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2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篇 |
大气科学 | 61篇 |
地球物理 | 125篇 |
地质学 | 489篇 |
海洋学 | 198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40篇 |
自然地理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分析与油气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东南盆地发育侏罗系陆相煤系地层和白垩系红层,勘探程度低。为研究中生代地层的分布和对比,沉积特征及勘探方向,重点对侏罗系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了五个三级层序。层序1以正旋回的冲积扇或辫状河相为主,储集条件良好,层序2发育正旋回及反旋回的三角洲相,具有良好储集条件,上部有较好的生油岩,层序3为反旋回的三角洲相及湖相韵律层,是良好生油层和盖层,层序4为正旋回的河流相,层序5为正旋回的干旱气候下冲积扇相,可形成次生溶孔发育的良好储层。塔东南侏罗系分布广泛,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是重要的含油气层系。 相似文献
832.
中新统黄流-梅山组重力流、高温超压储层是南海北部莺-琼盆地中央坳陷带主力勘探层系,发育粉、细、中、粗砂岩与中、低、特低渗物性特征.通过研究高温超压储层特征,确定有利储层形成机制,为重点领域评价提供地质依据.结果表明,由东方到乐东区到乐东-陵水凹陷、由凹陷斜坡区到凹陷中心,由于地温梯度与异常超压形成时间、强度的变化,进入各成岩期深度加深,储层孔隙度纵向减小幅度不大,明显不同于斜坡区常压储层.沉积环境控制的储集岩粒度、泥质杂基与高温超压、热流体控制的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有利储层,以往凹陷方向发育早期超压保护的海底扇区为有利,凹陷斜坡区热流体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发育中渗“甜点”储层. 相似文献
833.
834.
为解决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区天然气勘探中遇到的天然气运移认识不清的难题,在实验(数值)模拟和大量调研基础上,综合钻井、构造和地震等资料,利用盆地模拟软件,开展了深水区天然气运移规律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深水区天然气运移主要受到“流体势场” —“通道场(输导体系格架)”—“约束场(区域盖层)”3场耦合的控制。高势生烃凹陷内的底辟带和晚期活化沟通气源断裂发育区的陵水组区域盖层完整性被破坏,天然气垂向运移为主,利于在区域盖层之上形成多个中小规模气藏组成的浅层大中型岩性型气田;部分凹陷边缘—低凸起及之上地区陵水组区域盖层保存完整,断裂—砂体—构造脊汇聚型复合输导体系发育,天然气运移侧向为主,利于在区域盖层之下形成深层整装构造型大中型气田,而新构造运动是深水区晚期大中型气田形成的重要诱因。深水区最终形成了浅层和深层两套成藏体系和3套有利成藏组合。成果指导勘探,在松南低凸起深层成藏组合勘探中首次获得突破性发现,继续拓展,有望在中央峡谷外找到新的大中型气田群。 相似文献
835.
836.
在西昆仑琼恰特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发现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其上叠加了中-高级热接触变质岩组合,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上部碎屑岩内首次发现Laevolancis divellomedia (Chibrikova) Burgess et Richardson(光面掌状体)、Dyadospora murusdensa Strorher et Traverse(耳状加厚二分体)及Artempoyra brevicosta Burgess et Richardson(单侧加厚梨形体)孢粉化石,时代为早志留世.前人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中一晚志留世温泉沟群和达坂沟群.本次研究据区域地层对比和孢粉化石年龄,重新将其厘定为下志留统温泉沟群.据岩石组合特征,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阿克别尔迪沟组和琼恰特组,该地层内层控型铁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均具很好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37.
838.
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坡折区速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是构造分区的标志性断层之一,该断裂带下降盘为中央凹陷带.区域研究表明中央凹陷带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所以该区带一直被认为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但是由于该区带水深剧烈变化,多期坡折带快速推进沉积形成大套泥岩,使得该区带的速度很难确定,所以速度问题成为制约着琼东南盆地坡折带勘探的难点问题.笔者首先分析现有速度谱的质量,了解速度整体变化趋势;其次考虑已钻井的速度分析结果;结合地震剖面地层的变化信息进行速度解释,采用解释能量团中心的标准进行速度解释;最后在精细速度解释的基础上,对二维剖面正演模型速度进行分析,建立速度体,证实构造目标的存在. 相似文献
839.
840.
Characteristics of Overpressure System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E Xinong WANG Zhenfeng LI Sitian ZHANG Minqiang YANG Jihai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E-mail: xnxie@cug.edu.cn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Nanhai West Corporation Zhanjiang Guangdo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3,77(2):258-266
Overpressure system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depression and paleo-uplift in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abnormally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in the reservoirs, i.e. the autochthonous, vertically-transmitted and laterally-transmitted types. The autochthonous overpressure system results from rapid disequilibrium sediment loading and compaction. In the allochthonous overpressure system, the increase of fluid pressure in sandstone originates from the invasion of overpressured fluid flowing vertically or laterally through the conduit units. The autochthonous overpressure system occurs in the deep-lying strata of Neogene age in the central depression of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The vertically transmitted overpressure system is developed in the shallow strata of Late Miocene and Pliocene ages in the diapiric zone of the central Yinggehai basin, and the laterally transmitted overpressure system occurs in the Olig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