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68篇 |
免费 | 1999篇 |
国内免费 | 16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28篇 |
大气科学 | 1730篇 |
地球物理 | 1429篇 |
地质学 | 7248篇 |
海洋学 | 1705篇 |
天文学 | 354篇 |
综合类 | 1775篇 |
自然地理 | 12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366篇 |
2022年 | 452篇 |
2021年 | 458篇 |
2020年 | 378篇 |
2019年 | 494篇 |
2018年 | 264篇 |
2017年 | 349篇 |
2016年 | 340篇 |
2015年 | 452篇 |
2014年 | 1088篇 |
2013年 | 773篇 |
2012年 | 1172篇 |
2011年 | 1039篇 |
2010年 | 953篇 |
2009年 | 1055篇 |
2008年 | 1036篇 |
2007年 | 910篇 |
2006年 | 894篇 |
2005年 | 908篇 |
2004年 | 730篇 |
2003年 | 755篇 |
2002年 | 610篇 |
2001年 | 589篇 |
2000年 | 514篇 |
1999年 | 381篇 |
1998年 | 385篇 |
1997年 | 316篇 |
1996年 | 253篇 |
1995年 | 233篇 |
1994年 | 170篇 |
1993年 | 145篇 |
1992年 | 108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168篇 |
1989年 | 15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4篇 |
1975年 | 5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沿海国纷纷推行缓陆重海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的复兴必须实现海洋事业的振兴。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利益前景巨大,开发活动高技术密集,法律地位特殊,是未来国际社会经济、科学甚至政治、军事竞争的重要场所。国际海底区域开发产业化研究是我国争取海洋权益、发展高新技术、振兴海洋 相似文献
882.
883.
884.
在实现深海钻探计划和随后的大洋钻探计划的漫长岁月里 ,钻探技术在不断地改进。由于研制出了新的不同的设备和工艺 ,我们成功地获得了连续的沉积建造剖面 ,使得能够极为详细和可靠地恢复沉积盖层的形成史、海洋环流的变化、气候的波动和生物的演化史。但是 ,至今尚未彻底克服在基岩中钻孔所遇到的困难。当在硬质岩石出露的洋底表面区域进行钻探时 ,困难特别大 ,例如在洋中脊的轴部。稳定钻孔 ,特别是重返该钻孔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当在若干航次中采用一般工艺进行钻探时 ,确实有顺利钻入基底足够深度的例子 (例如太平洋中的 50 4B孔和印度… 相似文献
885.
简要叙述了电磁波CT成象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诸如机场跑道、隧道工程和高层建筑地基评价中的应用。通过井下激发和观测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利用CT技术重建了地下介质在观测平面内相对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图象,这些图象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地下介质的构造形态、地层界面、风化壳以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在岩土工程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6.
887.
王利明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08,(1):8-9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被誉为蓝色的领土,是最重要的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海域的用途在现代社会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人们利用海洋技术手段的发展,海域将具有更大更重要的利用价值。特别是近代以来,所有产生世界影响的大国可以说都是海洋强国,都非常重视对蓝色国土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国家要在21世纪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投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波涛。因此,在法律上完善海域物权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88.
在深入分析当前新型载体海洋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该保护技术工作的对策,对新形势下海洋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89.
介绍了GPS技术的产生、及应用现状的基本特点,说明了GPS技术出现后,由于独特的优越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带给测量领域的巨大变化。至此为更好地认识并利用GPS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0.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2):27-27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因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给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带来了巨大困难,有大量的地质灾害需要调查、评估、监测、治理。2009年是地震灾后重建高峰期,由于众多项目开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