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0篇 |
免费 | 873篇 |
国内免费 | 12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3篇 |
大气科学 | 271篇 |
地球物理 | 689篇 |
地质学 | 3105篇 |
海洋学 | 728篇 |
天文学 | 70篇 |
综合类 | 234篇 |
自然地理 | 2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82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47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10篇 |
2006年 | 236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80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73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123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4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利用标准地质样品磁赤铁矿,运用XRD,BET对其进行晶型及比表面积的表征。采用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磁赤铁矿对浓度为1.0×10-5 mol/L的酸性桃红(Sulforhodamine,SRB),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离子浓度、pH、吸附时间以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SRB在100min达到吸附平衡,CV在20min达到吸附平衡。溶液pH和离子强度对其吸附都有很大的影响,磁赤铁矿对CV及SR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7×10-3及0.587×10-3。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描述,结果表明,磁赤铁矿对SRB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CV的吸附属于Langmuir模型。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RB属于准一级动力学方程,CV属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研究表明,磁赤铁矿吸附CV及SRB的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02.
自钻式旁压试验(Self-boring pressure-meter)具有对原位土体扰动小,测试深度大,能够得到不同深度处土体的应力-变形曲线,在测定地基土性参数和地基承载力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受分析手段和研究水平限制,目前对SBPM试验不同长径比(length-to-diameter ratio)测定器加载过程中周围土体的细观变形响应研究较少,而土体参数的确定与其变形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基于此,应用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Three Dimensions)颗粒流程序对不同长径比L/D(6、10、15、20)下自钻式旁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测定器孔应变一定时,周围土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根据长径比的大小,位移场和径向应力场分布可分为两种形式:当长径比L/D=6时,位移场和应力场分布呈"弧形壁灯笼状",测定器周围土体变形在其高度上不符合平面应变轴对称条件,且L/D=6时的土体应力小于后3值(L/D=10、15、20时);当L/D=10、15、20时,则呈"直壁灯笼状",此时在测定器高度上应力分布比前者均匀,其变形基本符合平面应变轴对称条件。径向应力在测定器附近两侧形成近似成对称分布的数个应力集中区。当测定器径向应变一定时,随着L/D的增大孔壁处土体径向应力逐渐呈负指数减小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3.
10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软土中压入式沉井的施工技术并研究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沉井压沉过程中周边土体及管线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沉施工能有效控制沉井的几何姿态,保持下沉速度稳定,但具有一定的挤土效应;沉井下沉初期挤土效应占主导地位,开挖效应随下沉深度的增加逐渐显著;土体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均随沉井下沉深度H的增加而增大;地表沉降呈三角形分布,影响范围约为1.7H;土体分层沉降中,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单位沉降量最大;管线沉降可控制在毫米级。基于对无量纲化地表沉降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了分别采用指数函数和二折线表示的压入式沉井周边地表沉降经验公式,并用工程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5.
虎头崖岩体位于青海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形成于中-晚三叠世,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局部含闪长质暗色包体。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70.71%~77.67%;K2O含量平均为4.7%;Na2O K2O为7.86%~9.1%;K2O/Na2O平均为1.36。A/CNK比值为1.01,KN/A比值为0.86,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微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REE含量中等,平均为120.10μg/g;δEu值0.04~0.47;(La/Yb)值为1.52~8.06 ;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Eu负异常、HREE较平坦的右倾“V”型特征。岩体富集LIL和HFS元素,而Ba、Sr、Nb、Ti、P元素明显的负异常。结合区域地层岩性特征、A/MF-C/MF图解和岩体微量元素蛛网图,认为花岗岩是基性源区部分熔融和地壳物质混合的产物。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元素判别图解等,认为包括虎头崖岩体在内的印支中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印支中晚期花岗岩形成机制为: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阿尼玛卿洋盆向北部昆仑微陆块俯冲碰撞造山并形成同碰撞/板内构造环境,期间发育与幔源岩浆底侵关系密切的源区基性岩浆岩;中-晚三叠世期,主碰撞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深部压力降低,因地壳增厚升温、岩石熔点降低而导致源区中-基性岩浆部分熔融,并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高侵位成岩 相似文献
106.
叠覆式三角洲——一种特殊的浅水三角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于常规三角洲以分流河道体系所形成的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为三角洲朵体的基本单元,叠覆式三角洲以内部结构简单的朵体为基本构成单元,朵体相互叠置,形成复合叠合体,进而构成三角洲骨架。单个朵体由河道扫描或扩展而成,复合朵体则是由单朵体侧向迁移或前(退)积而成。三角洲因大量朵体叠置而形成厚层状、内部结构复杂的复合砂体。不同朵体形成于不同时期,因而不存在统一的分流体系,单一沉积体具有层状特征,但不同期朵体受可容空间和地貌控制,呈三维叠置,而非简单的层状叠加,从而使得三角洲内部呈现出拼合式、立体式特点。单朵体是结构的基本单元,发育范围有限,与相邻朵体发育于不同时间单元,因而只能在复合体约束下小范围追踪。单一朵体接触关系及接触界面的渗流能力决定了油气富集和注水开发响应特征。朵体迁移、叠置造成大面积、巨厚的砂层可形成大型油气藏,而同时朵体间泥岩的不均匀分布也造就了砂体局部不连通或朵体间连通性变化,为岩性油气藏形成创造了条件,并且影响了注水开发中的注采对应性,进而影响水驱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7.
TTG岩套的成因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TG岩套是一类包含了三种岩性的岩石组合,即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TTG岩套的规模在太古宙最大,是早期陆壳的主体且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该岩石组合是岩石学定名,多数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富Na,高Al2O3(平均15%),低Mg、Ni、Cr,富集LREE、亏损HREE、高Sr、低Y、低Yb且无明显的负Eu异常。其微量元素特征与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埃达克岩")类似。目前多数学者认同其为变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后的熔体,主要争论在于其源岩的变质程度。笔者认为TTG岩套的源区不应局限于某个变质相,而是涵盖了较大的P—T范围。对于其形成环境的探讨,笔者认为应该以地球演化不同时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前提,盲目地"将今论古"是不合理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8Ga之前的TTG岩套可能是在板块构造未启动的非俯冲条件下形成的;3.8~1.9Ga的TTG岩套产生在发育俯冲式板块构造且板块构造具有间歇式特点的背景下,此时可能既存在非俯冲环境下产出的TTG岩套也存在俯冲环境下产出的TTG岩套,而且其产出应该具有幕式特征;古元古代之后的TTG岩套可能无一例外均是俯冲板片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8.
弧后碰撞造山作用及其大地构造相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俞 《四川地质科技情报》1994,(2):43-44
继碰撞造山带模式后,许靖华教授近期又提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即造山带均由三个大地构造相组成:日耳曼(Alemanide)、摄尔特(Celtide)和类特(Raetide)大地构造相。日耳曼相处于遣山带边缘,为一套浅海沉积地层和磨拉石相地层,大多发生变形,但却未发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水力式土壤蒸发器的适应性改进及初步试验顾承志,刘圣保(安徽省水文总站淠史杭蒸发试验站)水力式土壤蒸发器是目前研究陆面蒸发的较好仪器,我站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所的帮助下,于1982年按原设计图纸制作并安装了3台。通过7年来的观测试验,笔者认为该仪器具有... 相似文献
110.
戈塘式金矿床之成因及找矿远景初探——兼论紫木凼式金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与海西期峨嵋山玄武岩浆喷溢同期的火山气液,不仅形成上二叠统底部的金矿源层,还以滨岸海底热泉群方式,形成以硅化角砾岩层为主体的戈塘式金矿床。 戈塘矿区钻孔发现的龙潭组中、上部零星金异常,是燕山期活化迁移的结果,这一作用亦促成了邻区紫木凼大型金矿床的形成。该区两种型式金矿的找矿前景乐观。深入调查研究古热泉系统和迁移再造规律,将会有一系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