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096篇
地质学   963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国传压介质材料--叶蜡石矿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赵家台叶蜡石各种特征的研究,发现我国使用的传压介质材料不是纯的叶蜡石矿物,化学成分具有SiO2低、Al2O3高的特点;叶蜡石矿物与杂质矿物热膨胀系数绝缘程度应相近,并呈交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2.
碎石层的传热机理研究对寒区路基改善技术的应用以及自然界中的“异常”冻土分布的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研究者曾对碎石层进行了试验研究,但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并无统一标准。相较于细颗粒土,粗颗粒材料中水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对试验的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对比不同的温度设置情况对碎石传热过程的影响,以不同的顶板温度、底板温度以及环境温度进行复合,并对不同组合情况应用COMSOL软件,在考虑碎石层多孔介质传热的情况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在保温层包裹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依然能对温度剖面以及垂直方向上的热通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当环境温度与碎石层平均温度一致时,垂直方向上的热通量达到最小值,此时换热效率最低。因此,在此后的室内碎石层试验设计中,若需减少水平方向上的热量交换带来的影响,应尽量将环境温度设置在碎石层平均温度附近。工程中可通过降低碎石层侧边界温度来增强碎石层内外的热量交换,从而增强碎石层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33.
辽河西部凹陷是辽河拗陷主要的生油凹陷.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增大,近年来对辽西凹陷鸳鸯沟和清水洼陷坡折带以下的岩性油气藏勘探需求日益旺盛.通过双相介质油气勘探方法,利用小波变化时频分析特性,提取地震波能量和频率成分,对工作区内探井频谱特征进行了样本学习,总结出了区内高产井和无油井的频谱特征,预测出勘探风险区域的油气富集程度,再结合地球物理反演技术,明确了下一步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区域,以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34.
仇浩淼  夏唐代  郑晴晴  周飞 《岩土力学》2018,39(11):4053-4062
基于Leclaire对饱和双相孔隙弹性介质Biot模型的扩展,研究含有两种不同固相组分的三相多孔弹性介质中体波的传播特性。以饱和冻土为例,分析了各相体积分数、颗粒形状,接触参数等因素对波动方程中惯性参数、黏性参数、刚度参数的影响;对该三相介质模型进行了退化,分析了孔隙中只含液态水或固态冰时体波的特性;以饱和冻土为例,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饱和冻土中体波的相速度和衰减系数与胶结参数、接触参数、频率、饱和度、孔隙率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的饱和土不同,饱和冻土中存在5种体波,即3种纵波和2种横波;5种体波均具有弥散性和衰减性,且P1波、S1波弥散性和衰减性远小于P2、P3、S2波;胶结参数、饱和度、孔隙率对5种体波的传播特性影响显著,接触参数对传播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5.
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以低渗透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得出孔隙度、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曲线。研究表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流固耦合效应十分显著。这是因为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很小,而孔隙度的微小变化,都会对渗透率产生大的影响,因此低渗透介质随有效应力的变化十分明显。由于流固耦合效应的存在,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中,不宜采用降压开采,进行油藏数值模拟时,也应进行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36.
通过对自行走式隧道掘进机在地下爬坡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掘进机行进轨迹的纵向沉降曲线与随机介质理论预计的沉降曲线接近;在自行走掘进机埋深较浅时,横断面沉降曲线与Peck理论正态分布曲线误差较大,周向增阻结构嵌入土体能够造成地表土体的隆起。  相似文献   
137.
地震AVO (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是一项利用振幅信息研究岩性、检测油气的地震勘探技术。常规方法基于Zoeppritz方程计算模型界面处的反射系数,而实际地下非均匀介质中地震反射特征不仅与入射角度、物性差异有关,还与入射波频率、地层厚度、薄互层结构等因素有关。为此,应用传播矩阵理论充分考虑与这些因素有关的调谐干涉等传播效应,针对实际数据计算非均匀地下介质的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对比Zoeppritz方程、Shuey二项近似方程、Shuey三项近似方程以及传播矩阵算法的模拟效果。研究发现:在小角度入射时Zoeppritz方程、Shuey二项近似方程和Shuey三项近似方程的反射振幅和波形基本一致,大角度入射时Zoeppritz方程与Shuey三项近似方程接近;Zoeppritz算法的模拟结果在小角度入射和浅层情况下与传播矩阵算法差别较小,而在大角度入射和深层情况下与传播矩阵差别较大,说明层间多次波的调谐干涉等传播效应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38.
由于弹性波逆时偏移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转换波的成像结果有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弹性波逆时偏移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弹性波逆时偏移需要多波多分量数据,为了减少成像结果中的串扰假象,在逆时偏移过程中进行P波和S波分解就变得非常必要。结合基于向量的激发振幅成像条件,我们把基于解耦传播的波场分解方法应用到弹性波逆时偏移中,并对比了其在各向同性介质和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完全分解P波和S波,并保留波场的向量信息。虽然在VTI介质中有较小的分解残余,但是该分解残余不会在逆时偏移结果中产生明显的串扰;因此,这种波场分解方法可以应用于各向同性介质和VTI介质弹性波逆时偏移。该方法是在时间空间域实现的,可以在波场传播过程中直接对P波和S波进行分离,应用方便,计算效率高。与利用Helmholtz分解的弹性波逆时偏移相比,该方法避免了在PS波成像结果中的极性反转问题。在复杂Hess VTI模型的逆时偏移结果中,高速岩体和断层的成像清晰,甚至是两个低速薄夹层也能较好成像;这说明该方法对复杂介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PS波成像结果中的各向异性体成像清晰,说明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逆时偏移可以对传统逆时偏移不能很好成像的构造进行成像。  相似文献   
139.
某火山岩矿区由于受后期构造影响,含水介质除了发育成岩裂隙-孔洞外,还发育有多组构造裂隙和剪切破碎带。抽水试验显示:抽水早期(≤6min)各观测孔的降深明显大于泰斯理论降深(单重均质),中后期(6min)趋于一致,呈现出双重含水介质的释水特征。本次研究在充分分析双重介质释水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时间步长为20s的高分辨率降深资料,采用分段泰斯模型进行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识别。结果表明:剪切破碎带等强导水介质的弹性给水度略小于成岩裂隙-孔洞弱导水介质的弹性给水度;但导水系数相差很大,强导水介质一般为5 590~6 130m2/d,而弱导水介质仅715~743m2/d,这必然会导致未来矿山开拓过程中初见涌水量和稳定涌水量的显著差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0.
双重介质污染质运移模型研究及其在岩溶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双重介质理论,在天然裂隙系统中对其裂隙域和孔隙岩块域建立了二维水流和污染质运移模型。讨论了岩块为斜方体、椭园柱体和任意不规则几何形态条件下,耦合项(Γ)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分别对流速、弥散度、孔隙度等因素对污染质运移的控制和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模拟了济南东郊约85km~2岩溶含水层中Cl~-离子的运移情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