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3篇 |
免费 | 655篇 |
国内免费 | 2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20篇 |
地球物理 | 1584篇 |
地质学 | 562篇 |
海洋学 | 18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52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6篇 |
1959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近日,从测试研究中心传来喜讯,今年年初测试中心环保中心充分利用自身资质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接省内外环评项目,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河南有限公司签订了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评价项目合同.价款分别为175万元、240万元。这两个电磁辐射项目的承接,为环保中心保持江西省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权威地位和开拓河南电磁辐射环评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2.
设计并实现了同震地表破裂空间分布形态的无损测量方法和基于Python平台的自动测量工具,可获得与原数据同等精细程度的地表破裂带空间分布形态及宽度的测量值。以2021年青海玛多MW7.4地震和1983年Idaho Lost River MW6.9地震数据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自动、精细、灵活地测量并绘制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103.
由于高成本和极具破坏性的特性,紧急管道修复成为被迫选择的措施。1992年,由于糟糕的土质和管道接头的泄露,造成休斯顿Almeda路40英尺长的一段路面发生了塌陷,需要紧急的管道修复。此后,休斯顿公共工程和事业部的工程师立即准备调查13英里的大直径废水管道设施。工程师非常关注NSRT(北部地区清洁改善隧道)段,这段管道带着废水从北部穿过市中心到达该市最大的废水处理厂。当时,大直径管道的调查只能选择人工检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4.
昆仑山地震(Mw7.8)破裂行为、变形局部化特征及其构造内涵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表破裂是地壳弹性应变转化为永久性构造变形的表现形式.2001年昆仑山地震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整体长426km,由西部剪切走滑破裂段、中部张剪切破裂段和东部剪切走滑破裂段等3个相对独立的地表破裂段组成,即昆仑山地震由震级为Mw=6.8,Mw=6.2和Mw≤7.8的3次地震破裂事件组成,其中东段Mw≤7.8级地震为昆仑山地震主震,由4次更次级地震事件组成.野外测量表明,不同段落上单条地表破裂宽度一般介于数米至15m,最大不超过30m;组合地表破裂带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几何结构,特别是次级地表破裂带斜列区的宽度,具有变形局部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东昆仑断裂带第四纪地质速率与GPS监测应变速率一致性,2001年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局部化特征说明,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与祁连.柴达木两大块体间的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东昆仑断裂带宽度有限的剪切走滑错动,东昆仑山断裂带南北两侧块体具有整体运动特征.地震破裂局部化特征对确定重大工程、居民住宅和生命线工程等免遭走滑断层同震地表错动引起直接破坏的避让带宽度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根据大量的野外现场考察资料。对1125年兰州7.0级地震形主为破裂带的特征以及庄浪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及其构造背景。并在 古地震破裂形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年代学资料。对庄浪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 相似文献
108.
109.
缓倾角破裂是岩质斜坡最常见的一种破裂形式,对斜坡演化与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地质意义。基于斜坡中应力场特征,利用颗粒流程序开展岩石的剪切试验,揭示斜坡中缓倾角破裂系统形成演化机制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岩质斜坡中缓倾角系统是一套瑞德尔低角度剪切破裂体系,由高序次张性雁裂隙和低序次共轭剪切裂隙组成;(2)缓倾角破裂系统形成与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裂纹扩展首先从一组彼此近于平行雁行张破裂开始,随后低次序共轭剪切裂纹开始扩展,并与已有的雁裂纹贯通;(3)不同的围压下裂隙最终贯通模式不同。低围压下裂纹沿着早期产生的雁裂隙翼端发展并最终贯通,中围压下裂纹会沿着雁裂隙或共轭剪裂隙中部扩展并贯通,高应力下会生成一组新的雁裂隙,并与早期产生的裂隙相互搭接并贯通;(4)岩石最终破裂面形态与围压关系密切,中低围压下破裂面整体较为平直,但粗糙度大。高围压下破裂面整体呈曲线型,但较为光滑,粗糙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0.
古风暴沉积的化石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广泛的野外观察对一些不同寻常的化石保存状态、化石的变形、不同化石群的混合以及化石个体的排列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它们明显地受到过强度猛烈、产生突然、作用短暂的水动力作用。把这些现象与一般的波浪、底流、潮汐以至浊流作用的结果加以对照区别,认为他们可以与其它沉积学特征结合,共同作为识别古风暴沉积的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