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盛夏来临,西瓜作为味道鲜美的降暑品,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喜爱,每每看到拉着架子车来到小城卖瓜的瓜农,我的心里都会感到特别亲切,心底都会涌起一股深深的感动,眼前也总是浮现出父亲那被晒成酱红色的脊梁和火辣辣太阳下小小瓜棚里的那片清凉。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为了给我和哥哥挣钱交学  相似文献   
122.
浙江中西部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白垩系冲积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众多中小型白垩纪盆地中,分布着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夹火山岩的白垩系上部地层。作者对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市和义乌市境内的2条剖面进行了研究,即金衢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铜山岩中戴组剖面和永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景区方岩组剖面,认为其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具有多套沉积旋回的陆相碎屑岩准层序组,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有紫红色凝灰岩及深灰色玄武岩;上部棕褐色钙质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产恐龙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扇根亚相的砂砾岩为槽流沉积和辫流水道沉积,扇中亚相的片状或席状砂岩为漫流沉积,漫流成因的片状或席状砂岩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此研究成果对中国南方小盆地白垩系扇根—扇中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王欢  胡章喜  唐赢中 《海洋科学》2017,41(9):94-101
化学互感作用或化感作用(allelopathy)在浮游植物的种群相互作用及动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已经成为有害藻华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但在被研究的种类和化感作用的规律等方面还存在众多空白。本研究选取分离自中国和美国近海的重要藻华甲藻多环旋沟藻(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短沟别什莱藻(Biecheleria brevisulcate),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72 h共培养)观察其与另一种常见的藻华甲藻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的化感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化感效应随种类和特别是起始细胞密度比率而分别表现为抑制或促进共存种的生长。与起始细胞密度为500个/m L的红色赤潮藻共培养时,多环旋沟藻起始密度为250个/m L时促进红色赤潮藻生长,米氏凯伦藻苏澳株和短沟别什莱藻在细胞密度低于1 000个/m L时促进红色赤潮藻生长,同时起始密度为5 000~50 000个/m L的剧毒卡尔藻被红色赤潮藻促进生长。但是,米氏凯伦藻深圳湾株在细胞密度500个/m L以上时均抑制红色赤潮藻生长,多环旋沟藻在起始密度大于250个/m L时开始抑制红色赤潮藻生长,且抑制效应在起始密度2 500个/m L时接近100%。米氏凯伦藻的化感作用在不同株系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有害藻华甲藻之间的化感作用表现出复杂的形式,随着作用的种类和互相之间的密度比率变化而有互相促进、抑制或一方抑制(或促进)另一方等作用,这对进一步认识藻华甲藻的种群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土壤磁性变化机制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指示成壤作用的影响,而土壤理化性质是其分类的主要因素,却很少有关于土壤理化性质与磁化率关系的研究报道。通过对碳酸盐岩上覆红色石灰土的酸碱处理实验,探究土壤pH值与其磁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碱处理前,红色石灰土的磁化率集中在3000~4500×10m^3/kg,pH值在7~8,为碱性土壤;经HCI溶液处理后,pH值下降到1~4,磁化率下降到250—4000×10^-8m^3/kg,pH值与磁化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经NaOH溶液处理后,pH值上升到8~13,磁化率反而下降到2500-4000×10^-8m^3/kg,pH值与磁化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上述现象的产生,与酸和强碱所分别带来的还原和氧化环境有关,改变了弱磁性矿物和强磁性矿物之间的转化方向,抑制了趋磁细菌作用,最终引起土壤磁化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地名》2012,(2):10
东陂镇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境南端,是黄陂、草台岗伏击战的主战场之一。东陂镇邻近宁都县肖田乡,距宜黄县县城镇49公里,宋代建村,先有止马市,后称东陂。东陂是革命老根据地,1930年,这里建立了东陂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8月,中共宜黄县委员会在东陂正式成立。是年冬,宜  相似文献   
126.
近几年在国内外珠宝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红色透明长石,其天然性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方法、LA—ICP—MS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仪器研究了该红色长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旨在探讨其致色原因。结果表明,该红色长石样品属于中长石;与黄色长石样品相比,其化学成分中Cu的质量分数为739×10^-6~801×10^-6,远远高于黄色长石的(1.07×10^-6),而其它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无明显的差别,故认为Cu可能与其呈红色有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该红色长石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带主要位于566nm处,推测其可能与Cu对可见光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27.
在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水热条件充沛,广泛发育着厚度不一的红色风化壳。由于碳酸盐岩易溶蚀,酸不溶物含量低,同时宏观上风化壳和下伏基岩呈突变接触,风化壳中原岩的残余结构消失,在野外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支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演化关系,所以这些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物质来源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而物质来源的准确识别是进行这些风化壳机理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笔者在对贵州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研究过程中,尝试通过粒度分析,来探讨风化壳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特征。在不同环境背景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级、金的浸出实验,对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研究,发现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矿石中的金与粗颗粒的多少呈正相关,为微细粒金和游离态金,被吸附于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项等矿物表面或裂隙中,在红色粘土剖面中与Mo、Sb、Hg、As等元素紧密共生,金在弱酸-弱碱性条件下活性、迁移,在潜水面附近再沉淀,上芒岗卡林型金矿体为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要矿源体。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泥页岩的风化演变规律及其稳定性分析,初步探索了在泥页岩红色地层中的钻眼方法,并介绍采用螺旋肋骨钎头和泡沫冲孔技术,以及对开挖和衬砌工序进行合理安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0.
广东省河源盆地北部红层厚度大于4km。根据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南雄群的大风组、主田组和贞水组,上湖组和丹霞组。大风组厚837m,由砾岩和砂砾岩组成;主田组厚为1200m,由含砾的紫红色砂岩,分选性差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伴有条带状粒砂岩、粉砂岩、含砂质泥岩组成。主田组富含钙质结核,河源龙(窃蛋龙科),龟鳖类化石发现于本组中。贞水组沉积厚900m,由粗的沉积物组成,包括粒状的砾岩和斜层理发育的砂岩。上湖组厚280m,由紫红色的含砾石粗砂岩夹粉砂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