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36篇 |
免费 | 2241篇 |
国内免费 | 9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74篇 |
大气科学 | 351篇 |
地球物理 | 924篇 |
地质学 | 4131篇 |
海洋学 | 664篇 |
天文学 | 123篇 |
综合类 | 407篇 |
自然地理 | 3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29篇 |
2023年 | 323篇 |
2022年 | 430篇 |
2021年 | 445篇 |
2020年 | 343篇 |
2019年 | 324篇 |
2018年 | 285篇 |
2017年 | 295篇 |
2016年 | 269篇 |
2015年 | 311篇 |
2014年 | 334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358篇 |
2011年 | 279篇 |
2010年 | 297篇 |
2009年 | 257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通过在香花岭矿田三合圩矿区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法快速掌握了磁异常分布特征,并推测磁异常与NE向断裂带有关,再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磁异常进行解析,发现中深部存在连续高阻隆起异常,推断为隐伏岩体,在此基础之上对磁异常进行了半定量反演,发现磁性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且位于低阻异常带中.利用物探推断成果选择有利部位进行钻探揭露,钻孔ZK502、ZK1601和ZK3001成功验证推断的隐伏岩体并在跳马涧组砂岩中揭露了高品位锡、铅锌多金属矿.结合钻孔、物探成果和地质背景等,对本矿区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成矿模型,并圈定了下一步找矿靶区.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深部成矿预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4.
常规的断层检测属性对地层产状相对较平、地震反射特征明显的低序断层有识别效果,在地层倾斜或者地层倾角变换剧烈的地方对低序级断层的识别效果很差.针对以上难点,在深入分析低序级断层地质特点和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对基于三维多级盲源分离与保构造滤波组合去噪的结构导向坎尼属性边缘检测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开展了研究,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提高了低序级断层的识别能力.和相干属性对比来看,结构导向坎尼属性边缘检测结果噪声干扰更小,特别是在地层较陡或者地层产状波动较大(即地层倾角变化大)的地方,结构导向坎尼属性边缘检测结果更佳.所得结果与实钻井吻合效果好,解决了研究区的油水关系,多发现了5条低序级断层,新钻探井获得高产油流. 相似文献
45.
瞬变电磁法(TEM)是煤田采空区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当采空区埋藏较深或测区内建筑物密集时,传统回线源装置往往难以满足探测需求.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SOTEM)由于采取近源观测,具有信号幅值高、信噪比强、探测深度大、施工方便高效等优点,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潍坊市坊子煤矿的采空区埋藏深度约500m,且大部分区域落于房屋密集分布的村庄内,为有效探测蒋家村下采空区的分布及影响范围,采用SOTEM法开展探测工作.在村庄外围布设发射源,利用轻便接收装置在村内接收信号,克服了建筑物障碍问题.利用小波去噪及五点圆滑技术对强干扰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然后利用OCCAM法对数据进行一维反演.结果 表明,本次SOTEM探测深度达到800 m,成功圈定出低阻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并得到钻孔验证. 相似文献
46.
在隧道掘进机(TBM)施工隧道内,传统瞬变电磁的装置形式受到了TBM机械的限制,TBM自身的金属构件对二次场衰减电压的采集产生了强烈的电磁干扰.为了克服瞬变电磁法在TBM施工隧道内遇到的困难,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性源激发、电场分量采集的施工隧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装置形式.针对钻爆法与TBM施工隧道各自不同的工况,利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单个电性源激励下隧道前方瞬变电磁场的分布规律与响应特征进行了正演模拟.通过对瞬变电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及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所述的电性源发射装置不仅可以在钻爆法施工隧道内使用,并且具有在TBM施工隧道内进行隧道超前预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47.
滇中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别测定了滇中地区两类代表性群落即高原水平带上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垂直带上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多样性 (Shannon -Wiener指数H ,Simpson指数D和α指数 ) ,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多样性 (H =2 .53± 0 .1 4 ;D =1 1 .76± 2 .85;α =8.1 2± 1 .72 )远高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H =1 .52± 0 .35;D =3.88± 1 .90 ;α=3.4 4± 1 .31 ) 相似文献
48.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 Ma、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200~245 Ma、400~450 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720~850 Ma、950~1200 Ma、400~450 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MAXI-PROBE磁偶源频率测深法的技术特点和工作原理,结合肥城煤田边界勘探的实例,将MAXI-PROBE磁偶源频率测深成果和矿井采探结果进行对比,显示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