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491篇 |
地质学 | 84篇 |
海洋学 | 22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把模式搜索嵌入目前广为应用的遗传算法中,使之和神经网络有机结合,提出了搜索—遗传—神经网络算法。该方法用经过最佳预测学习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来表达粘弹性岩体力学参数和位移之间的映射关系,除具有一般遗传算法的优点外,还提高了参数反演的精度,节省了参数反演的计算时间。结合某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粘弹性岩体力学参数反演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2.
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传统滞变型阻尼器在小振动变形时不明显的耗能效果,利用国产低屈服点钢设计了5个剪切板阻尼器(LYPSSP),并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循环荷载试验,重点考察阻尼器核心板连接方式、高厚比、十字加劲肋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核心板与翼缘板通过熔透焊缝连接与螺栓连接相比,构造简单、可靠度高且易加工;由国产低屈服点钢制作的剪切板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能性能好,在同一位移级别下循环的滞回曲线基本上重合,稳定性好,并且在整个循环加载过程中,强化现象非常明显,破坏之前也没有出现强度和刚度的突然改变;以P/Py为设计目标时,核心板高厚比越小、面外屈曲越小,滞回曲线就越饱满,耗能性能就越好;根据等效粘滞阻尼器系数和平均耗能指数,能够对阻尼器的耗能性能很好地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3.
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减振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并完善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地震反应预测的反应谱方法,通过与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本方法研究了支撑刚度及阻尼器参数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了位移降低率达到最佳时支撑刚度取值的建议式。提出了为保证剪力降低率不大于1时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参数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4.
将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和并行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内嵌NSGA-Ⅱ的粗粒度-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该算法将种群分为多个子种群,每个子种群可独立并行执行NSGA-Ⅱ操作;达到迁移周期时,子种群之间执行迁移操作;完成迁移后,子种群再次独立并行执行NSGA-Ⅱ操作。以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楼层加速度为目标函数,对14层消能减震钢框架结构上的阻尼器布置位置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既实现多目标优化,又提高优化速度;对比常规隔层布置方法,该算法可使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减震系数和加速度减震系数分别至少提高16.82%和16.01%。 相似文献
205.
用时域内的逐步积分法对无TMD和带有不同参数TMD的悬索桥进行了时程分析,结果表明,TMD的参数对结构的动力特性的抑振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TMD的频率不仅影响振动控制的效果也影响结构的表观阻尼,扭转振动的控制可由侧向TMD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6.
207.
针对某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过大、竖向刚度不规则等问题,采用耗能减震技术,在转换层与避难层处设置黏滞阻尼器,采用ETABS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黏滞阻尼器对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和风荷载控制作用,提高型钢混凝土转换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均能有效地降低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构峰值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减幅分别介于3%~45%和2%~43%,而黏滞阻尼器耗散总输入能量比例最高达73.65%;在风荷载时程作用下,结构各控制楼层的峰值位移减幅介于1%~11%之间。 相似文献
208.
铅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铅阻尼器是一种耗能性能良好、构造简单、制作方便的减震装置。本文概述了铅的基本性能。几种铅阻尼器的原理、构造与主要特性,给出了恢复力模型,介绍了其在隔震、耗能减震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9.
为研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从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能量分配与耗散机制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基于结构能量平衡原理,利用MATLAB软件编写减震结构能量响应求解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分析减震结构与无控结构在不同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能量分布特点,并分析减震结构在近断层非脉冲型和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能量分布与结构变形的差异性,进一步揭示脉冲周期Tp对减震结构塑性耗能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附设黏滞阻尼器的减震结构表现出了不同的减震效果,其塑性变形程度受结构自振周期与脉冲周期之比的影响较显著。当结构在遭遇地震之前的基本周期与脉冲周期之比T0/Tp接近于1时,结构因共振效应导致其塑性变形显著增大,其地震损伤程度较严重;当T0/Tp远大于1,或当T0/Tp小于1且结构在遭遇地震之后的基本周期与脉冲周期之比T1/Tp同时远小于1时,减震结构可避开共振频段,其塑性变形显著减小,且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