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9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通过查阅"微观繁殖体"相关文献,对其概念进行溯源追踪并据以总结归纳。笔者认为"微观繁殖体"这个概念不应该作为放散的孢子、配子、合子、不同生长阶段的显微个体及有生长能力的大型海藻碎片的统称,而应只是泛指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只进行营养繁殖的二倍体细胞团、脱落下来的组织块和"色素体"(有色藻段)等碎片,即是一个或者多个二倍体的藻类细胞。并以石莼属绿藻浒苔(Ulva prolifera)为例,简述浒苔微观繁殖体在其生活史中的主要作用,为浒苔"微观繁殖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枝角类溞会由于捕食者的存在而发生形态、行为、生活史等的变化.通过为期10 d对太湖春、夏季优势种同形溞(Daphnia similis)在有幽蚊幼虫(CL)、无幽蚊幼虫(CK)及培养过幽蚊幼虫的过滤水(FL)3个环境水平的模拟实验,发现同形溞在有幽蚊幼虫和培养过幽蚊幼虫的过滤水处理下平均体长、累积产仔数及平均产仔数均显著大于无幽蚊幼虫组,表明幽蚊幼虫释放的信息素能改变同形溞的体长、产仔数等生活史参数,这种改变会降低同形溞被捕食的风险.说明在自然环境下,幽蚊幼虫等无脊椎捕食者能通过直接捕食和信息素的间接作用共同影响枝角类种群.  相似文献   
43.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属暖温性海藻,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栽培物种,2011年度栽培面积达30余万亩。其生活史过程比较复杂,既有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既存在无性生殖,也存在有性生殖;其能否产生单孢子也常常引起争议。为此,本文总结了坛紫菜的生殖及生活史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坛紫菜的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4.
海洋鱼类早期摄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早期阶段是指仔、稚、幼鱼期。鱼类早期生长的细微差别对其存活以及整个生活史阶段的生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着决定鱼类早期存活的生态学因子所展开的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在国际上受到了普遍重视[1];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育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45.
韦雨鑫  余克服  陈飚 《热带地理》2022,42(11):1783-1796
石芝珊瑚(Fungiidae)作为珊瑚礁生态系统框架的主要构建者之一,以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独特的移动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强适应性,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石芝珊瑚的研究进展,包括:1)物种多样性;石芝珊瑚可起源于白垩纪中期,现共有17属、约55种,具有多样化的进化分歧与丰富的物种多样性。2)生活史(繁殖、营养模式、生长发育与移动性);石芝珊瑚具备独特的生活史策略,双向性别转换(bidirectional sex conversion)可增强石芝珊瑚种群的繁殖成功率与环境适应性,而成体移动性(adult mobility)则能够有效拓宽石芝珊瑚生态位,并提高其种群的竞争力与恢复力。3)空间分布模式(跨大陆架分布、珊瑚礁地貌带分布与纬向分布)及影响因素;石芝珊瑚是全球性的珊瑚物种,其能够在岩石、沙地、淤泥等多样化的生境中存活,具有广阔的生物地理分布范围。基于目前石芝珊瑚的研究进展,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1)基于形态学与分子分类,厘定南海石芝珊瑚科的谱系,阐明南海石芝珊瑚物种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2)依托宏观生态调查,揭示石芝珊瑚在南海不同纬...  相似文献   
46.
胡柯  席贻龙  王金霞 《湖泊科学》2010,22(4):585-590
以3.0×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食物,应用生命表统计学等方法比较研究了于2008年冬季采自芜湖市汀棠湖和广州市荔湾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在不同温度(10℃、15℃和20℃)下的生活史特征.结果显示,10℃下,芜湖种群除内禀增长率外的其他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显著大于广州种群.15℃下,芜湖种群仅世代时间和后代混交率显著大于广州种群.20℃下,芜湖种群的世代时间和后代混交率显著大于广州种群,而总生殖率、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则相反.两地理种群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平均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显著地缩短,内禀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显著地增大;但缩短或增大的速率在两地理种群间存在着差异.芜湖种群的总生殖率和净生殖率不受温度的显著影响;而广州种群的总生殖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显著地增大,净生殖率在20℃和15℃下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10℃下.芜湖种群的后代混交率在10℃下显著高于20℃下,但均与15℃间无显著性差异;广州种群的后代混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显著地增大.两地理种群内禀增长率间的差异可能与各自对所栖息的水环境年平均温度的长期适应有关,而后代混交率间的差异则是它们对水温季节变化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世界范围内,海洋渔业资源广泛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鱼类的不同生活史特征可表征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其变化可揭示鱼类种群对渔业捕捞压力的响应.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主要渔场30多年来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导致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本研究分析了该海域51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态参数,系统研究了其生活史特征及其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51种鱼类分成5个不同的生活史对策组,分组结果表明超过60%的鱼类被归纳入第5组,即近r对策组,且多为中上层鱼类.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历史数据,对其中25种经济鱼类进行生活史变化分析,讨论不同鱼类种群对渔业开发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的渔业开发活动下多数鱼类表现出小型化、低龄化、早熟和生长率加快等趋势.此外,本研究计算了每种鱼类的开发率以进一步研究渔业捕捞压力对鱼类种群的影响,发现其中4种底层和近底层鱼类的生活史特征变化显著,提示某些物种可能对捕捞压力更敏感.本研究可为渔业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细弱蜈蚣藻(Grateloupia tenuis Wang et Luan)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其发育影响的研究,同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1)在4—30°C范围内,盘状体形成与直立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C;(2)在光照强度10—200μmol范围内,盘状体形成和直立枝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3)孢子(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类型;(4)生活史由单倍体的雌、雄配子体,双倍体的果孢子体(囊果)及四分孢子体构成,四分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属于典型的同型世代交替;与属模蜈蚣藻(G.filicina)一致。  相似文献   
49.
广义上说,水母是多种生物的统称,包括水母、海葵、珊瑚、水螅等。水母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大约6.5亿万年前就存在了,不过现在它们仍然属于较低等的生物,目前地球上被称为"水母"的生物大约有200多种。在分类上有些属于水螅纲,有些属于钵水母纲,其生活史中,几乎所有种类都有两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并有两型在有性生殖与无性生  相似文献   
50.
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值分析,可以判断3种鲟鱼类种群为典型k-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时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c)时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3种鲟科鱼类为典型的K型种群。作为渔业管理对策是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