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六安小华山周公山组火山碎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六安小华山周公山组红色砂岩中发现沉积火山碎屑岩,其岩性为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及沉凝灰岩或凝灰质砂岩。砾石 (岩屑 )形态各异,少数呈火焰状及不规则薄板状,为爆发时产物。火山岩岩屑新鲜,镜下观察其岩貌学特征酷似蚀源区晚侏罗世毛坦厂组火山岩,故推测周公山组具穿时性,时代跨毛坦厂期—黑石渡期,主体相当于黑石渡期。与黑石渡组为同期异相产物,属于早白垩世沉积。  相似文献   
202.
海流的形成演化与作用与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海水质点的受力分析,论述了赤道流形成与穿切黄道面现象,提出了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是地球南北回归线这间的带状地带穿切黄道面并受F1,F2作用而引起。F3+Fs是地球公转离心力,它是形成大洋环境的原动力。由于地球的倾斜,黄道面上的相互作用力,形成了两支巨大的环形海流与南半球环流(同时有陆地阻隔作用)。北向流的形成与地球的倾斜和F3+Fs作用有关,地球上的北向流不容置疑存在,除非地球不倾斜或者倾幅增减  相似文献   
203.
河南禹州与山西太原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禹州的本溪组、太原组与山西太原的岩性相似,唯厚度较小;禹州的石盒子组与太原的岩性和厚度差异大,而且太原的煤层厚、层位低,禹州的煤层薄、层位高。由本溪组至山西组呈向南穿时,石盒子组为向北穿时,显示海水先向南侵后又向北回泛的变化趋势。沉积环境由下而上由陆表海经三角洲向大陆体系演化,并向南迁移,反映了该区总体上北部是陆地,南部是海洋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204.
罗圈组堆积冰碛在沉积海盆地中的搬运方式主要为浊流,由浊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征(块状、似层状、层状、板状)和组合方式可反映其移动距离的远近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情况。在陆源物质供应间歇阶段,沉积海盆地中生成碳酸盐岩沉积,构成连接含小壳化石的深海沉积与不含化石的浅海沉积的物理地层纽带。罗圈组为一穿时地层单位,时代为震旦纪—早寒武世。罗圈组与东坡组是因陆源物质搬运距离远近、沉积环境改变所形成的同期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205.
为研究水力压裂裂缝在煤层与顶板界面处的穿层扩展规律,在分析煤岩界面性质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法研究煤岩界面处裂缝从顶板起裂后的延伸情况,探讨了相关地质参数和施工参数对裂缝跨界面穿层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因素中的地应力、煤岩界面强度为煤岩界面处裂缝能否穿层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垂向应力差异系数越大、界面抗剪切强度越大,越有利于裂缝穿层扩展沟通煤层;煤层与顶板间的弹性模量差异、抗拉强度差异是裂缝从顶板穿层进入煤层的有利因素;现场压裂施工应根据地层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排量、注入点与界面的距离)以促进裂缝穿层扩展。研究成果能够为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地面煤层气高效抽采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6.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92,23(3):285-287
在1985年进行长江口调查时,采到了数个双壳类标本,经鉴定认为系帮斗蛤科一新种——中华帮斗蛤Pandora(Frenamya)sinica sp. nov.。新种左壳前主齿和中主齿为一横向的隔板相连结。右壳中主齿发达,后主齿短小。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内。  相似文献   
207.
特大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永久船闸预应力对穿锚索施工为例,主要介绍了对穿锚索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尤其是锚索孔导正方法、效果以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8.
本文根据三个地层剖面,对西乡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将该地区的志留纪地层划分为龙马溪组和崔家沟组,且首次建立起该地区志留纪的生物地层系统——笔石分带。但龙马溪组底部的笔石带则属奥陶纪。还将西乡地区的志留系与国内外有关的几个地区的志留系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9.
陈留勤 《西北地质》2008,41(1):50-58
Shaw于1964年提出的穿时普遍性原理是现代地层学的重要支柱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地震地层学发展而来的层序地层学是在年代和海平面变化框架内研究沉积相迁移的有效手段,它改变了划分沉积岩的原则而成为沉积地质学和地层学的一次重要革命.基本层序地层模式中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地层超覆和退覆明显地体现了地层穿时普遍性原理,同时也暗示了地层穿时的本质.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动态相变面和静态相变面形成于侧向加积和纵向加积两种沉积作用,它们所代表的两种穿时性--间断面穿时和相变面穿时,构成了地层穿时的两种基本形式.滇黔桂地区的泥盆系总体上构成一个自南向北厚度逐渐减小的楔状体,这是泥盆纪早期海侵尖灭与晚期海退尖灭的结果,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清楚地体现了地层记录的不完整性和穿时普遍性,同时也表明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及其所代表的两种穿时性是正确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10.
榫卯连接是中国木结构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外荷载作用时,节点内部榫头与卯口之间会产生挤压、摩擦、弯曲、剪切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其具有完全不同于现代结构的力学特性。由于在地震作用下,梁柱等构件一般会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节点的抗震性能就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安全,因此该领域已成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研究热点方向。对中国古代建筑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