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66篇 |
免费 | 2912篇 |
国内免费 | 31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50篇 |
大气科学 | 3101篇 |
地球物理 | 2826篇 |
地质学 | 6987篇 |
海洋学 | 2982篇 |
天文学 | 463篇 |
综合类 | 2324篇 |
自然地理 | 69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1篇 |
2023年 | 1031篇 |
2022年 | 1310篇 |
2021年 | 1482篇 |
2020年 | 1015篇 |
2019年 | 1272篇 |
2018年 | 824篇 |
2017年 | 971篇 |
2016年 | 1003篇 |
2015年 | 1115篇 |
2014年 | 1671篇 |
2013年 | 1252篇 |
2012年 | 1443篇 |
2011年 | 1398篇 |
2010年 | 1349篇 |
2009年 | 1414篇 |
2008年 | 1352篇 |
2007年 | 1177篇 |
2006年 | 1033篇 |
2005年 | 993篇 |
2004年 | 846篇 |
2003年 | 939篇 |
2002年 | 904篇 |
2001年 | 735篇 |
2000年 | 582篇 |
1999年 | 438篇 |
1998年 | 411篇 |
1997年 | 422篇 |
1996年 | 385篇 |
1995年 | 353篇 |
1994年 | 335篇 |
1993年 | 278篇 |
1992年 | 321篇 |
1991年 | 250篇 |
1990年 | 255篇 |
1989年 | 204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8篇 |
1964年 | 16篇 |
1963年 | 6篇 |
194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24.
今天我们迎来了2004年世界气象日。为隆重纪念世界气象日,省科协、省气象局联合举办了系列宣传纪念活动。今天由省科协、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省信息产业厅、省广播电视局、省通信管理局联合举办专题报告会,是一次重要的活动。我谨代表省科协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为我省气象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5.
对内蒙古2003年夏季(6~8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预测作总结分析,并对其影响今夏降水的主要成因以及前兆信号作初步分析。利用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特征量距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一定的规律,使这些结果对于今后短期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参照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得出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共49科107属179种。从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等方面来划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可主要分为内陆河湖水生植物、河口海岸滩涂植物和湿生植物3种类型。从区系组成来看,包含5种以上的12个较大科构成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主体,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种类最多;区内各属种数都在10种以下,包含3种以上的属有19属,共79种,分别占总属数的17.8%和总种数的44.2%。从区系分布区类型来看,水生蕨类植物种主要有4种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为主要类型;而水生种子植物属有13种分布区类型,其中6个热带分布类型共有39属,占总属数的61.9%,6个温带分布类型共有24属,占总属数的38.1%,表明上海地区水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偏热带性质。同时,讨论了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和南非政府于1999年建立了Lubombo空间发展计划(LSDI),用于促进国家边境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LSDI的目标是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预计五年达到如下目标:促进政府间多层次合作;提高国家在基础设施、旅游和农业的投资;建立稳定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8.
目前所有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学模型都是建立在刚性(非模糊)要素基础上的。其主要特征是这些要素的定义是明确的,其边界是确定的,即要素的内涵和外延是一致的。例如地藉系统中,宗地的归属是确定的,宗地的权属界线是非模糊的。在常规的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物体被抽象化为类别定义明确及边界表达确定的非 相似文献
29.
30.
近30年夏季亚欧大陆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利用1970~2001年NCEP再分析500 hPa逐日高度场资料,根据阻塞高压的天气学定义,采用客观统计方法检索出近32 a亚欧中高纬度392个阻塞高压个例,对其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频繁,10 d以下的过程占绝对多数,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45~70°N之间,纬向上可划分5个高发区,其中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东部阻高活动频次最高,同时,每个区域中又存在着相应的阻高活跃区.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高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特征.6月份,阻塞活动多发生在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次克海地区,以双阻为主要形势;7月份,欧洲区和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有所增多,尤其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增多明显,而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形势明显减少,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阻塞活动位置向北移动,多发生在60°N以北,双阻形势逐渐减弱,贝加尔湖地区的中阻形势有所增强.8月份,阻塞形势主要存在于贝加尔湖东西两区,中阻形势占据主导地位.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也很突出,且这种年际振荡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另外,研究表明亚洲北部的阻高活动多以稳定型为主,移动型阻高个例仅占6.6%.移动型阻高以起源于乌拉尔山地区最多,移距最长,生命期最长.偶极子类阻高多集中在贝加尔湖东部与乌拉尔山地区,约占该地区总阻高频次的62.0%和49.7%,平均生命期分别达到7 d/次和9 d/次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