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南铜钼矿段位于中国著名的福建上杭县紫金山矿田内,是该矿田最新发现的另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该矿床形成于白垩纪,矿化(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与成矿同期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围岩蚀变由深到浅分别为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高级泥化-泥化蚀变带和氧化带。蚀变矿化期次可划分为:(早期)绢英岩化期、斑岩矿化期、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期、成矿后期脉和表生期。其中,斑岩矿化期又可分为钾硅酸盐化阶段、青磐岩化阶段和(晚期)绢英岩化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期主要为泥化-高级泥化蚀变。对比研究发现,西南矿段具有与典型斑岩矿床相似的矿化蚀变特征,但缺失钾化带且矿化规模小,成矿斑岩以岩枝状(非岩株状)水平侵位,产生非对称蚀变分带,据此推测西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真正的成矿斑岩岩株和大储量及高品位的矿化中心。通过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从矿化中心到外围,伊利石结晶度值(IC)和伊利石2200 nm吸收峰位值(Pos2200)均有明显的从高值到低值的变化趋势。此外,研究发现高IC值(2.1)和高Pos2200值(2203 nm)可作为紫金山地区勘查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本研究可以为紫金山地区斑岩矿床的成矿规律认识和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紫金山金铜矿床深部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前景评价的关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小平  蓝岳彰  刘羽 《地球学报》2010,31(2):209-215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发育巨厚的热液蚀变帽, 多孔状石英和高级泥化蚀变带等标志性特征; 特别是在金矿体之下出现垂直厚度超过1000米的巨大铜矿体, 属于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明矾石矿物组合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铜矿床类型, 铜硫化物的矿物学研究预示着深部可能变为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3.
为了对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床及其外围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以1:5万地质图为基础,利用2001年获取的Landsat ETM+图像对该区域进行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火山构造及侵入岩的遥感解译;并结合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以及物探、化探、重砂等资料,在936 km2范围内圈出6处找矿有利区,为该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4.
黄杰 《中国地名》2012,(10):44-44
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东郊,古称金陵山。主峰高度低于500米,按照地理学概念应该属于丘陵。因此紫金山又被称作“紫金丘”。战国时楚国在此建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汉代称钟山。拔地而起,形似盘曲的巨龙,称为“钟阜龙盘”。汉末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此。三国吴孙权为此立庙于钟山,改称蒋山。因山坡出露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金色光芒,东晋时改称紫金山。  相似文献   
85.
紫金山杂岩体的氧同位素δ~(18)O为7.7—9.2‰,锶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为0.70428,这表明该杂岩体的物质来源主要是上地幔。根据稀土元素特征,可将该杂岩体的八种岩石分为三组。总的来看三组岩石均呈富轻稀土型,Eu异常不明显,Eu/Eu变化范围为0.95—1.12。从第一组岩石到第三组岩石,即从早到晚稀土总量降低,尤其是重稀土更突出(∑HREE从41.6→18.3→13.8),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的倾斜度变陡,但在每一组中的变化趋势正好与前者相反。在同一个杂岩体中出现两种变化趋势,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6.
謝家荣 《地质学报》1928,7(2):140-150
WITH 4 PLATES AND 2 FIGURES Ⅰ. INTRODUCTION. Chung Shah or as more popularly known, Tzu Chin Shan (紫金山) is situated to the east of Nanking about 5-15 li outside of the city gate, Chao Yang Men (朝陽门). The range has an extension from east to west of about seven  相似文献   
87.
THE PHYSIOGRAPHICAL HISTORY OF THE YELLOW RIVER BETWEEN SHANSI AND SHENS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竹泉 《地质学报》1925,4(2):87-91
The Yellow River flows across seven provinces of China and has a considerable length roughly estimated at nine thousand li. This paper will deal with the physiographical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course of the river, i. e., the river between Shansi and Shensi provinces. An earlier study has  相似文献   
88.
陈明勇  王虎  雷嫦  汪莹 《贵州地质》2022,39(4):322-331, 385
福建省紫金山Cu-Au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矿化分带。金矿主要产于潜水面以上的氧化带中,而铜矿则主要分布于潜水面以下的原生带中。前人对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成矿时代等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表生氧化带金矿体内的载金矿物-褐铁矿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手标本、矿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该褐铁矿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褐铁矿的产出具有多期次和多结构类型的特点,其矿物成分以针铁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赤铁矿、绢云母和石英。不同结构类型褐铁矿主要成分(Fe2O3)的差异是由于内部含水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脱水导致的,微量成分(SO3、SiO2、Al2O3)不同则主要受环境的控制。淋滤过程中形成的Fe(OH)3凝胶,对同时期释放出来的Au的吸附和聚集,并在随后过程中一起沉淀,这为后期形成大储量的金矿床和矿石选采工艺起到关键作用。对紫金山Cu-Au矿床表生氧化带金矿体内褐铁矿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金矿床中自然金富集规律的认识,同时对整个矿床演化体系的理解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周友清 《贵州地质》2015,32(2):119-125
紫金山铜金矿属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共生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氧化带中,为原生含金金属硫化物矿床经表生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富集金矿床。金矿体容矿岩石和赋矿围岩基本一致,主要是中细粒花岗岩,其次是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然而金矿床仅在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呈脉状似"蟹脚"出露地表区域富集成工业矿体。带着这一疑惑,作者借助在紫金山矿区工作的优势,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区金矿床空间形态分布特征、隐爆相、次火山岩相、断裂构造、金属硫化物氧化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紫金山铜金矿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与紫金山火山机构隐爆相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英安玢岩是否侵入地表以及出露地表的形态特征极为密切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90.
紫金山矿田是东南沿海武夷成矿带中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是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多金属矿产地。根据对矿田露采区近矿蚀变围岩和金铜矿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主量元素特征显示,SiO_2、Fe_2O_3在矿石和蚀变围岩中明显富集,Al_2O_3、MnO、MgO、CaO、Na_2O、K_2O在矿石和蚀变围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复式岩体,矿石和蚀变围岩中的富集组分(SiO_2、Fe_2O_3)不可能来自复式岩体,而应该是来自成矿热液,显示了多期次的蚀变作用与矿化密切相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蚀变英安玢岩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异现象更严重,Eu弱负异常,二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也十分相似,表明成矿流体来源更可能是与英安玢岩同源的岩浆热液;综合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幔源岩浆的参与有关,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幔源岩体,紫金山复式岩体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说明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