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37篇 |
免费 | 1061篇 |
国内免费 | 10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4篇 |
大气科学 | 2114篇 |
地球物理 | 850篇 |
地质学 | 1744篇 |
海洋学 | 571篇 |
天文学 | 70篇 |
综合类 | 406篇 |
自然地理 | 12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277篇 |
2022年 | 352篇 |
2021年 | 430篇 |
2020年 | 296篇 |
2019年 | 348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253篇 |
2016年 | 262篇 |
2015年 | 287篇 |
2014年 | 410篇 |
2013年 | 314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299篇 |
2010年 | 337篇 |
2009年 | 337篇 |
2008年 | 312篇 |
2007年 | 304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94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66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402.
机载激光雷达(LiDAR)强度数据在获取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影响的有效量化及校正对机载LiDAR强度校正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雷达方程为基础,分别采用距离、入射角及距离和入射角对LiDAR点云强度进行校正,从中提取冠层总强度和强度比值两类参数,用于估测森林叶面积指数(LAI),以期量化各影响因素强度校正对不同类型参数估测森林LAI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经距离校正能够提高森林LAI的估测精度,而强度经数字高程模型衍生入射角校正非但没能提高估测精度,反而降低了估测精度。强度经距离和入射角综合校正虽能提高森林LAI的估测精度,但结果却低于距离单独校正的结果。与此同时,对冠层总强度参数而言,强度校正前后森林LAI估测结果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强度比值参数而言,强度校正前后森林LAI估测结果差异不大。综上可知,不同因素强度校正对森林LAI估测的影响不同,且影响程度与所用参数变量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在未来强度应用研究中,应根据变量参数类型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以避免不恰当校正造成的成本浪费及精度降低。 相似文献
403.
基于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稀疏表示的作物种植区域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华北平原黄河以北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傅里叶变换的谐波特征作为不同作物识别的数据源,利用稀疏表示的分类方法识别2007年—2016年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首先利用上包络线Savitzky-Golay滤波分别对2007年—2016年的时间序列MODIS LAI曲线进行重构,进而对重构的年时间序列LAI进行傅里叶变换,以0—5级谐波振幅、1—5级谐波相位作为作物识别的依据,基于各类地物的训练样本,通过在线字典学习算法构建稀疏表示方法的判别字典,对每个待测样本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求解稀疏系数,从而计算对应于各类地物的重构误差,根据最小重构误差判定待测样本的作物类型,并对作物识别结果的位置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7年—2016年作物识别的总体精度为77.97%,Kappa系数为0.74,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区域主要作物种植区域的提取。 相似文献
404.
405.
通过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eoExpl 2005,对磁测(△T)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用其结果来确定板状磁性体上顶地表投影位置和倾向,对磁性体进行定位,以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达到找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6.
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延迟型低温冷害,探讨前人提出的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气候指标在黑龙江省的适用性,借鉴前人经验,考虑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北扩等因素,确定黑龙江省延迟型性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的技术路线、判识临界值和计算方案。利用1961-2012年黑龙江省27个气象台站5-9月平均气温,以热量指数距平冷害判识指标为参照,考虑低温冷害指标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密切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经过验证,表明该指标判识的低温冷害年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实际和发生规律相符,可作为监测指标;该指标所需数据量小,计算简便,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采用该指标对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历史发生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07.
为评估大气重污染期间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毒性,采集2016年3月份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北京市大气PM_(10)样品,应用质粒DNA损伤评价法来研究其氧化损伤能力。结果表明,雾霾期间PM_(10)对DNA的损伤率高于雾霾逐渐消退时期,远高于雾霾前期清洁天,颗粒物对DNA损伤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雾霾前后PM_(10)水溶样品的平均TD_(20)值表现为雾霾前清洁天(788.01μg/mL)雾霾消退后期(470.40μg/mL)雾霾期间(55.78μg/mL),说明氧化能力雾霾期间雾霾消退后期雾霾前清洁天。另外通过雾霾前后数据对比得到,暴露毒性指数TI大小顺序为雾霾期间(13 245.06)雾霾消退后期(1 658.87)雾霾前清洁天(254.08),说明雾霾期间PM_(10)对人体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408.
409.
近年来,异常气候事件的频发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影响。气象学家研究表明:海洋气候异常对陆地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诱发作用,因此,对海陆气候间的内在关联机制进行深入挖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关联规则挖掘方法,以探索单一海洋气候指数与陆地异常气候事件间存在的关联。首先,针对陆地气候要素,采用顾及空间邻近关系的层次聚类方法进行有效气候分区,通过对各层分区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到有效的各区域气候序列;然后,进行顾及多重约束进行时序关联规则挖掘,以探索海陆气候要素间的关联机制;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得到的各气候指数与我国陆地区域异常降水事件间的关联机制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