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320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01.
张柏松 《地质与勘探》2018,54(4):723-734
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但是由于勘探难度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在全球已经发现的600多个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矿床中,不到5%的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勘探,进行资源量计算的矿床更是屈指可数。选择适当的方法估算储量对于深海资源开发意义重大。本文系统总结了前人估算海底硫化物储量的方法,并以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数据资料相对丰富的Atlantis-II-Deep矿床和Solwara 1矿床为例,评析了前人采用不同储量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各种方法计算的准确性;针对有一定钻孔数据的TAG硫化物堆丘,采用距离反比法重新计算了储量,并和块段法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1)海底硫化物矿体形态是制约储量估算方法适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2)传统几何法可以在极低勘探条件下估算海底硫化物储量量级;(3)对于海底硫化物储量估算,地质统计学的精度高于传统几何法;(4)较高勘探条件下距离反比法可以与地质统计学相互对照、验证;(5)在一定钻孔数量的条件下,可以应用距离反比法进行海底硫化物储量估算。  相似文献   
402.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白建辉  王庚辰 《大气科学》1994,18(3):341-347
利用北京地区太阳辐射和其它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得到了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得比较好。最后给出了北京地区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对大气浑浊度的变化比对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敏感得多。  相似文献   
403.
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紫外分光仪进行辐照度观测获取生物有效UV辐射、臭氧总量和云的光学厚度的方法。这些量是观测的辐照度与辐射传输计算相结合后测定的。该方法被用于具有 4个中心波长为 30 5、32 0、340和 380nm ,宽度为 10nm的 4波段分光仪。将这种仪器与高精度分光光度计在美国圣迭戈不同天气条件下进行了为期 1周的对比观测。当太阳天顶角 (SZA) <80°时 ,CIE 权重UV辐射剂量率的相对误差为 1.4± 3.2 %。晴天条件下 ,当SZA <80°时 ,相对误差为 0 .6± 1.5%。该仪器观测的辐照度推算的臭氧总量对云并不敏感。这种仪器还与Dobson和Brewer仪器在挪威奥斯陆进行了一年多的对比观测。整个观测期间 (包括有云的情况 )获得的臭氧总量相对误差为 0 .3± 2 .9%。当晴天和SZA <6 0°时 ,标准差减小到 1.9%。将仪器观测中所获得的臭氧总量和云的光学厚度输入到辐射传输模式 ,可以计算从 2 90~ 4 0 0nm分辨率为 1nm的整个光谱。这样计算的光谱与同时用高精度分光光度计观测的光谱在晴天及有云的条件下非常一致 ,所以 ,这种光谱可以用于测定任何作用光谱的辐射剂量率。而计算这种光谱只需要一个UV B通道和一个UV A通道  相似文献   
404.
用940 nm通道遥感水汽总量的可行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940 nm水汽弱吸收带和其附近窗区选取若干探测通道, 采取不同通道组合, 模拟计算通道反射率比值, 并建立了该比值与水汽含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用探空观测独立样本检验水汽含量模拟计算结果, 相对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405.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我国北方东西部臭氧分布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AGE Ⅱ和HALOE臭氧垂直分布资料和TOMS臭氧总量资料, 研究我国北方(45°~55°N和35°~45°N范围), 东部(105°~135°E) 和西部(75°~105°E) 大气臭氧总量和垂直分布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北方东部冬季、春季和秋季臭氧总量明显大于西部, 主要表现在平流层臭氧极大值附近及其以下高度臭氧含量东部比西部明显偏大, 这种差异在冬、春季尤为明显; 随着纬度的降低, 冬季和秋季臭氧总量东、西部差异减小, 但春季臭氧总量东、西部差异没有明显改变; 夏季, 在45°~55°N范围, 东、西部臭氧分布没有明显差异, 但在35°~45°N范围, 臭氧分布东、西部差异较明显, 臭氧总量东、西部差异达到20.6 DU, 16 km以下臭氧柱总量东、西部差异达到12.8 DU。该文还对导致我国东、西部臭氧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6.
大气臭氧总量的经验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臭氧生消与紫外辐射(UV)能量利用相互作用的观点,考虑与臭氧有关的主要因子UV、大气中物质在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中对UV能量的吸收、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等,在分析1990—1992年臭氧总量、太阳辐射、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臭氧总量的经验模式,其优点是所用资料均可由常规气象站获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观测值符合得比较好。利用该经验模式计算了北京地区1979年1月—1996年6月的臭氧总量,计算值与观测值同样比较一致,二者相对偏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分别为15.2%、0.05%和4.9%,相对偏差在±10%之内的比例为91.4%,因而该经验模式是合理、可行的。1991年之后北京地区臭氧的下降与Pinatubo火山气溶胶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07.
洪盛茂 《气象》1997,23(5):44-46,54
分析了1993年12月至1994年11月的大气臭氧总量资料并与同纬度全球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了大气臭氧总量的年变化,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臭氧总量的年 有双峰特征,它的日变化则以中午是较高,早晚较低;季节变化以春季高,冬季低与大气透明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408.
兰州市冬季SO2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兰州市冬季SO2的大气环境容量,为大气污染的总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前提和依据。本文利用RAMs三维非流体静力大气动力模式模拟的气象场驱动中尺度大气扩散模式(HYPACT),模拟出SO2的浓度分布及每个污染单元对于地面浓度的分担率。根据SO2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称质量标准),用线性规划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兰州市冬季典型日条件下SO2的大气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409.
利用微波辐射计分析了秦岭南北的水汽、液态水含量、湿度、云底高度等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北垂直积分水汽量年平均为18.52 kg·m-2,秦岭南为20.94 kg·m-2,90%以上水汽秦岭北平均高度为4.26 km,秦岭南为3.87 km;垂直积分液水含量,秦岭南年平均为0.13 kg·m-2,秦岭北年平均为0.12 k...  相似文献   
410.
地基遥感大气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反演大气柱中的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的辐射传输原理和反演方法。给出了实用的有气候代表性的北京地区4个季节的反演公式,并对反演公式进行了数值检验,分析了反演精度:春、夏、秋、冬4季水汽总量反演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1.6%、2.2%和2.4%。用反演公式反演在香河探测的NASA微波辐射计资料发现: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水汽总量平均比探空测量值偏大O.21cm,二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8.均方根误差为0.16cm:云液态水总量除降水云天外.值均在0.1m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