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常规频散曲线反演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改变分层数、层厚度和层速度等参数,实现过程相对繁琐,而采用细化分层法对反演参数进行简化则避免了上述缺点。具体思路为:根据目的层探测深度(如20m)将地下介质分为若干个(20个)厚度为1m的薄层和1个均匀半空间层(共21层),这样在反演中分层数和层厚度均为已知参量,反演过程只需修改速度参数即可,避免了改变分层数和层厚度等参数,显著简化了反演计算过程。正演计算和反演结果均表明:细化分层与实际分层计算出的频散曲线是等效的,细化分层反演结果的总体效果与真实模型非常接近,这说明细化分层方法用于频散曲线反演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将地下介质划分为1m厚的薄层,反演后每层均可得到1个横波速度,能满足反演分辨率的要求;由于实际地下介质的速度是随深度渐变的,细化分层后比按频散曲线拐点分层(每分层的厚度可能是几米或几十米,同一分层内介质的横波速度相等)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2.
迄今,用于煤矿井下独头巷道超前勘探的有效手段寥寥无几。常规的钻探方法费工、费时、效率很低,而且有引起突水的危险。瑞雷波勘探方法是一种使用瑞雷面波作为有效波进行零到几十米范围内地震勘探的新型物探方法。它的测线基距与勘探深度的比值可以达到1∶20以上,即1~2m的测线布置,勘探深度可达30~40m以上。完全适用于独头巷道超前勘探的需要。把这样一种地面地质勘探的方法技术移植到井下,在煤巷、岩巷中进行超前探测断层、空巷、冲刷带的试验并获得成功,无疑为煤矿井下独头巷道的超前探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物探手段,必将在煤矿的安全掘进和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瞬态瑞雷波探测技术及其在矿井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态瑞雷波勘探是由高到低逐渐改变振动频率的瑞雷波勘探方法,而瞬志瑞雷波勘探是宽频谱瑞雷波勘探。本文重点介绍了瞬态瑞雷波勘探原理、数字处理技术及其在矿井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4.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分布范围最广,产生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结合工区地质情况和地球物理特征,本文选用了高密度电法、瑞雷波法以及地震映像法在滑坡区进行研究和应用。研究表明,相比常规的勘察手法,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滑坡进行勘察,实验表明:高密度电法对地下的电性分布有较好的的反映,但无法直接判断滑动面的几何形态;地震映像法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地下弹性界面的起伏情况,对不良地质现象反映明显;瑞雷波法对浅层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不受地层速度的干扰,能够较详细的探测滑坡体的内部情况。不仅解决了单一物探结果的多解性问题,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高、相对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75.
文章指出物探方法的特点是工作场地要求低、周期短、耗资小、效果直观,并论证在解决工程地质问题中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方法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靠、相互补充、不可分割。只有认清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6.
九瑞地区中生代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小洪 《矿床地质》2006,25(Z2):181-184
通过对该地区中生代不同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的研究,认为该区主成矿期前(160~200 Ma)形成C型埃达克岩,这时的地壳是增厚的地壳(>40 km),随后在该地区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过程中,形成I型花岗岩(130~160 Ma)及其有关矿床,达到该地区铜金成矿高峰期,随着地壳减薄作用进一步加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减弱。不但强调I型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而且也强调成矿时间,强调大地构造环境转换期成矿。  相似文献   
77.
地下注浆是工程加固、抢险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文介绍了地质雷达法和瑞雷面波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综合利用这两种方法可准确找到需要注浆的位置以及对注浆后浆液的分布情况进行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78.
笔者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野外勘察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上扬子区中奥陶世牯牛潭组与十字铺组的定义与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表明:十字铺组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期(Dw3)的一套以页岩为主的地层,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分布于黔北、川东南及滇东北等地区。牯牛潭组是达瑞威尔期(Dw1—Dw3)的一套灰岩相沉积,与下伏和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存在四种情况。在其中三种情况下,该组可能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该组底、顶界穿时明显:底界主要介于Dw1晚期至Dw2早期之间,对应牙形石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至Lenodus variabilis带;顶界最晚可达Dw3晚期,对应牙形石Pygodus anserinus带,最早仅到Dw1晚期(L.antivariabilis带)。在研究区该组主要分布于川东、重庆大部、黔北、黔东北、鄂西及湘西北地区。在部分地区,牯牛潭组上部可与十字铺组对比。  相似文献   
79.
钱塘江某公铁两用大桥上游约20 m处新建了一座铁路桥.如何评价新桥建设后的海塘内部质量现状,是否存在空洞等缺陷隐患,工程各方既重视又感困惑.本文在分析工程结构、新桥施工活动、堤身和堤基介质特点以及现有技术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探地雷达、地震映像和瑞雷波法等探测方法.根据探测资料并结合海塘结构、地基特点及施工和运行中的具体情况,分析提出了铁路新桥建设后存在的可能对海塘安全运行有影响的堤身和堤基内部重点介质异常及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80.
九江—瑞昌地区中新生代发育多层次、多期次、多形式的滑脱构造.受基底拆离断层、中新元古界/震旦系不整合面和志留系三套区域滑脱层(面)的控制,不同层次的构造变形差异明显,可概括为前震旦系基底滑脱系统、寒武—奥陶系滑脱系统、志留系滑脱系统和泥盆—三叠系滑脱系统.在不同时期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发育了不同类型的滑脱构造: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初挤压型滑脱构造、早白垩世初(140 Ma)伸展型拆离滑脱构造及早白垩世晚期(113 Ma)重力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