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HQS螯合形成纤维在分离富集痕量元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桂兰  弓振斌 《岩矿测试》1989,8(4):269-272
8-羟基喹啉-5磺酸(HQS)螯合形成纤维制备容易,可用于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与相应的离子交换树脂相比,该纤维具有交换速率快、易洗脱等特点。经研究和改进,本文提出采用HQS整合形成纤维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天然水中痕量Cu、Pb、Ni、Cd和Mn等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312.
这是一个使用着业内最先进机器的行业,全世界4台超大型纸机中两台落户中国;这是一个执行最严格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新国标严格程度超过欧洲,环太湖流域、山东省甚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同样也是一个被负面新闻纠缠不休的行业,是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并转的常客,甚至曾经被认为绿色产值为负。这就是中国的造纸行业。  相似文献   
313.
聚丙烯纤维加筋灰土的三轴强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利国  张孟喜  曹鹏 《岩土力学》2011,32(9):2721-2728
加筋技术作为20世纪一项重大发明,广泛运用于挡土墙、堤坝、桥台、护坡等工程中。加筋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加筋材料的快速演变,催生了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等一大批土工合成材料,但加筋材料有一弱点:即筋材与填料间容易出现潜在破坏面。过去填料使用的是黏土、砂土,其强度都比较稳定,时间对其强度的影响极小。对于灰土这一类材料,其强度受时间影响较大,是否适于作为加筋土填料需进行研究。选取聚丙烯纤维作为加筋材料,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加筋灰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中,将3种不同百分比(0.05%,0.15%和0.25%)的聚丙烯纤维分别掺入到灰土比为1:9,2:8,3:7的灰土试样中,配制试样。通过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加筋率、不同灰土比、不同龄期及不同围压对加筋灰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灰土相比,聚丙烯纤维加筋灰土其峰值偏应力和抗剪强度均有不同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14.
MICP联合纤维加筋改性钙质砂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泮晓华  唐朝生  吕超  王殿龙  董志浩  施斌 《岩土力学》2022,43(10):2643-2654
为了提高我国南海钙质砂地基的抗液化性能,提出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联合纤维加筋技术对钙质砂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开展动三轴试验,对比分析了改性前后钙质砂试样的动应变、动孔压、应力−应变滞回曲线以及动弹性模量的发展规律和演化特征,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试验探究了MICP和纤维加筋技术对钙质砂的联合改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MICP技术可以明显改善钙质砂试样的抗变形与抗液化性能,相比于未胶结处理试样,仅MICP处理试样的动应变和动孔压分别降低了95.74% 和 92.46%;(2)纤维的掺入进一步提升了MICP的改性效果,相比于仅MICP处理试样,MICP和纤维加筋联合处理试样的动应变和动孔压分别降低了 74.32%和 74.18%;(3)MICP 和纤维加筋技术通过减轻试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循环活动强度和能量耗散、提高试样的动弹性模量和减小动弹性模量的衰减速率,从而实现试样抗变形与抗液化性能的显著提高;(4)SEM 试验分析结果表明,MICP 与纤维对钙质砂动力特性的改善具有协同作用。纤维的掺入为细菌提供了更多的附着场所,促进了碳酸钙晶体的生成量,该部分碳酸钙不仅增加了颗粒间的胶结强度,同时也将纤维固定在砂颗粒上增强了纤维网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315.
孙威威 《探矿工程》2021,48(12):72-78
海坨区块的地层破裂压力较低,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渗透性漏失和失返性漏失,从而引发井壁失稳。针对海坨区块存在的严重漏失问题,制备了一种随钻堵漏纤维YTZ,同时优选出了与基浆配伍良好的复合植物纤维XA、快速封堵剂KF,提高了钻井液稳定井壁的能力。通过3种堵漏材料的复配,形成了一套适合海坨区块的堵漏体系和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海坨区块的各种井漏问题,确保了钻井及完井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了由于漏失带来的经济损失。该堵漏体系在现场应用中体现了良好的封堵效果,值得在海坨区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16.
纤维矿物生物活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棉、毛沸石、硅灰石、坡缕石、海泡石、水镁石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列为具有致癌、潜在致癌作用或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六种纤维矿物,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这几种纤维矿物生物活性的研究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17.
玄武岩纤维由天然岩石直接熔融拉丝制备而成,性能优异,其原料调控对纤维制备和性能提升有重要影响,熔融反应的热力学分析是研究原料特征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代表性玄武岩样品为原料,分析其矿物组成,进而构建复杂硅酸盐体系热力学模型,研究其在1400℃时的熔融反应热力学。结果表明,单一矿物如长石、辉石熔融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且相对较小;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矿物熔融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正数。所选玄武岩样品熔融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225~-257 kJ/mol,表明可自发进行;样品熔融过程的理论能耗为2.4~2.5 GJ/t,接近某些玻璃纤维池窑工艺能耗(考虑窑炉热效率)。纤维的制备条件和性能参数与原料的成分关系密切,以直径约9μm的纤维为例,其拉丝温度及缠绕机线速度等条件各不相同,纤维表面光滑,断裂伸长率约3%~4%,弹性模量59~66 GPa,抗拉强度1700~2400 MPa;采用Giordano的模型,计算出不同原料成纤粘度(lgη)约0.70~1.21 Pa·s。本研究的热力学模型及实验结果可为玄武岩纤维制备的原料优选、能耗计算、条件调控及性能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8.
研究了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水溶液中Sr~(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H值、纤维加入量、Sr~(2+)初始浓度、作用时间等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采用SEM、EDS和FTIR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探讨了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纤维加入量为2.0 g/L、Sr~(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纤维对Sr~(2+)的吸附在4 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实验条件下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6.22 mg/g。等温吸附拟合结果表明,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吸附可能是以单分子层为主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纤维对Sr~(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r~(2+)与纤维上—NH_2和—COOH等基团进行配位络合从而吸附在纤维表面,—CH_2—和C=CH_2等基团参与此吸附过程。能谱分析表明Sr~(2+)与纤维上Na~+和Ca~(2+)还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319.
纤维水镁石在无机铵盐中的溶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水镁石在水中可放出自由基,其在酸性环境中呈现化学活性,在体液环境中有细胞毒性。在水体环境中,它与一切释放出铵离子的物质反应并使自身发生溶解,其机理是可溶性铵盐在溶液中可离解出铵离子并放出质子,而水镁石在水中可电离出羟基。二价铁的存在使氧化还原反应常常伴生,最终形成三价铁铵盐复盐。因此,人体内的可溶性铵盐和体液中存在的铵离子可与水镁石粉尘作用并使之部分溶解。粒度增大和温度升高有利于镁元素在平衡体  相似文献   
320.
研究风化壳中纳米微粒的稀土元素特征,对于从微观层面揭示我国华南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平南富稀土花岗岩风化壳剖面(ΣREEmax含量1 201 ×10-6)为典型案例,采用物理方法(超纯水,MQW)和化学方法(Na4P2O7, TSPP)两种技术手段,提取了花岗岩风化产物中的纳米微粒(1~100 nm)。进而采用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联用技术(HF5-ICP-MS),对纳米微粒进行了连续分离和表征,同步获得了不同粒径纳米微粒中REE的含量特征。结果指示,化学提取剂TSPP能有效打破花岗岩风化产物中的大颗粒团聚体,它对纳米微粒的提取效率比物理提取方法高102~103倍。在TSPP提取的纳米微粒悬浮液中,REE含量(ΣREETSPP含量)最高可占到风化产物全岩REE总量(ΣREE含量)的80.5 %。纳米微粒主要分布于2~5 nm和10~30 nm两个粒径区间,另有少量粒径为30~80 nm的纳米微粒出现。其中,在2~5 nm微粒中,REE峰位与有机质大分子峰位对应,指示二者在离子键合作用下形成了聚合体。而在10~30 nm微粒中,REE峰位与Al元素峰位相对应,指示REE被黏土矿物纳米微粒吸附或离子交换。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轻稀土(LREE)与重稀土(HREE)在纳米微粒中的分布并不一致。其中以La、Ce、Pr和Nd为代表的LREE元素集中出现在2~5 nm和10~30 nm的纳米微粒中,而以Tb和Lu为代表的HREE元素除了在上述两个粒径的纳米微粒中有含量显示外,还分布于30~80 nm的纳米微粒中,指示了花岗岩风化产物中可能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无直接关联的重稀土纳米微粒矿物。上述发现为进一步认识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富集分异过程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