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0篇 |
免费 | 688篇 |
国内免费 | 7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篇 |
大气科学 | 550篇 |
地球物理 | 439篇 |
地质学 | 1865篇 |
海洋学 | 178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190篇 |
自然地理 | 3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11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167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178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50年 | 3篇 |
1948年 | 7篇 |
1946年 | 7篇 |
1945年 | 2篇 |
1943年 | 5篇 |
1942年 | 2篇 |
1941年 | 4篇 |
193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贵州东部及邻区南华纪锰矿层中的黄铁矿产出形态多样,为了研究它们的成因标志,通过野外和镜下观察发现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条带状和结核状产出,并以草莓状和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含锰岩系中黄铁矿具有异常高δ34S值的特征,介于+37.9‰~+62.6‰之间(平均52.7‰),呈塔式分布,峰值在+46‰~+59‰之间,沿同一矿体剖面从下到上逐渐减小,不同矿床间差异大。结果表明沉积盆地的封闭性和冰川事件使海水硫酸盐浓度降低并富集重硫同位素,随后形成的硫酸盐最低带进一步减小了硫同位素的分馏,使黄铁矿的δ34S达到异常高值。随着沉积盆地逐渐变开放,矿层由下而上黄铁矿的δ34S值逐渐减小,而不同矿床黄铁矿的δ34S值差异则是因为沉积盆地封闭性的差异。因此,封闭的局限沉积盆地是锰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背景条件,而渗流热卤水或火山锰源可能是矿床的主要锰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2.
西秦岭“五朵金花”岩体是寨上—马坞金矿整装勘查区一带重要的金矿成矿地质体,围绕“五朵金花”岩体已发现有多达100余处金矿(床)点,是西秦岭重要的金矿集中区。锁龙—马坞一带研究区正好包括了整个教场坝岩体以及中川岩体及柏家庄岩体北部大部分区域,具有良好的形成金矿的潜力。因此本次工作在收集前人1∶5万矿调及锁龙金矿矿产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利用MRAS软件对该区域金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同时预测了23处金成矿的有利区域,为该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靶区。 相似文献
123.
2020年汛期以来庄浪县降雨量超过历年平均值的11.5%,8月31日9时庄浪县郑河乡下寨村老滑坡整体复活滑动,滑坡长355.0 m,宽220.0 m,面积83 668.0 m2,厚度12.0~20.0 m,体积约130.0×104m3,堆积体堵塞窑家河及支沟形成2处小型堰塞湖。本次调查运用工程地质调绘、无人机航测、工程地质勘查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获取了相关数据基础上,利用无人机航测高清影像比对和SlopeLE软件计算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判定。通过2020年8月和2021年8月航测高清影像对比,滑坡前缘变形迹象极为明显,稳定性差。SlopeLE软件计算可知,滑坡自重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工况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处于不稳定状态。计算结果与航测比对数据基本吻合,在不利工况下极易发生滑动,存在再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4.
甘肃北山地区古生代处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与西伯利亚三大板块聚合部位。晚古生代(D2-D2)形成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之后又处于板内构造演化时期,石炭纪-二叠纪有拉张-闭合构造运动,形成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侵入作用,对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划分出4条张裂带,每条张裂带控制着金矿床(点)的分布。从金矿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本区金矿床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5.
More than 240 items of historical records containing climatic information were retrieved from official historical books,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and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yearbooks. By using moisture index and flood/drought (F/D) index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the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namely wet-dry conditions in borderland of Shaanx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SGN, mainly included Ningxialu, Hezhoulu, Gongchanglu, Fengyuanlu and Yan’anlu
in the Yuan Dynast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was generally dry and the ratio between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was 85/38 during the period of 1208–1369.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ies of drought-flood disasters,
the whole perio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1) 1208–1240: drought dominated the phase with occasional flood disasters.
(2) 1240–1320: long-time drought disasters and extreme drought events happened frequently. (3) 1320–1369: drought disasters
were less severe when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happened alternately. Besides, the reconstructed wet-dry change curve revealed
obvious transition and periodicity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 The transitions occurred in 1230 and 1325. The wet-dry change
revealed 10- and 23-year quasi-period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solar cycles, indicating that solar activity had affected
the wet-dry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region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wo other
study results reconstructed from natural evidences, and were similar to another study result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ll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in BSGN was characterized by long-time dry condition with frequent severe drought
disasters during 1258 to 1308. Thus, these aspects of climatic changes might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local vege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 相似文献
126.
<正>10月13日中午,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在北京拜会了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双方就支持加快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27.
四川盆地东部天然气中CO2含量多数小于2%,但H2S含量大于5%时CO2含量普遍较高.川东地区天然气13C1值较高,与H2S含量之间没有明显关系.油型气样品普遍发生了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而煤成气样品则表现出正序特征.天然气中CO2的δ13C1值大致可以分为较低(24‰~12‰)和较高(8‰~4‰)两类.这些天然气具有较低的R/Ra值和分布较广的CO2/3He比值,与幔源气体不同,CO2均为典型壳源成因.高δ13CCO2值的天然气均位于川东北地区,其中低(不)含H2S气藏中的CO2主要来自二叠纪岩浆活动和高热流作用下碳酸盐岩的热分解,而TSR反应程度较高的气藏中的CO2则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储层在酸性较强的地层水中发生的去白云岩化作用,TSR成因的CO2基本进入到次生方解石中.川东的中、南部地区天然气则具有低的δ13CCO2值,该区受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影响较小,天然气中的CO2均为有机成因,其中卧龙河气田天然气尽管经历了TSR作用,但反应程度相对较低,地层水酸性较弱,储层尚未发生去白云岩化,CO2仍以TSR成因的为主,具有较低的δ13C值. 相似文献
128.
129.
中国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布设在中国东部的固定和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网共65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SC方法和叠加分析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中国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中国东部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华南的近EW方向到华北的NWW-SEE方向,再到东北的NW-SE方向,由南向北呈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快、慢波时间延迟范围是0.41-1.52s。通过分析研究区各向异性特征,认为中国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可能与中国大陆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下方的俯冲的共同作用有关。在中国西部地壳增厚隆起的同时,物质向东挤出,使得东部上地幔物质向东和东南方向流动。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和岩石圈下的上地幔物质在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变形,使上地幔橄榄岩等晶体的晶格优势取向沿物质流动方向。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岩石圈的伸展方向和GPS得到的速度场方向一致,表明中国东部壳幔变形具有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