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8篇 |
免费 | 533篇 |
国内免费 | 5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0篇 |
大气科学 | 178篇 |
地球物理 | 409篇 |
地质学 | 1876篇 |
海洋学 | 304篇 |
天文学 | 177篇 |
综合类 | 133篇 |
自然地理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61年 | 4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6篇 |
194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根据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分析手段获取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对比了早期沉积水介质、幔源CO2流体、大气水、超压流体和充注烃类等对储层黏土矿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期沉积水介质是储层黏土矿物的决定性因素,微咸水-半咸水湖盆储层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淡水湖盆储层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幔源CO2流体侵位后带来明显的储层改造和热波动效应,储层中I/S中S%含量低于同深度泥岩,储层中高岭石含量明显偏高。欠压实超压储层中黏土演化明显滞后,表现在I/S中S%含量低于同深度泥岩和常压储层。油气层高岭石含量往往远高于相近深度的水层,可能与充注烃类携带的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有关,另外,烃类充注后形成的惰性成岩环境也有利于高岭石的保存,高岭石的高含量带常与油层及高渗层相对应;受大气水淋滤的储层,以长石大量溶蚀,富含高岭石为特征,储层孔隙度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32.
电位溶出分析(PSA)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一问世便在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方面表现出很大优越性。微分电位溶出分析(DPSA)较单纯的电位溶出分析其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已应用于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常规测定。但对于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痕量元素,方法目前报道不多。 本文采用国产微机化电位溶出仪介绍了动态富集──静态微分溶出分析方法,对摄食了Cd污染的配合饵料的鲈鱼体内所积累的Cd进行了测定。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数据准确可靠,结果令人满意。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34.
35.
36.
接地电阻测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及其测量原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4102型和摇表式接地电阻仪测量接地电阻时电极的布置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北京密云元古宙常州沟组之下环斑花岗岩古风化壳岩石的发现及其碎屑锆石年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北京密云地区,最近发现环斑花岗岩(脉)上发育有古风化壳,并被长城系常州沟组砂岩覆盖。风化壳物质的组成主要为来自环斑花岗岩的原地风化残留物和粗碎屑岩,采用SHRIMP和LA-ICP-MS方法,分别获得环斑花岗岩古风化壳碎屑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值为(1682±20)Ma、(1708±6)Ma等,与相邻的密云环斑花岗岩年龄相同。这套古风化壳碎屑岩的存在和测年结果显示,长城系常州沟组的底界年龄应小于1682Ma。 相似文献
38.
新元古代后期地球经历了至少两次全球规模的冰川期,分别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古城组与南沱组分别属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大塘坡组代表间冰期沉积,同时,大塘坡期是我国重要的成锰时期。本文通过对走马地区ZK702钻孔岩心古城组、大塘坡组、南沱组底部细碎屑岩样品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计算了CIA、CIW、PIA、Al/Ca、Rb/Sr、V/Cr、U/Th等特征值,探讨了该区南华纪冰期至间冰期的古气候和古氧相演化过程,结合岩石学证据认为:古城冰期气候寒冷干燥(CIA值从底部的69. 2过渡至57. 8,均值为62. 2),大塘坡间冰期早期气候依然寒冷(CIA值介于54. 3~62. 7,均值59. 7),大塘坡中晚期气候恢复温暖湿润并趋于稳定(CIA值介于70. 2~81. 1,均值75. 8),南沱冰期气候又转向寒冷干燥(CIA值由78. 6降低至61. 9),CIW、PIA、Rb/Sr值等指标反映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与CIA值反映一致,Al/Ca值的变化也反映了陆源碎屑输入量随着古气候波动;V/Cr、U/Th、Ni/Co等比值反映出研究区古海洋古城期-南沱早期总体处于氧化环境,其中大塘坡早期处于弱氧化环境,古城期、大塘坡中晚期和南沱早期处于氧化环境;研究区大塘坡锰矿形成于间冰期早期寒冷气候下的弱氧化环境,气候转暖后锰矿停止沉积,锰矿成矿与古气候和古氧相具有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9.
黄骅坳陷南部舍女寺油田的古近系孔店组是在断陷盆地的快速充填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根据取芯井段的取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把剖面结构、砂体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等微相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储层沉积微相类型。研究表明,舍女寺地区沉积微相不仅控制储集层的分布,而且控制油气聚集。研究区中较大厚度的油层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中心部位,即该区沉积微相带的主体部位起着油层控制作用。在复杂断块高含水开发中后期,微突起、微断层、微断鼻等圈闭和储集层的有利配置区,尤其是中心微相带与有利的微构造部位叠合区将是有利高产井区。 相似文献
40.
“三站四网”观测资料具有数据量庞大、资料体系构成复杂、资料误差来源多、实时监控要求高等许多不同于传统人工观测资料的新特点,因此,抓紧完善基层台站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体系,对于切实提高气象综合观测资料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省及省级以下基层台站当前重点要完善层级质量控制模式,消除上下一般粗、上下重复劳动的弊端,建立起不同层级之间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协作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