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254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上地震断裂岩为岩石磁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上两个探槽内断裂岩为对象,包括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上的八角庙探槽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上的九龙探槽,结合目前已发表的地表及WFSD-1孔的研究成果,从岩石磁学角度探讨汶川地震断裂带经历的地震滑移机制:1综合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八角庙探槽和其它位置的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震断裂带附近断层泥的高磁化率源于新生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故映秀-北川地震断裂曾经历高温快速热增压地震滑移机制;2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上九龙探槽内断层泥略低的平均磁化率源于其铁的硫化物含量比断层角砾及侏罗纪砂岩多,铁的硫化物可能源于地震过程或断裂岩抬升到地表后的地表作用,如果断层泥中铁的硫化物多含量源于地震过程,则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曾经历低温慢速机械润滑地震滑移机制;3两条断裂经历的不同地震滑移机制可能受控于断裂深部结构,如断层产状,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的陡倾角易产生高温快速地震滑移,而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的缓倾角更易产生低温慢速地震滑移。  相似文献   
42.
谢州  周成  刘焦  曾子 《山地学报》2012,(1):65-69
从建立土体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入手,在平面应变的假定下求解均质无限长土坡的应力平衡方程。通过拟定坡土的滑移速度和粘塑性应变率的关系式,以剑桥模型为依托,得出滑移变形速率的显式表达式,由此推出土坡滑动位移的计算式。因为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无论变形趋势还是大小都有不少误差,所以经修正粘滞性参数来改进模型的模拟精度。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将现场实测滑移数据和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二者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3.
拖担水库大坝左岸为一古滑坡,在水库扩建开挖过程中,诱发古滑坡体复活.在分析了滑坡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形成机制,通过反演计算,确定了底滑面的力学参数,提出了抗滑桩、开挖和挖锚结合三种处置方案,其中挖锚结合方案又分别对比了滑坡体上部开挖至2035.0m高程+下部锚固和滑坡体上部开挖至2015.0m高程+下部锚固两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古滑坡体为一基岩顺层滑坡,滑动模式为"滑移(弯曲)—剪断"型,左岸古滑坡体由于施工扰动,沿坡体内部软弱层面产生二次滑动;结合大坝工程设计,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左岸滑坡体采取开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4.
为实现地震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建立往复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结合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建立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误差分析,进一步对黏结滑移模型中的摩擦黏结应力系数和退化系数进行修正,最终建立更为合理的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滑移本构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再次比较,验证修正后黏结滑移本构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滑移模型可更好地反映往复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该成果可为地震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数值分析计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充分了解板式橡胶支座对斜交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简化的斜交桥计算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效应,以及支座动摩擦系数、剪切刚度、局部脱空等参数对斜交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考虑摩擦滑移后,不仅桥面位移和转角显著增大,而且出现残余位移和残余转角;随着支座剪切刚度的增大,桥面位移和转角均明显减小;随着桥墩处支座动摩擦系数的增大,桥面位移、转角均呈增长趋势,然而桥台处支座动摩擦系数的影响与之相反;桥墩处局部支座脱空对斜交桥的影响明显大于桥台支座。  相似文献   
46.
以抚顺西露天矿大规模倾倒滑移变形体变形规律研究为例,探讨受软弱夹层控制的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变形破坏对城市工业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辽东滑移构造宏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泰 《辽宁地质》1999,16(4):255-265
展布于辽宁东部鞍山-本溪间的寒岭-偏岭断裂走向为北东东,延长大于200km,运动方向为左行走滑,形成于中生代晚期,与之产是同期的本溪思山岭-塔子岭-三家子一大卫村屯断裂走向北东,延长140km,运动方向为右行走滑,两者同属于区域性地壳-岩石圈型断裂,研究证明,两者夹持的楔形断块体西起鞍山、海城、营口一线,东至本溪市,是一个陆内滑移造山带,最大滑移距离达37km,本溪市上卧龙-兴隆山断裂走向北西-南东,延长10km,则是其前缘挤压带,这一构造的形成与东亚大陆在中生代以来呈断块状向太平洋扩张有关,与壳内花岗岩质层的水平变异有关,与下辽河陷内基底层次的侧向伸展力有关,滑移主体以斜切凤城凸起和太子河凹陷,改造着区域构造格架,在其影响区域内形成一个滑移构造体系,对此滑移构体系的识别与建立,对研究上述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地质构  相似文献   
48.
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震前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前3期和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前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同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前断层的滑移趋势与同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的挤压运动。比较震前3期逆冲方向的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的现象。并根据震前和同震的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相似文献   
49.
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主要取决于由地震波传播产生的土体变形与土结相互作用。剪切波传播过程中将会引起隧道衬砌的椭圆化变形,进而降低衬砌有效承载力。剪切波作用下的深埋圆形隧道可认为处于均质的纯剪状态,基于相对刚度法的拟静力解析解可充分考虑土结相互作用对隧道结构内力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获得的自由场地地基变形引入不滑移状态下深埋圆形隧道内力求解公式,并结合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途径,将动力分析结果与解析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各种解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数值途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