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9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2篇 |
大气科学 | 133篇 |
地球物理 | 177篇 |
地质学 | 184篇 |
海洋学 | 119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36年 | 1篇 |
193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972年8月发生的太阳耀斑事件是第20太阳周期内最重大的事件,我们在改进Hakamada-Akasofu方法(以下简称HA方法)的基础上,对事件期间四个较大的耀斑所引起的行星际扰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些模拟包括赤道平面上一系列二维的激波形状、激波传播以及空间飞船先驱者9号、先驱者10号(以下简称P9、P10)和地球位置上的粒子速度-时间曲线。最后,本文还将该模拟结果与Dryer等人所做的同一事件的一维MHD模拟结果做了比较,并对模拟结果和HA方法本身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提出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附加虚拟观测值对总电子含量值为负数的地区、赤道异常区域和南半球区域电离层进行约束,在日固地磁参考系下采用15阶次的球谐展开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解算得单位权中误差约为1. 6TECU,残差绝对值小于3TECU的比例达90%以上,且全球电离层图与IGS电离层工作组的电离层产品精度相当,偏差RMS约为3. 7 TECU,卫星差分码偏差与欧洲定轨中心相比优于0. 1 ns,与 IGS相比优于0. 2 n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与欧洲定轨中心相比优于1 ns(大部分优于0. 5 ns),与lGS相比优于1. 5 ns.实验结果表明,附有国际参考电离层约束的全球电离层模型确保了全球各个地区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为正值,且有效提高了全球电离层模型在赤道异常区域、海洋地区和南半球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合成分析方法, 分析了1971~2003年间7个El Niño事件发生时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对称与反对称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El Niño事件发生期间, 在热带地区15°S~15°N大气环流异常以对称性为主, 但也有一定的反对称分量: 高度场异常和纬向风异常的对称性较强, 而经向风异常的反对称较强; 同时在El Niño事件演变的各阶段, 高度场异常和纬向风异常的变化较明显, 而经向风的变化较小, 高度场和风场异常在低层 (700 hPa) 和高层 (200 hPa) 呈明显的反位相分布。并且, 为探讨El Niño事件对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非对称性影响的机理, 本研究进一步利用ERA-40逐日资料, 应用Hough函数分析了El Niño事件发生期间这些赤道波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El Niño事件发生期间, 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对称性较强的主要原因是对称性Rossby波异常较强, 而Rossby重力混合波异常对经向风场的反对称分量有重要作用; 并且, 研究结果还表明, 在El Niño事件发生期间, 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温正异常能够激发由对称性Rossby波和Kelvin波组成的Gill型环流异常。此外, 分析表明Hough函数在分析热带大气波动的对称性及反对称性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日球边界射电辐射是太阳系最强的射电辐射现象,辐射功率至少达1013 W,能够提供日球边界附近高能电子束和背景磁等离子体结构的重要物理信息.自1983年旅行者号卫星首次探测到日球边界射电辐射后,其便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持续关注.日球边界射电辐射大致有两类:辐射频率相对较高的瞬时辐射或称漂移辐射以及辐射频率相对较低的持续辐射或称非漂移辐射.通常两类辐射都从大约2 kHz开始,漂移辐射具有向高频率漂移的特征,频漂率约为1–3 kHz/yr,频率范围1.8–3.6 kHz,持续时间较短大致100–300 d;非漂移辐射没有明显的频率漂移,频率范围1.8–2.6 kHz,持续时间较长大致3 yr.目前普遍认为日球边界射电辐射与激波有关.介绍了该射电辐射可能的辐射产生源区、辐射物理机制以及与辐射相关的激波来源,并且讨论了尚存在的科学问题以及展望了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以空间准滑动面(SMP)准则为基础,推导了扩底桩扩孔压力的理论解。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分析球孔扩张的全过程,利用应力不变量推导了符合球孔扩张的屈服准则;化简微分方程得到了弹塑性区应力表达式,进而求出位移、应变表达式;分别利用体积守恒和能量守恒性推导出扩孔压力的表达式。该法考虑了塑性区弹性变形,并得到了扩孔压力p、塑性区半径R与扩孔半径a的关系。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的扩孔压力与现场试验得出的结果较好地吻合,塑性区半径和扩孔压力均随扩孔半径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而趋于稳定值,剪胀角对塑性区半径和扩孔压力影响显著,随着剪胀角的增加,塑性区半径和扩孔压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国内对高精度增强地磁场模型(enhanced magnetic model,EMM)在基于球谐分析时对阶数存在认知偏差、实现模型的软件研究较少以及计算精度不高等问题,考虑了地磁场7要素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球谐分析740阶次的EMM模型,给出了Schmidt半标准化缔合勒让德函数,给出了EMM模型的计算步骤,并用MATLAB实现EMM2015模型(2000~2019年)在地球上任意地磁场7要素的计算和等值线图的绘制,将计算值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布模型的运行数据进行误差对比分析,各元素的均方根偏差最大为0.86 nT或0.4′,比720阶的EMM模型的精度提高了3倍。结果表明,提供的EMM2015模型软件实现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