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1篇 |
免费 | 384篇 |
国内免费 | 8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0篇 |
大气科学 | 36篇 |
地球物理 | 617篇 |
地质学 | 2574篇 |
海洋学 | 174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187篇 |
自然地理 | 1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41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28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51年 | 2篇 |
1950年 | 4篇 |
1949年 | 1篇 |
1948年 | 4篇 |
1947年 | 3篇 |
1946年 | 3篇 |
1943年 | 1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广安县膨润土矿赋存于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第三段B亚段地层中。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马鞍状。单个矿体规模不大,但层位稳定、分布面积广、埋藏浅,适宜地方开采和综合开发应用。矿床成因类型为内陆湖泊相大山-沉积型。矿石自然类型有致密块状膨润土矿。砂砾状膨润土矿、含(粉)砂质膨润土矿。以钙基膨润土为主,少部分为Na-Ca基膨润土。属偏切托过渡类蒙脱石,宜于制作活性白土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72.
73.
对泛高加索山脉前脊的华力西晚期流纹质侵入凝灰岩,利用Rb-Sr同位素素统来重建侵入火山碎屑岩的历史,在侵入火山碎屑岩建造中,石英和未蚀变黑云母中熔融包裹体的Rb-Sr系统可作为岩浆期的指示剂;钾长和钠长石的同位素系统可作为热液期的指示剂;绿泥石的Rb-Sr系统可作为风化物的成岩作用期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74.
75.
76.
试论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早侏罗世,气候条件仍然有利,热带岩溶继承发育,但因碳酸盐岩被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堆积物覆盖,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热带岩溶发育的强度。中侏罗世至白垩世,气候干旱炎热,降雨 ,“三水”活动不强烈,岩溶、岩溶洞穴不发育。晚白垩世,广泛发育内陆湖盆,岩溶作用有一定改善,但因仍处于干旱、炎热环境,湖水浅,堆积迅速,不利于大型洞穴的形成。第三纪是本区热带岩溶 相似文献
77.
熊耳群火山熔岩的岩相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耳群火山熔岩的岩相学特征是熊耳群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大量的薄片观察,作者总结了熊耳群两大类熔岩(安山岩与英安-流纹岩)的岩相学特征。产两大娄岩石的表现形式、内部变化规律及特征性的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8.
湘西保靖白岩洞- 金塘湾洞穴系统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岩洞- 金塘湾洞穴系统,由主洞和10条支洞组成,呈高、中、低洞穴层相互串通的阶梯状结构,洞道长12km(仅探测6390. 4m)。洞穴系统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洞穴发育对中薄层灰岩和中厚层泥晶灰岩具有优选性,其展布方向受NNE、NE向的破裂构造、揉皱破裂带的控制,表现出较强的方向性。本洞穴系统形成于白垩- 第三纪,至今仍在向纵深发育。洞穴系统演化的空间结构,由早期高层洞、中期中层洞、晚期低层洞依序演变,并由南西向北东逐级演化,在其演化过程中,为垂向、斜向、阶梯式洞道所串通,构成层楼式的网络状洞穴系统。 相似文献
79.
80.
与“地球只形成一次”不同,大冰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且仅在最近约600Ma才出现。大冰期的成因得不到解决,应当反省研究思路。前人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大冰期现象。只有认识地质现象,理解地质作用,才能解释其成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