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818篇
海洋学   42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本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联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TOC-IRMS)技术,探讨了高温氧化法测试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根据溶解有机碳的组成特征,从氧化难易程度、分子结构等方面选取5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咖啡因、葡萄糖、邻苯二甲酸、乙酸钾和腐殖酸钠,配置成DOC溶液。通过改变溶液碳含量、氧化温度、通氧量大小,载气流速等参数,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DOC碳转化率及δ13C值的影响。TOC-IRMS在氧化温度850℃,通氧时长20 s(流速10 cm3/min),载气流速80 cm3/min的条件下,测得5种化合物不同浓度DOC溶液的平均碳转化率为95.69%~103.57%;δ13C值与标定参考值基本一致,差值范围为-0.82‰~0.55‰。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测得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δ13C值的标准偏差小于0.2‰,结果表明TOC-IRMS联用在线高温氧化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  相似文献   
82.
华东地区态矢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态矢量来源于统计物理学,是对连续场进行粗粒化描述的方法。尹祥础等把该方法移植到地震学中用以定量刻画地震活动性的演化,取得较好的结果。作者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12次地震进行了分析,总结震前态矢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震前态矢量均有显著变化,为本地区地震趋势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将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转换到具有岩石样样本数据特征的水平上,近似地称为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反推".文章利用"标准正态转换法"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将两者的样本数据都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再将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转换到岩石样水平.该样本数据的总体特征具有岩石样样本的数据特征.该方法还可以对工作区内不同区块分析数据的系统误差进行调平.并以1∶ 25万四子王旗幅为例说明了该方法在这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2018年秋季西北太平洋低纬度区域上层海洋(5~200 m)中溶解氨基酸(THAA)的分布和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THAA的浓度范围为0.40~0.97μmol/L,平均浓度为0.58±0.14μmol/L;5~200m垂直断面上THAA的平均浓度为0.59±0.16μmol/L,范围为0.30~1.05μmol/L。调查海域内THAA浓度明显低于中国近海,在5~200m内的垂直分布基本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将表层和垂直水体中的THAA分别与DOC、Chla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无显著相关性。西北太平洋低纬度区域海水中的优势氨基酸是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甘氨酸(Gly)、苏氨酸(Thr)和丙氨酸(Ala)。基于氨基酸的碳归一化产率(THAA-C%)、降解因子(DI)值,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的有机质降解程度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5.
86.
以云南地区陆态网27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基准站在2011-2017年不同时间跨度的观测数据为例,使用赤池信息量和贝叶斯信息量估计准则(AIC/BIC)对解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最优有色噪声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跨度基准站各坐标分量上噪声特性主要体现为白+闪烁噪声(WN+FN)、幂律噪声(PL)模型组合.部分基准站在北向和垂向的最优噪声模型会随着观测时间的累积而改变,PL模型所占比例有所下降,WN+FN模型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当时间跨度大于5 a时,基准站噪声模型的稳定性显著提高.随着坐标时间序列积累时长的增加,未知噪声分量出现的可能性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7.
柴达木低品位固体钾矿溶解转化率与品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缺钾大国,探明的可溶性钾盐十分有限,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湖钾盐的聚集地,含水层骨架中含有数亿吨低品位固体钾矿,开发出这些低品位固体钾盐对增加国内钾肥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十年开发出低品位固体钾盐的浸泡式溶解转化方法,试验表明,固体钾盐的溶解转化率随固体钾品位的增加而增加,累计溶解转化率为56%~98%。该技术在柴达木多个盐湖得到推广应用,察尔汗盐湖保有固体钾盐达2.96×10~8 t,平均品位KCl为1.24%,根据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溶解转化率77%,可溶解转化出钾盐(KCl)约2.28×10~8 t,柴达木盆地盐湖保有3.43×10~8 t固体钾盐,平均品位KCl为1.25%,溶解转化率78%,可溶解转化出钾盐(KCl)2.68×10~8 t,大幅度增加了钾盐储备量。  相似文献   
88.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分布的规律,选取184个表层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孔虫的垂向分布与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在2300-2500m水深以下,浮游有孔虫丰度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BF/(BF+PF)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则迅速增加,这三者随水深的变化在3400-3500m处有一明显的转变,被认为是南海东北部CCD面(碳酸盐补偿深度)所在的位置,且该研究区内碳酸盐补偿深度南部较北部深100m。浮游有孔虫水平分布除了受表层海水温度的的控制外,黑潮南海分支以及吕宋岛北端上升流区带来的富营养水体的存在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分别于1989年,1992年,1991年8月,1991年5月对大辽河口、鸭绿江口、滦河口、东村河口水体中总汞进行了取样和分析,其中又对大辽河口和东村河口进行了溶解态汞的分析。大辽河口和东村河口溶解态汞的含量分别为85~460ng/L和180~500ng/L,平均值分别为210和324ng/L;总汞含量分别为95~550和400~1000ng/L,平均值分别为310和640ng/L。大辽河河流段和河口段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是主要存在形式。河口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随氯度变化趋势相似。东村河口溶解态汞约占50%。鸭绿江口和滦河口总汞含量分别为30~2500和3700~6700ng/L,平均值分别为700和5700ng/L。鸭绿江口总汞随氯度变化趋势与随浊度变化趋势一致。而在滦河口总汞含量随两者变化趋势则不同。还讨论了滦河口、东村河口、鸭绿江口和大辽河口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0.
南黄海胶体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胶体有机碳(COC)进行了有效分离,利用紫外/过硫酸钾法分别测定南黄海溶解有机碳(DOC)和COC的浓度。测定结果:南黄海表层水DOC的平均含量为340.0μmol/L;COC的浓度变化为30.2~125.0μmol/L,在DOC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30.9%,最高可达56.6%,结果表明,COC在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真溶解态有机碳(UOC)和COC之间的非相关性揭示了COC来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