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16篇 |
免费 | 1624篇 |
国内免费 | 30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2篇 |
大气科学 | 1501篇 |
地球物理 | 1711篇 |
地质学 | 5914篇 |
海洋学 | 911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389篇 |
自然地理 | 2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308篇 |
2022年 | 393篇 |
2021年 | 311篇 |
2020年 | 341篇 |
2019年 | 403篇 |
2018年 | 316篇 |
2017年 | 317篇 |
2016年 | 323篇 |
2015年 | 358篇 |
2014年 | 503篇 |
2013年 | 386篇 |
2012年 | 497篇 |
2011年 | 506篇 |
2010年 | 507篇 |
2009年 | 549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384篇 |
2006年 | 459篇 |
2005年 | 423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294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60篇 |
2000年 | 236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208篇 |
1997年 | 189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19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螺旋桩基础抗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型的桩体几何形式增加了抗拔螺旋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复杂性,抗拔试验研究有利于了解螺旋桩基础的承载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16次原型桩抗拔试验,实测了单桩上拔荷载-位移曲线(U-Z曲线),该曲线表现出多拐点、渐进型特点,采用单位荷载的桩顶位移变化率、桩顶位移增量以及结合地基变形特征的方法判定了3种桩型的抗拔极限荷载。用U-Z曲线、lgU-Z曲线和P/Pu-Z曲线初步分析了桩体埋深、深宽比、首层叶片埋置深度以及叶片距宽比等参数对螺旋桩基础抗拔承载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抗拔螺旋桩的埋深、首层叶片埋置深度和叶片距宽比存在临界点,影响桩土的工作性状和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82.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进行了四个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通过四个不同试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同时分析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83.
84.
85.
围绕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结构的观测试验研究,开展了城市边界层大气污染物三维结构观测试验。同时还进行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化学过程相互影响等5次综合性观测试验研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初步建立了城市环境边界层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6.
87.
采用?800 mm模型土压盾构开展室内掘进试验,以探究砂卵石中土压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诱发地层变形特征。同时,补充开展三维离散元仿真以挖掘室内试验难以获取的掌子面失稳信息,并研究隧道埋深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发展到地表后,沉降曲面呈上大下小逐步收缩的沙漏状,影响范围小于砂土地层。考虑盾构动态掘进过程后,卵石颗粒接触关系变化十分剧烈,掌子面稳定性被削弱,极限支护压力随之增大。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随隧道埋深基本呈线性增加,极限支护压力与初始支护压力之比则随埋深增大而减小。掌子面失稳机制可根据隧道埋深划分为3种模式。与既有研究相比,考虑了盾构动态掘进过程与实际工程更加接近,可为确保砂卵石地层土压盾构隧道施工掌子面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对不同控制策略下安装有复合MR(磁流变)阻尼器的模型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在El Centro地震动激励下,基于线性二次高斯(LQG)和广义预测(GP)两种控制算法,针对半主动控制系统、MR阻尼器以恒定电流(-0.5A(Passive-on 1)、0A(Passive-off)、2A(Passive-on 2)的控制系统,以及由半主动控制方式和基础隔震组合而成的混合控制系统,在WINCON/SIMULINK实时控制软件平台下对一个1:4的三层钢框架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复合MR阻尼器的控制系统是有效的,无论是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还是混合控制,都显著降低了模型结构各层的加速度、位移响应;复合MR阻尼器在不通入电流时具有一定的被动控制效果;采用考虑时滞自补偿的广义预测控制效果要好于LQG控制,并且这两种控制策略的都能以较被动控制小的控制力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9.
90.
由于海水中富集大量可溶性盐类及各种金属离子成分,利用海水配置的海水泥浆具有相对密度大、胶体率低、稳定性差、失水量高等特点,不能满足泥水平衡盾构施工要求。为实现对海水泥浆改性以达到利用海水泥浆维持开挖面稳定,降低穿江越海盾构施工成本,选用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PAC(聚阴离子纤维素)、聚丙烯酸铵等8种添加剂进行海水泥浆性质变化试验,优选出对海水泥浆改性明显的添加剂,并分析优选添加剂掺入量和时间对海水泥浆性质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优选的添加剂CMC,利用泥膜形成试验平台进行改性海水泥浆地层渗透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添加剂对海水泥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增黏剂PAC、CMC对海水泥浆的改性效果稍好,24 h离析出现浑浊层、混合层、絮凝沉淀层。海水泥浆对地层渗透的滤水量大于改性海水泥浆,泥皮也稍厚,但呈稀疏状态。可以推测,添加剂中和部分海水成分,呈絮凝沉淀,多余添加剂表现出对淡水泥浆的增稠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