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1篇
  免费   1662篇
  国内免费   2130篇
测绘学   464篇
大气科学   1001篇
地球物理   1468篇
地质学   5774篇
海洋学   922篇
天文学   181篇
综合类   653篇
自然地理   1340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本文利用了小扰动方法、轨道法以及粒子的运动区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带电粒子在中性线磁场中的运动。其结果是: 1.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可分为漂移轨道、波动轨道与8字形轨道三种形式。小扰动方法不能使用于中性线的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出现一个与小扰动漂移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 2.在沿中性线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中性线周围的部分粒子可以聚集到中性线附近。当粒子进入非小扰动区时,它们将被中性线磁场反射,并被电场加速。 3.计算出磁尾中性片的厚度为在这个区域内,大部分带正电的粒子的平均运动是沿晨昏方向,带负电的粒子的运动则相反。磁尾区出现一个等离子体中性片电流。  相似文献   
992.
一个地震系列是指一定时间内,在同一地震区中连续发生的若干地震事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孕育过程,因而具有统一的前兆场的演化历史。地震前兆场是一个区域场,而不只局限于某个震源区的变化。根据本文所定义的地震系列和前兆场的概念,研究了海城—唐山地震系列孕育过程中地震前兆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异常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包括前兆场的区域大小与震级、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过程与发震地点的关系及地震发生前的短临前兆标志  相似文献   
993.
1978年海城6.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震源区、发震构造和破裂方式等的相似性,认为1978年5月18日海城6.0级地震是1975年7.3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活动。结合震区地质构造的分析,提出晚期强余震的发生是与残余闭锁区的崩解相联系。因而,主震后,震源区残余的闭锁结构处正是尔后晚期强余震的所在位置。文中还对这种残余闭锁区的形式及其与粘滑机制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4.
《地震地质》1980,2(3):38
本图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编、地图出版社出版。本图是在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汇编的有关图件的基础上,广泛应用了我国各部门近年来的最新资料编制的。它是我国第一张公开发表的地震构造图,并被推荐参加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图书展览。图件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图中表示了新生代以来不同时代的活动断裂及其性质、盆地及其内部结构和沉积厚度、岩浆和火山活动以及M≥4.7级的破坏性地震震中。对M≥6级的地震均标明了震级和发震日期。台湾及其东部海域只表示了M≥6级的地震。该图附有说明书和6级以上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995.
HEIFE绿洲和沙漠地区大气边界层湍流混沌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志球  王介民 《高原气象》1998,17(4):397-402
利用“黑河实验”期间张掖、沙漠观测站加强观测期间1991年6月20日09:00至1991年10月2日09:00时段内水平风速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有关测量混沌的特征量:关联维数。Lyapunov指数和Kolmogorow熵。  相似文献   
996.
低纬高原城市区域冬季晴天不同波长辐射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城区内外不同波长辐射的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得较少的城区内外不同波长辐射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城内因受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各波长辐射量的变化离散性大于城外;不同波长辐射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城内外比值)大多是城内小于城外,且以大气污染严重的午前差异显著。(2)低纬高原城市区域,冬季晴好天气时午前、午后不同波长射占总辐射的百分率存在差异;城内外各辐射的百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一次典型弓状降雹回波区的流场进行反及特点分析,发现用矩不变量法反演出的回波区流场结构,与藤田关于弓状回波的概念模式非常吻合,利用该方法估测出的流场,散度场、涡度场所表现出的信息,与降雹实况是一致的,该研究可为中小尺度强天气的监测,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流场资料。  相似文献   
998.
许永锞  陈伟  李达旋 《广东气象》1998,(2):13-14,12
1997年5月8日,清远市出现了一场罕见的暖区特大暴雨,日降水量为295-6mm。由于降水强度大、范围小,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清远出现的与这场降水类似的暖区强降水(指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下同)进行天气学分析,总结出这类强降水的天气学特征,并指出日常预报的着眼点。本文所用资料以08时为准。1 降水特点  (1)强度大日降水量都在100-0mm以上,其中“5.12”日降水量640-6mm,是清远50年来最大的日降水量,“5-8”居第二位。    表1清远6次强降水出现时…  相似文献   
999.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作江西暴雨动态落区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将江西测站的降水插值到1°×1°的经纬度网格点上,然后利用1°×1°的T106数值预报产品,对江西网格点上的暴雨送行诊断分析与相关普查,最后建立了江西暴雨动态落区预报模式和动态落区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介绍了根据近地震直达波到时资料确定震前波速异常区(简称孕震区)的方法,并给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某些较大地震前波速异常区(孕震区)的初步测定结果。探索并讨论了孕震区的一些基本特性,即孕震区的形状、大小,孕震区的定向,主震在孕震区内所处的部位,孕震区内部波速异常状态的分布与发展等。最后还导出了孕震区线度与震源区尺度间的关系式,并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