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06篇 |
免费 | 1950篇 |
国内免费 | 5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00篇 |
大气科学 | 590篇 |
地球物理 | 1171篇 |
地质学 | 2141篇 |
海洋学 | 597篇 |
天文学 | 288篇 |
综合类 | 1450篇 |
自然地理 | 45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35篇 |
2023年 | 567篇 |
2022年 | 720篇 |
2021年 | 808篇 |
2020年 | 634篇 |
2019年 | 662篇 |
2018年 | 431篇 |
2017年 | 525篇 |
2016年 | 559篇 |
2015年 | 623篇 |
2014年 | 899篇 |
2013年 | 681篇 |
2012年 | 718篇 |
2011年 | 714篇 |
2010年 | 653篇 |
2009年 | 713篇 |
2008年 | 665篇 |
2007年 | 582篇 |
2006年 | 518篇 |
2005年 | 514篇 |
2004年 | 440篇 |
2003年 | 421篇 |
2002年 | 381篇 |
2001年 | 279篇 |
2000年 | 210篇 |
1999年 | 169篇 |
1998年 | 170篇 |
1997年 | 143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9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相似文献
9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90 m×90 m数字高程模型(DEM)和1 km×1 km的人口密度栅格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人口分布格局及其与高程、坡度、坡向和地形起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呈北疏南密的基本格局,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位于南端的湄公河三角洲,源头杂多县则是大片无人区;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海拔由低到高经历了一个急降缓升又下降至尖灭的变化过程,人口总量随海拔呈现倒指数增长变化;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80%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坡度≤2°的平坦区域,当坡度达到38°时,人口累积曲线趋于平稳;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坡向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坡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显著;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成倒指数关系,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流域内大部分人口分布于低起伏地区。 相似文献
93.
94.
澳门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研究——澳门的填海造地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门原系海中孤岛,由于利用了自然条件,进行填海造地工程,使孤岛相连,土地面积扩大,城市发展,交通改善,经济增长,成为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典型地区。文章论述了澳门有利于填海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海洋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及填海造地工程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5.
基于GIS的陕西省旬阳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部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重灾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等。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选取中国滑坡重灾区的江汉流域开展灾害危险性区划应用研究。研究区选在旬阳地区的县城近郊,通过MAPGIS软件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的滑坡灾害分析系统,采用规则网格单元划分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对该区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空间定量预测,并依信息量法的结果编制了该区的危险性预测分区图。为政府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决策、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莲都区作为丽水市唯一的市辖区,直接承担了市本级占补平衡的重担,空间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耕地保护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两难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复同意我省丽水、金华、衢州三市列入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2012年2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会, 相似文献
97.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的重要国策,对人的城镇(市)化的科学评价是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二元分析框架下的以城镇化率和城镇(或区域)城镇化质量为主的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发展也被忽略.本文提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概念,建立了衡量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对1995,2000,2005,2010和2012年全国及各省市的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及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 尽管城镇人口的城镇化速度显著快于乡村人口,但城镇化并非城镇人口独有的社会过程.② 城乡两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在省域尺度上正逐步形成差异明显的空间格局.③ 北京,上海,浙江等少数省市乡村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已经超越部分内地省市城镇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建议更新对城镇化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探索在城镇化发达的地区调整城--乡二元体制的新途径,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8.
定量分析城镇体系内中心城市和两地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是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前沿课题。本研究借助城市自身发展指数模型和中心城市对外影响扩散模型,分别构建了单中心体系的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镇规模影响模型和空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影响模型,将简化后的模型用于重庆市区(县)城镇规模数值计算与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中心城镇的规模取决于自身内在的发展和来自中心城市的影响。重庆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约占非中心城镇规模的1/3,两地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约占非中心城镇规模的1/4。 相似文献
99.
100.
基于DEM的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降水量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气候参数之一。然而,由于降水量观测站布设的局限性,如站点稀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绝大多数空间位置上的降水数据无法获得,估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地形特征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非常重要,通常利用降水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近年来,GIS技术中数字高程模型的引入和精确的地形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准确性,已成为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新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模型,其中,地理和地形因子的选取来自1 km×1 km的DEM数据,主要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不同范围内不同方向上的最小和最大海拔高度等。此外,降水量资料来自1971-2005年新疆131个降水量测站(包括气象站和水文站),其中,112个站点的资料用于建立模型,剩余的19个站点的资料用于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是合适的,验证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在0.787 0~0.926 3之间,夏季较好,冬季较差。在新疆这个地形复杂的区域,利用GIS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对于研究新疆降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