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9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91篇 |
大气科学 | 241篇 |
地球物理 | 348篇 |
地质学 | 300篇 |
海洋学 | 45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43篇 |
自然地理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居住小区建筑群如雨后春笋般地矗立起来。在加高楼房层次以及缩短楼房间距,节省地皮等情况下,如何设法在建筑结构和布局上加以改进,以保证楼房底层在冬季有必需的卫生日照时间,而且还能改善通风条件,从而使居住区和室内的小气候条件得到改良,即为本文所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讨建筑物高度对单个上行闪电触发以及传播的影响,设定了一个固定的背景电场,并结合自行触发的上行闪电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进行了二维高分辨率上行闪电放电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上行闪电在初始阶段分支比较少;发展到离地面2 km左右后,闪电开始出现大量的分支,闪电通道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叉:一部分通道继续向高电荷密度中心垂直传播,另一部分通道绕过高电荷密度中心,向外水平传播;模拟的上行闪电只能垂直传播到4 km处的负电荷中心,不能穿过0电势线向上方的正电荷区传播。(2)建筑物高度对上行闪电的触发起了关键作用,建筑物越高,越容易触发上行闪电。(3)建筑物高度对上行闪电传播具有一定的反作用,随着建筑物高度增高,模拟出的上行闪电的水平和垂直传播距离都有所减小,通道的分形维数变小,通道传播的总长度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3.
使用2003~2004年湖北省(武汉市)防雷中心对武汉市区145家建设单位的499座新建建(构)筑物的防雷系统工程进行验收检测所取得的技术资料,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其存在的各类雷击隐患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有半数以上建(构)筑物存在不同程度防雷安全隐患,有98%的建设单位未按照国家相关防雷规范和标准在电源、信号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装置;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含雷电波侵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占问题总数的33%、57%,两者共占发现问题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4.
通过全省防雷安全现状调查及典型雷害原因分析,指出强化防雷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全社会都应重视避雷设施安全检测及防雷评估的重要性,以减少雷击事故发生,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5.
运用流体力学软件FloEFD对沽源单个建筑物周围的风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断改变模型中计算参数的设置进行一系列模拟试验,对比模拟试验结果,并与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计算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并获得适用于该模型的最佳参数。主要研究的计算参数包括计算域高度,初始网格等级,局部初始网格等级和不同平均风速剖面形式。结果表明:计算域高度从3倍建筑物高度开始,空腔区的长度、漩涡中心位置以及再发展区的边界位置基本保持稳定。随着初始网格等级的增加,空腔区的长度、再发展区的边界位置及计算时间逐渐增大。局部初始网格等级对模拟结果影响不显著。以两种不同平均风速剖面形式进行模拟,迎风漩涡长度不同,背风面影响不大。与观测资料比较显示,最优参数组合为:计算域高度为3倍建筑物高度,初始网格等级为4、局部初始网格等级为4、平均风速剖面形式为指数律。 相似文献
86.
建筑防雷接地合理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建筑防雷接地图纸设计采用:设计总说明、建筑基础接地平面图、天面防雷平面图。图审中发现:有设计人员对不同的建筑物设计使用相同的防雷接地图纸,这种纸上谈兵的现象给防雷减灾工作形成隐患。本人根据几年防雷工作实践,提出建筑防雷接地合理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87.
以低纬度高原城市昆明市为对象,利用冬季(1月)和夏季(7月)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外墙壁面表面温度、外墙壁面近旁气温和对应高度的庭院气温实测资料,分析了城市建筑物外墙壁面对庭院不同高度气温的影响。得出:建筑物外墙壁面对庭院气温垂直分布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热力效应,其效应随季节、昼夜以及壁面方位、高度的不同而各异。建筑物外墙壁面与庭院大气相互影响,昼间建筑物外墙壁面向庭院大气传热,呈现热源效应,随高度增加,热源效应减小;夜间建筑物外墙中、上部壁面从庭院大气吸收热量,呈现热汇效应,随高度增加,热汇效应增大。冬季各壁面的热力效应差异显著,昼间的热源效应南向壁面最为显著,北向壁面热源效应为负,夜间的热汇效应北向壁面最大;夏季各壁面的热力效应差异小于冬季,昼间的热源效应西向壁面较大,夜间的热汇效应东向壁面较明显。分析表明:城市建筑物外墙壁面的热力效应不可忽视,其对立体城市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8.
8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在防雷分类的相关内容上做了诸多修改,为了能更全面的掌握新旧规范防雷类别划分标准的区别,从爆炸危险环境分区和分类、火灾危险场所和一般性工业建筑物的分类以及用于划分防雷类别的年预计雷击次数的阈值及其计算式的变化等方面,逐一分析了防雷分类相关条款的内容及其与旧规范的区别,并通过实例比较了规范的修改对防雷类别划分结果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新规范防雷分类的总体变化:爆炸性粉尘环境由2个分区增加到3个,取消了火灾危险环境的分区;提高了对爆炸性粉尘环境、火灾危险环境及一般性工业建筑的防雷安全要求;对于按预计雷击次数划分防雷类别的建筑物,提高了其分类的阈值。按照新规范的计算方法,我国大部分地区计算得到的Ng比旧规范的大,Ae一般比旧规范的要小。因此,此类建筑物的防雷要求的提高与否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新规范的要求计算其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而判定其防雷类别。 相似文献
90.
地震损毁建筑物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分析汶川地震震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SAR)图像的城区建筑物特征,基于实际获取的机载X波段SAR图像,采用电磁模拟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城区的完整建筑和毁损建筑进行三维建模,采用射线跟踪的电磁计算方法和图像域积分的成像模拟方法得到不同受灾程度的建筑物SAR模拟图像.与真实SAR图像对比分析,提出的算法能够分析建筑物结构变化对SAR图像的影响,模拟主要的强散射点,能有效辅助SAR图像进行城区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