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财政补贴是建设海洋牧场、增殖海洋生物资源、扩增海洋碳汇的重要调控手段。文章依据财政补贴的生态和经济目标,细分碳汇友好型补贴和非碳汇友好型补贴,并以2008—2020年现有的海参类、鱼类和贝类上市增殖型海洋牧场经营企业为数据来源,分析2种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2011年前非碳汇友好型补贴的效果优于碳汇友好型补贴,而2011年后则相反。碳汇友好型补贴对增殖型海洋牧场经营企业绩效存在差异化影响:对于海参类牧场来说,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鱼礁补贴、增殖放流补贴、生境修复补贴;对于鱼类牧场来说,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增殖放流补贴、生境修复补贴、人工鱼礁补贴;对于贝类牧场来说,生境修复补贴和增殖放流补贴的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不仅从时间层面验证碳汇友好型补贴对促进海洋牧场建设的可喜成效,而且对未来优化海洋牧场财政补贴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2.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碳汇降低了大气CO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速率,然而,其碳汇通量(CCSF)的估算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对CCSF的贡献率尚不清晰.为此,本文汇编了中国不同流域离子浓度站点数据,并采用经典热力学溶蚀模型,重新评估了中国1991~2020年CCSF的潜力和时空格局,并定量分析了温度(MAT)、降水(MAP)、蒸散发(ET)、土壤水(S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因子对CCSF的贡献率.结果发现:(1)中国CCSF为22.76t CO2km-2a-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5.77t CO2km-2a-1);总量(CCS)为4772.67×104t CO2,以252.98×104km-2的碳酸盐岩面积贡献了全球14.91%的CCS.(2)中国CCSF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其中南方岩溶区、青藏岩溶区和北方岩溶区CCS...  相似文献   
83.
大型海藻栽培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江蓠属(Gracilaria)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等是中国主要栽培种类.本研究利用2011~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的中国江蓠栽培量,提出了一种针对大型海藻净碳汇的核算方法.进而通过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2021~2030年中国江蓠栽培净碳汇趋势进行了预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探讨了中国江蓠栽培固碳增汇和甲烷减排潜力.基于栽培量核算中国2011~2020年江蓠栽培净碳汇约3.21~9.24wt a-1,逐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因此江蓠栽培具有较大固碳增汇潜力;预测2021~2030年江蓠栽培净碳汇将稳步上升,将达7.78~19.14wt a-1,因此对“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大型海藻栽培基准情景下,江蓠栽培可形成“增汇-净水-经济”协同发展链条;利用大型海藻生产绿色饲料情景下,每吨江蓠还具有0.33~0.68吨碳(甲烷)减排潜力,可形成“增汇-净水-经济-减排”陆海统筹增汇减排协同发展链条.综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  相似文献   
84.
吴东清  侯伟  桑会勇  翟亮  郭建晓 《测绘科学》2022,(8):105-113+134
针对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对西藏植被碳源汇的影响程度问题,该文基于MOD17A3HGF数据,结合土壤异养呼吸模型,模拟估算西藏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综合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3方面影响因子,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了2001—2020年西藏碳源/汇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20年西藏植被整体呈现碳汇状态,多年均值为124.72(g C·m-2·a-1);(2)碳汇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及南部林地地区,碳源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昆仑高寒高原地区和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3)高程、温度和降水是影响碳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解释力均高于40%,其中降水和高程的交互作用是碳汇的显著影响因素;(4)在不同产业县内,降水和高程对碳汇的解释力仍然较强,人类足迹对牧业县碳汇的影响力远高于农业县和半农半牧县。  相似文献   
85.
碳酸盐岩矿物的化学风化速率要显著高于硅酸盐岩矿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混合流域中碳酸盐岩矿物风化对河流水化学的贡献占主导.为研究混合岩溶流域碳酸盐岩风化及岩溶碳汇特征,在漓江流域上游大溶江、小溶江、灵渠3个混合岩溶流域选取了24个点放置标准溶蚀试片并测试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基于雨季和全年试片溶蚀量和土壤理化特征,分析试片...  相似文献   
86.
根据峰丛洼地区石漠化治理碳汇的现有研究文献,系统总结了峰丛洼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碳储量空间格局及其动态过程、不同模式下的碳汇评价与定量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不足,提出了峰丛洼地区二期石漠化治理应关注碳汇稳定性、受气候变化制约等问题,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思路;展望了峰丛洼地区二期石漠化治理工程中碳汇研究的趋势:一方面,将土壤分布格局、碳汇耦合机理研究和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相结合,提高当地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推广和发展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成果和经验; 另一方面,将遥感技术与石漠化治理碳汇研究相结合,构建更多碳汇估算模型,为二期石漠化治理碳汇定量化服务。   相似文献   
87.
岩溶作用时间尺度与碳汇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章程 《中国岩溶》2011,30(4):368-371
从碳酸盐溶蚀快速动力学过程、岩溶动力系统的开放性、环境敏感性和生物参与性等方面分析了岩溶作用过程的时间尺度及其碳汇稳定性,指出岩溶碳循环是一种兼具不同时间尺度的特殊地质作用过程,因水生植物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碳汇效应显著且相对稳定,仍对现今大气CO2减排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估算岩溶碳汇潜力,在加强高精度自动化监测的同时,需要考虑外源水、水生植物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88.
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未来我国参与气候谈判以及制定减排策略应基于对以下几个问题的科学判断,即我国碳排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我国限排增汇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可行的减排措施有哪些,实施不同的减排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通过对中国科学院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并给出部分观点和结论,作为决策参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89.
尽管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但全球碳源与碳汇相抵后还存在遗失碳汇(missing sink).一般认为遗失碳汇主要为地质碳汇.而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地质碳汇,与此同时,该过程也伴随着HCO3-、Ca2+、Mg2+等离子进入水中.由于水中的Ca2+、Mg2+比HCO3-稳定,故探讨Ca2+、Mg2+与HCO3-的关系,可以间接得到影响碳汇的各种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岩溶区3种岩性5个监测点的Ca2+、Mg2+与HCO3-数据建立关系模型发现:(1)灰岩地区Ca2+可以与HCO3-建立良好的关系模型,相关性较好,而白云岩区Ca2+、Mg2+与HCO3-的相关关系比Ca2+与HCO3-的相关关系好;总之,在岩溶动力系统下,Ca2+、Mg2+全面考虑可更好指示碳汇的去向;(2)Ca2+、Mg2+与HCO3-的关系模型可以间接说明碳汇主要影响因子;由Ca2+、Mg2+与HCO3-的关系模型可得岩溶区地表明流段,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碳汇主要影响因子,而地下河或泉水出口处,地质作用、CO2分压可能是碳汇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碳汇主要影响因素,为潮田河流域碳汇研究区域划分以及准确计算地质碳汇提供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90.
以来自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中的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封闭体系中小球藻在4.6 mmol·L-1、2.5 mmol·L-1和0.5 mmol·L-1三种不同HCO3-浓度的水体环境中,对Ca2+和HCO3-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小球藻在4.6 mmol·L-1、2.5 mmol·L-1和0.5 mmol·L-1三种不同HCO3-浓度的水体中培养7天后生物量从0.04Abs分别增长到0.56Abs、0.50Abs和0.44Abs,在HCO3-和Ca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A组28.26%的Ca2+和B组24.14%的Ca2+被小球藻吸收利用,A组54.95%的HCO3-和B组48.00%的HCO3-被小球藻吸收利用,生成有机碳固定下来,C组HCO3-浓度过低(0.5 mmol·L-1),小球藻难以对其进行利用,表明岩溶水库中高浓度的HCO3-对小球藻生长起着“施肥作用”,这对岩溶碳汇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2)小球藻光合作用利用HCO3-从而引起Ca2+沉积的量大于小球藻光合作用吸收Ca2+的量;(3)小球藻光合作用使培养基中的δ13CDIC偏正,而呼吸作用使培养基中的δ13CDIC偏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