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75篇 |
免费 | 4554篇 |
国内免费 | 17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2篇 |
大气科学 | 1291篇 |
地球物理 | 5021篇 |
地质学 | 8208篇 |
海洋学 | 1259篇 |
天文学 | 189篇 |
综合类 | 1034篇 |
自然地理 | 16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4篇 |
2023年 | 579篇 |
2022年 | 754篇 |
2021年 | 743篇 |
2020年 | 725篇 |
2019年 | 648篇 |
2018年 | 465篇 |
2017年 | 502篇 |
2016年 | 516篇 |
2015年 | 670篇 |
2014年 | 936篇 |
2013年 | 715篇 |
2012年 | 870篇 |
2011年 | 827篇 |
2010年 | 727篇 |
2009年 | 687篇 |
2008年 | 704篇 |
2007年 | 629篇 |
2006年 | 591篇 |
2005年 | 561篇 |
2004年 | 473篇 |
2003年 | 427篇 |
2002年 | 476篇 |
2001年 | 428篇 |
2000年 | 347篇 |
1999年 | 368篇 |
1998年 | 406篇 |
1997年 | 379篇 |
1996年 | 431篇 |
1995年 | 388篇 |
1994年 | 306篇 |
1993年 | 276篇 |
1992年 | 336篇 |
1991年 | 225篇 |
1990年 | 220篇 |
1989年 | 18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8篇 |
1977年 | 18篇 |
1976年 | 22篇 |
1975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lsclqIbed Sppacer,rr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72.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DAC) of sea 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ocean thermodynamics and biology, reflecting the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sea water in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Arctic Ocean, however, sea ice affects the radiance/irradiance measurements of upper ocean, which results in obvious errors in the DAC calcul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sea ice on the ocean optics observations, a series of in situ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ummer of 2009 in the southern Beaufort Sea. Observ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files of spectral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of seawater near ice cover within upper surface of 50 m were not contaminated by the sea ice with a solar zenith angle of 55°, relative azimuth angle of 110°≤φ≤115° and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ensors and ice edge of greater than 25 m. Based on geometric optics theory, the impact of ice cover could be avoided by adjusting the relative solar azimuth angle in a particular distance between the instrument and ice. Under an overcast sky, ice cover being 25 m away from sensors did not affect the profiles of spectral DACs within the upper 50 m either. Moreover, reliable spectral DACs of seawater could be obtained with sensors completely covered by sea ice. 相似文献
73.
大地电磁测深在陇川盆地石油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在陇川盆地开展大地电磁测深的情况和取得的地质效果。为了加速石油勘探步伐,尽快确定盆地的构造格架、盖层的埋藏深度、坳陷部位,从而划分盆地内的构造单元,指出找油气远景块段,该方法具有独到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代替前期油气勘探中的某些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74.
川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依据不足和没有正确区分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与前震旦纪区域变质岩,攀西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依据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原仁和群(Pt1R)修改为晚二叠世岩浆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五马箐(岩)组(Pt1w)和顶针杂岩(Pt1D)修改为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安宁村组(Ptlα)和纸房沟组(Pt1z)修改为震旦系地层,并依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结晶基底划分为变质侵入体、变质表壳岩和TTG套岩,论述了结晶基底的成因和演化。 相似文献
75.
能源矿产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加强我国及周边地区油气和煤等能源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依据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以及油气与煤成藏地质学理论,以深部构造控制盆—山发育、盆—山耦合和热动力系统控制成矿的研究工作思路,应用70个油气田、471个煤田的基础地质资料,从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单元诸多方面,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提示了该区板块构造格局与能源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可划分为3个成矿域,每个成矿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矿省、含矿区(盆地)、矿田聚集区带、矿田(油气田)五个级别的成矿区域。数据集由构造带(断裂带和造山带)类型和时代、盆地类型和时代、能源矿产资源类型和丰度、成矿区带等元数据组成。该数据集是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盆地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资源评价资料,综合分析成矿区带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不仅是对中国南部及邻区区域地质认识和沉积盆地能源资源勘查工作成果的集成,而且为国家科学地引导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EH-4系统观测资料的非远区场校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EH-4系统实测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在非远区场时应作必要的校正。基于导出的EH-4系统的卡尼亚电阻率ρxy和ρyx的表达式,采用多项式分段逼近的方法,建立EH-4系统测深数据的全频域的视电阻率算法。根据建立的算法对均匀大地、二层大地和三层大地模型的EH-4系统测深数据进行非远区场校正的结果表明:均匀大地时,全频域的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吻合很好,D型、K型和Q型断面的视电阻率曲线与MT法的接近,G型、H型和A型的视电阻率曲线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77.
78.
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40井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扇中和扇根明显好于扇端,而且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成分成熟度对该区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影响不明显;成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孔隙、渗透性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为储层中油气的赋存和渗流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