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东亚飞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再度猖獗危害。本文选择国家一类蝗区河北省黄骅市为实验区,用植被冠层孔隙度反演了该地区不同植被的LAI。从光学模型建立机理及数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和对比了四种由植被冠层孔隙度反演LAI的算法。结果表明,在四种估算方法中LAI-2000算法最适用于研究区植被LAI的估算。为了验证分析结果,用实测的植被盖度与四种算法反演的LAI进行了拟合。发现LAI与植被盖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LAI-2000算法最能反映研究区的植被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AI与飞蝗发生面积的关系模型,发现两者之间呈负线性相关,即随着LAI的减小,飞蝗的发生面积呈线性增大。研究结果为实时、快速、大面积监测蝗虫种群动态奠定了基础,并为合理、经济地防治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植被盖度对沙丘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可移动风洞进行原位测试,开展了沙丘植被盖度对风沙流输沙率影响的研究,探讨了地表风蚀量与风速及植被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植被盖度增加先平缓后剧烈,与植被盖度相关关系呈三次函数增长。在各植被盖度下各层输沙率均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随风速增加而递增。同一植被盖度下风蚀量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符合幂函数或二次函数关系,但二次函数相关性更高。同一风速下风蚀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阶梯式降低,在盖度小于27%时风蚀量平缓下降,盖度27%~43%时风蚀量急剧下降,盖度43%以上时风蚀量下降重新趋于平缓。相对截留率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随植被盖度增加而增大,沙丘草本植被盖度43%以上时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此时平均截留率达88.02%。  相似文献   
33.
基于GF-1 WFV影像的黄河口湿地植被盖度估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盖度是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定量指标,而目前开展的植被盖度遥感估测工作主要集中在陆地区域,对河口湿地植被盖度遥感估测工作比较少见。本文基于国产GF-1 WFV遥感影像开展了黄河口湿地植被盖度估算,并结合植被类型、土壤盐度和植被指数分布状况开展了植被盖度分布特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基于GF-1 WFV卫星影像的NDVI、SRI、SAVI、MSAVI和DVI 5种植被指数,分别建立植被盖度估测模型,其中基于NDVI、SRI、MSAVI和DVI 4种植被指数建立的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好,其决定系数(R2)最大,为0.904,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0.14;(2)植被盖度估算模型的精度与植被盖度本身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各植被盖度回归模型中,盖度大于0.8时估算精度要优于盖度小于0.6的区域,RMSE最大相差0.04;(3)以潮滩碱蓬和潮滩芦苇为主的植被覆盖区属于低植被盖度区,盖度位于0.03~0.5,盐度在1.5 g/L左右;芦苇草甸、互花米草和柽柳灌丛植被覆盖区属于高植被盖度区,盖度位于0.8~1.0,其中芦苇草甸土壤盐度小于1.2 g/L,柽柳灌丛土壤盐度在1.4~2.0 g/L,在高盖度植被区混生有中等盖度的植被,盖度在0.5~0.8,土壤盐度在1.8 g/L左右。  相似文献   
34.
近30年北京市ISP-LST空间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琛  胡德勇  曹诗颂  张旸  张亚妮  段欣 《地理研究》2019,38(9):2346-2356
本文聚焦长时序地表的不透水与温度特征,利用Landsat影像数据,获取1991—2015年北京市的不透水地表盖度(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 ISP)与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数据,构建不透水地表盖度-地表温度(ISP-LST)二维空间。结合标准差椭圆法,对ISP-LST空间密度分布的聚集特性进行分析,定量化表述各时期的特征与变化。研究发现:① ISP-LST二维空间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弱相关、非完全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② ISP-LST标准差椭圆的方向性和离散性均值为11.26和2.87,空间聚集性良好。随时间推移,高温现象受不透水地表的影响过程趋于复杂化。③ ISP-LST聚集区是城市热环境的重要表征,其在各功能区年际增长率为:功能扩展区(2.97%)>核心功能区(1.75%)>发展新区(1.63%)>生态涵养区(0.18%)。聚集区在东南方向增长明显,研究时段内累计增长14.77%。④ ISP-LST聚集区的斑块密度及形状复杂度的景观格局变化不大,但斑块连接性随时间推移有所降低。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制定生态环境调控政策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35.
利用2003-2010年5-10月巴里坤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卫星影像数据,通过预处理、几何校正、NDVI计算以及最大值合成,并计算植被盖度,依照盖度值将地表植被总盖度划分为高、中、低覆盖三类,得到连续8 a巴里坤植被盖度的动态变化:植被总盖度在16%~44%范围内波动,2007年植被盖度相对较高,200...  相似文献   
36.
以辽西北为研究区域,选取2017年6月Landsat-8 OLI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引入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技术,利用水体指数、居民地指数、植被指数、形状指数相结合的二值逻辑运算方法提取出沙化土地信息。基于二阶抽样与遥感影像谱间结构相结合,构建"修改型"植被盖度反演模型,从而实现沙化土地信息的分等定级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排除提取地物时的干扰信息,实现沙化土地信息的自动、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37.
利用MOD13Q1产品监测肯尼亚2001-2010年荒漠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磊  王超  别强  赵传燕 《中国沙漠》2013,33(1):46-52
使用MODIS MOD13Q1-NDVI数据,通过NDVI累计计算,得到肯尼亚2001年和2010年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时期的NDVI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盖度.利用植被盖度进行荒漠化评价.结果表明,肯尼亚近10年来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改善,荒漠化发展态势并不明显,但荒漠化问题仍然严重.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轻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呈现减少趋势,非荒漠化和中度荒漠化变化相反,各省区的荒漠化土地变化趋势也不相同.在小范围地区内,使用Landsat-5 TM影像进行验证,发现与MODIS数据评价结果相似,但更能详尽的描述重点区域的荒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38.
基于遥感和GIS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河下游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的典型区域.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荒漠化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工具,利用2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塔里木河下游10年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对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总的荒漠化程度却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的大量开荒造田,以及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中下游天然植被大面积衰败和死亡,尤其是胡杨林面积锐减,致使荒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39.
在全球气候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亟需对祁连山区的植被展开长期有效的监测和持续研究。基于2000-2017年分辨率为250 m的MODIS数据,采用Mann-Kendall时间序列非参数估计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区生长季NDVI与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从正反两方面就人类活动对对植被的影响做了讨论,得出结论如下:(1)从东向西祁连山年平均NDVI整体上逐渐减小,NDVI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NDVI最大的区域分布在海拔2 700~2 900 m的范围内;(2)祁连山区域内NDVI显著减小的区域占祁连山总面积的0.6%,而显著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3.6%,植被呈现出整体向好,局部退化的趋势;(3)2000-2017年,林地、草地和其他土地利用区的植被盖度分别以0.0029、0.0026和0.0004的速率增加,工矿用地的覆盖度以0.0112的速率在减少,反映出工矿业开发活动是造成植被盖度下降的主要因子;(4)植树造林区植被NDVI以0.0455的速度增加,而工程实施和矿产开发区NDVI以0.0125速度降低,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0.
利用2004和2005年4 ̄9月250×250m分辨率Modis资料,计算了巴州绿洲区域的植被盖度。巴州2005年植被盖度与2004年同期相比,低盖度植被面积变化较大,中、高盖度植被面积相对较稳定。在低盖度植被变化中,1级负变化比较明显,说明低植被覆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的生长不稳定,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