低到高的分带性,其中高度适宜区占总面积的32.4%;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8.9%、22.1%、16.6%。  相似文献   
959.
“余太翠”玉因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余太地区而得名。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子探针等研究方法,对白色、绿色、黄色、紫色系列的“佘太翠”玉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和呈色机理等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佘太翠”玉视颜色品种不同,组成矿物略有差异。除白色品种的“余太翠”玉以白云石(质量分数高于60%)为主要矿物外,其它颜色品种的均以石英为主要矿物,石英的质量分数约占80%以上。“佘太翠”玉的次要矿物主要有云母、方解石、长石、赤铁矿、叶蜡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绿色“佘太翠”玉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主要由铬云母致色,属东陵石;白色品种“佘太翠”玉为白云石玉,而黄色的及其它颜色的品种为石英岩玉。  相似文献   
960.
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实地植被调查,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区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22科69属109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8.13%。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属和较大科属虽不占主体,但却往往是构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植物区系的代表成分,对植物区系的构成及植被的分布格局都有很大的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受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区域植被分布随地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具有非地带性差异特征。库姆塔格沙漠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木本植物对区域环境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库姆塔格沙漠区植物地理成分及分布特征也说明气候、环境条件,植物种的生态幅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