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介绍卢敏教授辨治长骨骨折迟缓愈合的经验。卢教授认为长骨骨折迟缓愈合主要病机为“虚”“瘀”,虚责之于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不足,瘀责之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临证之时应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在治疗上,卢教授灵活使用经验方,病证结合,处方具有祛邪不伤正,脾肾同调,气血并治,筋骨并重的特点,并结合中医外治疗法,重视宣教及功能锻炼,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钨矿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大吉山钨矿位于南岭W、Sn成矿省,是我国著名的大型W矿床。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吉山脉形钨矿2513号脉中的包裹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显微测温学研究,对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矿床形成深度进行探讨。包裹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复杂主要由富液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组成;包裹体组合复杂,各种类型的包裹体常叠加在一起;原生、次生包裹体产状区别明显,较易识别,原生包裹体主要由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充填度较小的富液包裹体组成,次生包裹体主要为充填度较大的富液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包裹体的盐度、均一温度差别显著,呈现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包裹体的爆裂曲线显示,曲线有高低温两个起爆点,分别对应原次生包裹体包裹体群的起爆温度;由深部到浅部,原生包裹体的起爆温度逐渐降低。利用显微共焦激光拉曼探针仪对原生包裹体进行成分分析发现,成矿流体主要由H2ONaCl和H2OCO2CH4NaCl体系组成。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自然冷却、不混溶作用和混合作用等过程,各种过程相互作用造成了钨的沉淀。通过对不混溶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大吉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的压力约为114~132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4.6~5.3km。  相似文献   
53.
通过研究前河金矿黄铁矿的热电性和热爆特征,探讨了成矿温度、矿体规模、成矿阶段等方面的信息,并应用矿物学填图法对该区的深部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形成温度为222.3-360.1℃,为一中温矿床,各中段黄铁矿导型均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81.铂,矿体剥蚀程度在空间上存在高-低-高式的韵律特征,表明金矿体在200m段至520m中段产出稳定,往深部有延续的趋势;黄铁矿的热爆峰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对应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54.
春节以来,在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拄着双拐前来上班的女同志,虽然步履蹒跚,但却精神饱满,她就是因交通事故受伤,但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沁阳市国土三调办公室副主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籍与测绘管理科科长吕小雨。带病上阵去年12月底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吕小雨胫骨骨折,由此住进了医院,给她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相似文献   
55.
流体包裹体爆裂法作为一种辅助找矿手段,于20世纪70—80年代曾被前苏联和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用于找矿勘探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往许多爆裂法研究表明,矿体所在部位的爆裂强度(频次)较高,而随着远离矿体进入围岩,爆裂频次逐渐降低。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围绕矿体热液活动强烈和流体包裹体丰度较高所致,因而在矿床(体)及其周围形成蒸发晕正异常。通过对胶西北地区焦家蚀变岩型金矿112线和144线8个钻孔的系统采样和爆裂法测试分析发现,焦家金矿床的花岗岩围岩爆裂曲线具有高的爆裂频次、明显的爆裂峰和高的相变峰,随着围岩蚀变增强,爆裂频次、爆裂峰和相变峰从钾化带经过黄铁绢英岩化带、硅化带到金矿石呈有规律降低,在矿体(化)中心,爆裂频次很低,不显示爆裂峰和相变峰,从而围绕矿体构成蒸发晕负异常。这些爆裂特征,特别是围绕矿体的蒸发晕负异常,对于胶北地区深部金矿找矿勘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组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招平断裂带中段,产于断裂带下盘绢英岩化带中。矿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主要包括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根据野外脉体穿插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特点,大尹格庄金矿床金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分为三个阶段:金-石英-黄铁矿阶段(早)、金(银)-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晚)。矿石中石英的爆裂峰集中在330~510℃、240~330℃和160~240℃,分别对应成矿作用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成矿流体总体为中温,富CO2,含CH4、C2H6、H2S等挥发分的流体。NaCl-H2O-CO2图解及较高的C2H6含量,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流体。各阶段成矿流体中气、液相组成相似,而含量规律性变化。早、中阶段成矿流体中N2含量较低,晚阶段升高,表明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系统逐渐开放,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Cl-/SO2-4和Na+/K+升高,说明成矿流体从早阶段CO2-H2O-K2SO4型逐渐演化为中阶段和晚阶段CO2-H2O-NaCl型;Na+、Cl-、K+和SO2-4浓度逐渐降低,指示成矿流体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盐度降低;H2O/CO2在晚阶段高于早、中阶段,指示流体有可能在中阶段发生了沸腾作用。成矿早阶段具有较高含量的H2S,表明金硫络合物可能是金的一种运移形式;流体类型的演变和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大尹各庄金矿床金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准备行PFNA内固定植入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PFNA手术,对照组术后均给予镇痛、抗感染、抗凝、补液,配合下肢无负重功能锻炼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开始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2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3个月,2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升高(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较好地改善PFNA术后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功能,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下地负重时间。  相似文献   
58.
59.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ractures induced by excavation of a gallery in soft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Horonobe area of Japan.Detailed fracture mapping of the gallery indicates that the fractures consist of both pre-existing shear fractures and excavation damaged zone(EDZ) fractures. EDZ fractures correspond to weak planes associated with bedding planes or transgranular cracks.The EDZ fractures terminate against pre-existing shear fractures.Therefore,even for excavations in soft sedimentary rocks,formation of the EDZ fractures are controlled by pre-existing fractures and earlier weak planes.  相似文献   
60.
汶川地震震中"爆烈式泥火山"引发Ms8.0大地震,造成巨大破坏和惨重损失,但此多点的泥火山群场景,较2009年提名为"世界最有价值自然遗产——爱沙尼亚泥火山",更具人类解密地内超临界水流(熔)体奥秘的典型意义。5.12地震中泥火山(群)的地下深处,临震前聚集能量的超临界流体(SCW),与常态水比较,它在壳幔地体中,表明张力和粘度极低,扩散迁移能力极强;密度、热导率、电性能、比热容及对地内物质的溶解力均有成百至数千倍的差异;巨大的内能;在临瞬间爆发退相,造成体积流率达N×109m3的气流动能等,SCW的这一切自燃特征决定了他是地震的成因,也是地内壳幔中一切内生地质作用的原动力。SCW引发的地震分为三类:主震有喷发活动的汶川型泥火山-地震(包括:2009—3—18汤加浅海边气火山伴Ms7.9地震)、主震无喷发活动的唐山型(包括中源深源地震)及主要在深海喷发海啸-地震(印尼2004-12-26海啸伴8.7级地震)。SCW为高温高压热流体,它的大量运移,集聚地及临震减压排气进而退相爆发等特点,采用当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至少对浅源的SCW"看得见、摸得着",成功短临预报现实用地-空红外探测技术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