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8篇 |
免费 | 1880篇 |
国内免费 | 13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7篇 |
大气科学 | 826篇 |
地球物理 | 3569篇 |
地质学 | 1796篇 |
海洋学 | 1293篇 |
天文学 | 68篇 |
综合类 | 211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253篇 |
2021年 | 291篇 |
2020年 | 252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32篇 |
2014年 | 314篇 |
2013年 | 285篇 |
2012年 | 331篇 |
2011年 | 287篇 |
2010年 | 315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286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205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48篇 |
1997年 | 139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56篇 |
1993年 | 149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117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5篇 |
1976年 | 17篇 |
1974年 | 18篇 |
1965年 | 24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
利用分布在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的213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和弱各向异性条件下P波速度扰动调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上地幔P波各向异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西部上地幔变形主要受印度大陆俯冲的影响.印度大陆的P波快波方向总体为NNE方向,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一致,这表明印度大陆上地幔流动方向与板块运动方向一致.青藏高原内部、东天山的P波快波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接近,而在青藏高原南缘、北缘及东北缘等块体边界地区P波快波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垂直.中国大陆东部上地幔变形主要受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在扬子板块内部P波快波方向为SE方向,这与绝对板块的运动方向一致.华北地区的各向异性结构较为复杂,可能与华北克拉通裂解有关.中国大陆东北的东部平均方向为SE,而在兴安岭一侧为SSW方向,即平行于构造线方向.根据各向异性的倾角,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大体可分为三块:1)青藏新疆地区的各向异性倾角接近水平,推测该区形变力源主要为上地幔物质水平流动.2)南北带地区的各向异性倾角较大,特别是在青藏东缘地区的倾角约为40°,这可能是由于青藏向东挤出过程中受华南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在板块边界地区产生了垂直变形.3)中国东部地区各向异性结构较为复杂,在中国大陆东北部各向异性倾角接近水平,这可能是该区上地幔变形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而在太行山、大别—苏鲁地区各向异性倾角较大,这表明该区上地幔以垂直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43.
基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波浪绕射的影响和水流引起的波浪弥散多普勒效应,应用包含水流和地形影响的激破波模式计算波浪破碎的能量耗散,采用一阶上迎风有限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分别计算了有无近岸流情况下单向和多向随机波浪的波高分布,考虑水流影响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比较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复演由于离岸流引起的波高增大,可用于波流共存场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的模拟和预报。 相似文献
44.
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组分的两个重要参数,可为区域构造研究提供重要约束。接收函数被广泛地用于确定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例如H-κ方法或H-κ-c方法,但是该方法只能确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速度比,当地震台站分布稀疏时,很难约束台站间的横向不均匀性。另一方面,重力数据也可用于莫霍面的起伏变化研究,它在横向上覆盖很好,有较高的分辨率,但在纵向上分辨率相对较低。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反演算法求解莫霍面深度和地壳波速比参数。联合反演算法综合考虑了接收函数在纵向上的较高分辨率和重力数据在横向上的较高分辨率,同时拟合区域内所有台站上的接收函数和区域重力数据。模型测试表明联合反演算法较单一的接收函数反演更精确,特别是对于地壳厚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45.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70°E-145°E,10°N-55°N)15-12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1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在16-33s左右没有显示,但在36-5s显示为高速,说明塔里木盆地有较深的根. 青藏高原块体是44s至120s图像中最为突出的低速块体,南面与印度板块的分界线以及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分界清晰,其块体中西部的速度低于东部. 泰国清迈附近存在一尺度为1000km左右的低速带,可能是青藏高原块体的物质向东南方向迁移造成上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 南北地震带表现为强烈的速度梯度带,西面为低速,东面为高速. 中国南海的中央、日本海中央、菲律宾海表现为海洋性地壳. 菲律宾海的图像与地形及地震带完全吻合. 环绕菲律宾海及日本海存在400km左右宽的低速带,可能是岩浆活动带.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分析了当大气和海洋中未经耦合前的自由波分别为Kelvin波和Rossby波,经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耦合波的性质。结果表明,不管大气的自由波为Kelvin波或Rossby波,而海洋的自由波为Rossby波或Kelvin波,经相互作用后的耦合波可以分成两类。一类耦合波的色散关系接近自由的Kelvin波;另一类则由不同经圈模的Rossby波经相互作用后的耦合波。这两类波都具有不稳定性。文中讨论了耦合波的传播和不稳定的物理机制,并指出这类不稳定的热带耦合波,对研究ENSO事件中的某些现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
应用多台和达法测定福建仙游ML4.1地震序列的ML≥1.5地震波速比,其计算的相关系数较高,测得的波速比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分析ML4.1主震前后的波速比发现,波速比经历低异常值—回升—相对稳定—下降—主震发生的过程,余震期里出现多次高异常值. 相似文献
49.
50.
范春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2):212-216,109,110
茅口组储层以生屑灰岩储层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裂缝。这里运用P波振幅方位各向异性分析方法,对清溪场构造茅口组储层开展裂缝预测,搞清了裂缝发育与地层岩性以及构造发育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裂缝的走向、强度,以及密度发育部位,预测了裂缝的分布范围。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用该套方法识别裂缝—溶隙型储层是有效和可靠的,可以检测出有利的裂缝储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