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52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汤磊  熊健 《矿产与地质》2010,24(5):475-480
为解决干旱高山区的深部找矿问题和探索地电化学法在干旱高山区寻找隐伏铜镍矿产的可行性,在青海化隆拉水峡铜镍矿区开展了地电提取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寻找隐伏铜镍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已知矿体的地电化学法找矿试验,在隐伏铜镍矿体上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对矿区的深部及外围的找矿预测中,在A区发现3个地电化学Ni、Cu及电导率异常,在B区发现3个地电化学Cu异常、1个Ni异常、3个电导率异常,在C区发现了3个地电化学Cu异常、2个地球化学Ni异常、3个电导率异常,推测在上述地电化学异常区内寻找隐伏铜镍矿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2.
笔者根据基底页岩在红土风化过程中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演变规律,建立了遵义仙人岩铝土矿床古红土壳的分带模式,从上至下划分为:(1)铁铝质壳带,又称强风化带或最终分解带;(2)铁铝质粘土岩带,又称中度风化带或分解带;(3)粘土岩-黄铁矿带,又称弱风化带或轻微分解带;(4)原生页岩带。通过孢粉化石鉴定和Rb-S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肯定了古红土壳形成于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当属原地红土风化残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73.
<正>备受争议的印度尼西亚原矿出口禁令1月12日正式生效。印尼2009年出台新矿业法规定,自2014年1月12日起禁止出口原矿,原矿必须在本地进行冶炼或精炼后方可出口。印尼官方称,这一禁令通过将更多矿产加工环节限制在印尼境内以增加矿产品出口附加值,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此禁令对中国影响最大。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矿出口国,也是全球铁矿石、铝土矿等金属矿产和动力煤的重要出口国,而中国严重依赖印尼进口矿石以生产含镍生铁。据统计,2012年中国镍矿需求约为6,5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印尼,其红土镍矿一直是中国镍生铁冶炼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4.
<正>海关数据,今年1月,我国共进口镍矿726.94万吨,其中印尼矿612.01万吨,连续5个月攀升,创纪录新高,占总进口量84.19%。菲律宾矿108.17万吨,环比继续减少,占总进口量14.88%。淡水河谷称明年镍价将跳涨淡水河谷表示,预计镍价将在2015年大幅跳涨,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升至每吨逾20,000美元,  相似文献   
75.
王恒  王鹏  李建  邓刚  满毅  王磊 《江苏地质》2014,38(3):435-440
新疆若羌北山地区坡—镍矿为近期发现、评价的超大型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床,目前已查明的镍金属资源量达130万t.由于坡北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岩相组成复杂,认为坡一成矿岩体为早二叠形成的复式岩体.通过对坡一镍矿岩相学、岩石学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各岩相的时空关系,甄别出主要成矿岩体,并结合各岩相所反映出的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及物理模型.通过对比研究,指明坡一镍矿下一步找矿方向,通过三维预测对找矿远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金川二矿区多中段开采曾引起了许多研究焦点,尤其是多中段开采导致的围岩变形和灾变问题最为突出。本文以多年地表监测的结果验证了多中段开采至结束期间并没有造成地表岩体变形的异常或突变。研究认为开挖的地质力学模型内所赋存的岩体应变能是一定值,开挖活动是能量耗散和转移的动态过程。因此,在构造应力影响的开挖力学模型中,不能采用外力边界条件而应采用位移边界条件。小步距开采-充填有利于避免大幅度的岩移发生,矿岩才保持了相对缓慢的低能量释放率的松动、破裂,是矿岩未发生大的灾变失稳的关键因素。最后指出,地表岩移速率大小主要与地下开采速度和采充比有关,在金川二矿地下开采速度和采充比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地表岩体移动、变形速率不会发生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77.
位于中亚造山带北缘的喀拉通克早二叠世铜镍硫化物矿区是新疆规模最大的铜镍矿山,包含13个岩体,相当部分为隐伏岩体,其中1号、2号、3号、9号矿床为主力矿床,经过30余年持续开发,最大开采深度已达740 m,已面临后备资源不足的危机。已知矿体主要产于辉长岩、苏长岩、辉长苏长岩以及橄榄苏长岩中,甚至角闪辉长岩局部也含矿,未见超镁铁岩产出,具有显著的磁性(200 nT)、重力(0.29×10~(-5)m/s~2)、激化率异常,以镁铁岩含矿、岩体规模小且成群成带、分异演化程度高、富铜(Cu/Ni约3:2)、PGE较高、块状硫化物贯入矿体普遍发育为特色。其围岩为含炭质板岩、片岩和凝灰岩,变形强烈,常规电法受到炭质层的干扰。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岩浆源于软流圈地幔,基于与东天山同期铜镍矿床含矿岩相及其比例和剩余重力异常的比较,推断其应发育有相当比例的超镁铁岩,因而深部出现超基性岩的可能性很高,且含矿性应更好。这一推断得到坑道钻探的证实,2013年矿区在Y2岩体东段650~740 m深度和Y2岩体西段400~500 m深度发现隐伏超镁铁岩且含矿,局部见贯入块状矿体。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系矿区首次发现,粒度很细,发育强烈的蛇纹石化、纤闪石化,推测只是隐伏超基性岩的头部。结合控岩控矿构造的追溯及南、北岩带的侧伏和倾伏方向判断,硫化物珠滴构造的发现与系统观测统计,围岩烘烤边和角岩化的研究分析,提出南岩带主岩浆通道位于Y2与Y3岩体之间,而不是原普遍认为的岩浆通道位于Y1与Y2岩体之间。结合矿区的现状,提出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CSAMT和瞬变电磁地-井测量,结合传统的高精度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来勘探和预测南岩带深部隐伏含矿超镁铁岩的空间位置和产状,圈定岩浆通道和隐伏铜镍矿体,进而推动北岩带和外围G21、22号岩体的深部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78.
黔中—渝南沉积型铝土矿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平  廖友常 《中国地质》2014,41(6):2063-2082
黔中—渝南沉积型铝土矿的区域成矿模式概括如下:志留纪末的广西运动和泥盆纪末的紫云运动等,可能都是在峨眉地幔柱演化的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因地幔柱向地壳大量输送物质和辐射能量,从而引发的地壳升降运动,在此期间,全区大面积抬升,形成长期隆起区;泥盆纪末准平原化;早石炭世岩关期气候湿热,暴露地表的早古生代岩石全面红土化、钙红土化,形成的含三水铝石红土风化壳物质,为沉积型铝土矿提供了物源。修文及息烽—遵义沉积区,于早石炭世大塘期早—中期沉积了铝土矿含矿岩系—九架炉组。绥阳—正安—道真沉积区,在晚石炭世的黄龙组石灰岩沉积并钙红土化之后,于马平期沉积了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大竹园组。3个沉积区的铝土矿含矿岩系,都是在以陆相为主的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在成岩阶段,铝土矿中的三水铝石逐渐变质为硬水铝石。由于各沉积区形成含三水铝石红土风化壳的母岩不同,由此沉积而成的铝土矿及其含矿岩系,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上也就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9.
三趾马红土中石楼隧道4km洞身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围岩极易产生过大变形甚至失稳破坏。通过原位大剪试验,探讨围岩剪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得出C、φ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石楼隧道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施工过程中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应力场、锚杆轴力及初期支护结构弯矩的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呈弱硬化状态;②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在毛洞阶段变形较大,初期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拱角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建议及早施作仰拱以排除病害,锚杆及支护结构在各自极限范围内,整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0.
花岗岩上发育的亚热带红土岩石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发育于花岗岩上的两个亚热带红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测试了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磁滞回线等常温磁学参数,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了高低温岩石磁学分析,拟探讨亚热带红土磁性矿物的特征及湿热环境下土壤中磁性矿物的转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土的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针铁矿,滞水土层中含有纤铁矿。花岗岩具有较强的磁性,在其上发育的红土也因此具有较强的磁性。花岗岩中的亚铁磁性矿物的磁畴以多畴占主导地位,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强,逐渐形成较细粒的超顺磁与单畴磁性矿物。亚热带红土中的磁赤铁矿与位于半干旱区黄土高原成土作用形成的磁赤铁矿存在着磁学性质上的差异,表现为具有更高的居里点(约600℃和640℃),可能说明亚热带红土中的磁赤铁矿粒径更粗。两个剖面在磁学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泉州剖面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磁化率最高可达1823×10~(-8)m~3/kg,平均值为1033.1×10~(-8)m~3/kg,具有较低的剩磁矫顽力;福州剖面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部分热稳定磁赤铁矿为主,磁化率最高为385.73×10~(-8)m~3/kg,平均值为91.5×10~(-8)m~3/kg。基于磁学参数分析,认为母质与后期成土作用共同造成了两个剖面的磁学性质差异,但后者起主导作用。磁化率在两个剖面中,均随着深度减小而减小,与温带地区表层土磁化率增强有很大区别。湿热环境条件下,强磁性矿物溶解或转化为弱磁性矿物的程度主导剖面磁化率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