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4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91.
《海洋世界》2011,(12):10-1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药剂师们在对青蛙和蟾蜍的皮肤进行研究后发现。从中提取的蛋白质对治疗癌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2.
目的:观察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患者11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55/58)、治愈率为51.72%(30/58),对照组分别为74.14%(43/58)、37.93%(22/5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NIH-CPSI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3.
194.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疗法联合管通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型HFpEF患者80 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管通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与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proBNP)、6 min步行试验(6MWT)、心脏超声各项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和舒张晚期血流A的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和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速度EI的比值(E/E’)、左房内径(LA)、E峰减速时间(DT)]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2.5%(2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 NT-proBNP、6MWT、心脏超声各项指标、MLHF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NT-proBNP、6MWT、MLHF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管通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5.
196.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STC随机对照治疗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将其资料进行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1 篇文献,1015 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STC在改善总体疗效[RR=1.21,95%CI(1.14,1.28),P<0.00001]、排便困难疗效[SMD=-0.85,95%CI(-1.20,-0.49),P<0.00001]、便质疗效[SMD=-0.78,95%CI(-1.18,-0.38),P=0.0001]、排便时间[SMD=-0.71,95%CI(-0.95,-0.48),P<0.00001]、排便间隔时间[SMD=-0.77,95%CI(-1.09,-0.46),P<0.00001]、排便方式[SMD=-0.48,95%CI(-0.72,-0.23),P=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在改善STC患者排便困难、便质、每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频率和排便方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7.
198.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药配方治疗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8年10月。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979 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配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总有效率[RR=1.31,95%CI(1.16,1.49),P<0.0001]、口干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SMD=-0.51,95%CI=(-0.17,-0.32),P<0.00001]、眼干VAS评分[MD=-0.55,95%CI=(-0.88,-0.22),P=0.0009]、唾液流率[SMD=0.46,95%CI(0.23,0.69),P<0.0001]、血沉(ESR)水平[SMD=-0.51,95%CI(-0.65,-0.37),P<0.00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SMD=-0.59,95%CI(-0.85,-0.32),P<0.0001]优于口服西药。其中清热养阴与益气养阴中药治疗SS的疗效明显;补肾滋阴中药在改善SS患者口干、眼干方面疗效明显。结论:口服中药配方在治疗SS上具有明显优势,可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S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9.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综合治疗wAM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wAM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5月28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tata软件绘制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分析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厚度(CMT)、眼底出血面积、眼底渗出面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组间差异,其中BCVA以ETDRS评分、视力小数记数、视力logMAR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808 例患者(848眼),其中治疗组405 例(426眼),对照组403 例(422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采用雷珠单抗的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改善BCVA: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评分[MD=5.52,95%CI(1.62,9.42),P=0.006]、视力小数记数[MD=0.09,95%CI(0.04,0.14),P=0.0002]、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MD=-0.17,95%CI(-0.19,-0.15),P<0.00001]),减小CMT[MD=-26.20,95%CI(-37.93,-14.46),P<0.0001],减少眼底出血面积[MD=-0.23,95%CI(-0.31,-0.15),P<0.00001],减少CNV渗漏[OR=4.36,95%CI(1.73,11.02),P=0.002],降低血清VEGF水平[MD=-19.08,95%CI(-24.40,-13.76),P<0.00001]。对减少眼底渗出面积方面的疗效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9,95%CI(-0.43,0.05),P=0.13]。结论:中药联合雷珠单抗可显著改善wAMD患者视力,减少CMT、眼底出血面积、CNV渗漏,降低血清VEGF水平,中药辅助治疗wAMD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纳入文献质量较低,视力测量方式不一,降低了研究的可信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RCTs验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