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与避洪、耐涝高效农业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克林 《热带地理》1999,19(2):130-136
地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是一个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和吞吐长江的洪道型湖泊。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碟形盆地圈带状景观结构控制下,形成了以敞水带、季节性淹没带、渍水低地为主的我国最大的湖泊地区湿地景观,湿地总面积8770×104hm2。由于湖区发展过程中没有协调好人地、人湖关系,中上游干支流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泥沙淤积与过度围湖垦殖、高水位地段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调蓄能力下降,洪水位抬升,外洪内涝交织,灾害频率上升,资源过度利用与闲置并存等问题。为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必须强化湿地整体管理,控制湿地开发规模,适度退田还湖还蓄(洪区),调整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走集约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复合高效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复合高效生态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72.
郭健 《地下水》2020,(1):213-214
清河流域位于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针对流域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旱涝灾害频发、水体遭受污染破坏河道生态系统、人为活动造成河道水质恶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结合河道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原则,完善水土保持建设方案,加强水土保持法宣传,建立河道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管护机制,实现河道生态工程的综合治理,最终将清河建设成为河中有水、水中有鱼、岸上绿树成荫、游人休憩游玩的生态型和景观型河道。  相似文献   
73.
自1984年起, 在我国北方最大淡水湖泊——山东省南四湖的滨湖洼地上, 创建丫生态工程的三种模式, 即台田-鱼池联合生产甩、果林-蔬菜-鱼塘分层多级利用胡、农-牧-渔再循环利用沏, 经五年的调查研究, 现场实验及生产实践, 结果证明其生态环境条件得到了改善, 促进了物流的良性循环, 实现了物质及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 在生产上减少了投入、增加了产出。同步取得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效益。这些生态工程模式提出了改良和利用湖泊滩地的一些途径, 并树立了典型, 现在在南四湖地区较广泛地推广中。  相似文献   
74.
塘和湿地技术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组合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塘和湿地技术是国内外最常见的生态工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生态系统的修复等领域。本文综述了塘和湿地技术的技术原理、技术组合种类、应用组合模式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面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河流生态护岸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护岸是结合生态工程与土木工程技术的一种护岸形式,对保护岸坡结构稳定和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护岸的概念与内涵。根据应用条件和功能特征,对生态护岸的一些代表性类型、采用的材料、技术以及各类生态护岸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类描述。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实例,对目前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结合现状分析了当前生态护岸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针对不同环境条件以及不同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地建设既能确保安全又能兼顾一定生态效应的护岸。最后展望了在生态护岸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等方面尚需继续深入进行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6.
净化湖泊饮用水源的物理-生态工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我国许多历史上水质优良的湖泊水源区已污染严重污染,净化饮用水源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自1991年以来太源进行的物理-生态工程的部分研究成果。着重介绍在太湖的重富营养湖湾-五里湖无锡中桥自来水厂水源区的静态和抽水动态实验。  相似文献   
77.
三峡库区紫色土陡坡地径流小区大雨强模拟降雨实验表明,以等高植物篱为代表的坡地生态工程能相当有效地减少坡面侵蚀量、径流量和坡面氮、磷养分损失量。由于植物篱和带间覆盖稿秆对径流的阻滞作用使坡面径流与表土的混合、养分溶解交换过程更加充分,径流携带的养分流失成为有效养分流失的主要方式。通过施肥改善土壤渗透特性、抗蚀性及带间覆盖能明显提高控制坡面产沙、产流和养分流失。等高植物篱-农作系统各种处理中以施用有机肥和配施有、无机肥-带间麦秆覆盖两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8.
生物生态工程的环境适宜性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文耀  刘伦辉 《山地学报》1999,17(4):358-362
应用生物生态工程恢复重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是当前山地环境系统建设和山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结合泥石流生态工程治理试验研究,对徨物生态工程的特点,环境适宜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藏北地区平均海拔4500 m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明显,部分区域出现退化趋势。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旨在恢复和保育高原的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而水源涵养是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工程实施以来,藏北草地的水源涵养功能如何变化、生态工程的效益如何?本文基于In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生态工程前后藏北草地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其中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藏北各类型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虽然差异较大,但工程实施后水源涵养的功能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产水量比工程实施前增加10.07%,水源涵养服务上升8.86%。其中高寒草甸区的水源涵养变化速率增长最大,由工程前的–1.84 mm yr–1转变为工程后的2.24 mm yr–1;其次是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在工程的影响下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速率明显减缓。(2)气候变化仍是藏北草地水源涵养...  相似文献   
80.
近日,中国科学院为表彰在创新实践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团队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激励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表彰了一批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表彰的15个先进集体中,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工程研究团队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