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1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伊犁深厚湿陷性黄土浸水入渗及沉降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力学》2017,(2):557-564
新疆伊犁黄土原位试验实测资料非常缺乏,为了研究其浸水入渗规律和自重沉降特征,开展了原状土和重塑土的现场浸水试验研究,并对表面沉降和水分进行观测。研究表明:浸水过程中,任一点的饱和度存在明显的暂态饱和区,封闭压缩气体上收缩膜承受的孔隙气压力、孔隙水压力和进气值的短暂力学平衡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原状土因黄土结构性和地层结构性,其沉降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可用分段函数进行描述,重塑土因结构性破坏,其变形阶段性不明显;浸水21 d,湿润锋面到达8.8 m,重塑土(S4)的沉降量为120 cm,原状土(S5)的沉降量为78 cm,前者比后者大35%;鉴于软弱土层存在应力集中,湿润锋面以上相邻饱和土变形尚未稳定时,其下非饱和土不发生增湿变形,因此,原状土沉降变形为湿润锋面以上饱和土尚未变形稳定的沉降量,小于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85 cm。研究结果对伊犁黄土浸水变形机制和增湿变形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2.
王子朝 《地下水》2011,(4):87-88
采用强夯法对均质土低坝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具有施工速度快、资金投入少等优点。强夯试验表明,自重湿陷性黄土坝基厚12 m及8 m,湿陷等级II~III级,程度中等—严重,分别采用强夯能级6000 KN.m、拍平夯能级3 000 KN.m及强夯能级4000 KN.m、拍平夯能级2000 KN.m,主夯夯心距5×4.5 ...  相似文献   
233.
针对安哥拉具浸水软化和湿陷的Quelo砂,采取不同夯击能(1 000、2 000 kN·m)和不同工况(天然、最优含水率)4种组合方案进行强夯加固对比试验,分析了强夯前、后各试验场地Quelo砂干密度、孔隙比、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以及湿陷系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Quelo砂地基土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夯影响深度、有效加固深度建议值和修正系数a。试验结果表明,在增湿的条件下较低能级强夯时Quelo砂的物理力学指标虽然能够显著提高,但湿陷性消除不明显,夯击能足够高时湿陷性才能够进一步被消除,增湿条件下消除Quelo砂湿陷性的强夯施工存在一个夯击能阀值。  相似文献   
234.
湿陷性黄土变形的微结构突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强  张晓科  李厚恩 《岩土力学》2008,29(3):663-666
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特点,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水、荷载与内部因素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质。从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影响出发,建立了湿陷性黄土结构失稳突变模型,并从模型基本假定、微结构模型应力特性和湿化于微结构失稳的突变关系3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湿陷性黄土变形机制和规律。通过微结构突变失稳理论发现:当应力状态满足孔隙微结构失稳判别式时,微结构元的变形状态将诱发微结构失稳崩塌。微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刚度 和受力状态 密切相关。地下水不仅改变了颗粒的受力情况,更重要的是使颗粒间连接刚度降低,从而导致微结构失稳。  相似文献   
235.
城市新区的科学选址及规划需要以明确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因此开展城市周边工程地质分区研究已成为当前城镇发展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以铜川地区为例,根据地质构造及地貌演化确定了地貌类型,依据第四纪沉积物组合差异将地层沉积结构划分为风成沉积型、冲洪积型及风成-冲洪积复合沉积型。根据湿陷性试验结果,研究区内黄土埋深超过22m不具自重湿陷性,埋深超过24 m不具湿陷性;根据湿陷量计算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非湿陷区、2级、3级和4级湿陷区。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低中山区、黄土台塬区、黄土丘陵区和河谷阶地区)及8个亚区,并总结了各工程地质区的工程特性,其中:低中山区及黄土丘陵区不适宜建筑;黄土台塬区的2级湿陷高台塬亚区和2级湿陷低台塬亚区为适宜建筑;河谷阶地区部分适宜建筑;黄土台塬区的3级、4级湿陷高台塬亚区及3级、4级湿陷低台塬亚区进行地基处理后适宜建筑。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未来城市选址及工程建设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36.
钻孔挤密桩处理强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伟  申汝涛 《岩土力学》2009,30(Z2):339-343
挤密桩法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有效地消除土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钻孔挤密桩(DDC工法)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重点进行了自然工况和浸水工况下的对比研究,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37.
黄土受强夯扰动的工程特性与环境公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孟喜  王玉玲  冯建龙 《岩土力学》2004,25(12):1903-1909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原位测试试验,对强夯引起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密实度、湿陷性、比贯入阻力和承载力变化等扰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划分了不同的扰动区域;同时对强夯所引起周围建筑物的环境公害进行了分析。在实测统计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不利扰动影响系数,该扰动影响系数不仅考虑了振动的基本特征,而且考虑了包括建筑物刚度、强度、高度、基础情况以及隔振措施等综合影响因素,其结果可作为强夯振动的扰动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238.
黄土湿陷性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60-80年代,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物化分析技术, 黄土湿陷机理的结构理论获得了发展和完善, 当时, 由于不能提供定量的力学参数而很少应用于工程建设。随着土工试验技术的进步以及土力学理论的发展, 克服传统的黄土湿陷机理研究方法的不足成为可能。本文首先论述了黄土湿陷性研究的力学属性; 其次, 提出了黄土的广义湿陷概念; 最后, 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对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39.
黄土的孔隙与湿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实验资料表明,0.02-0.08mm之间的架空孔隙是引起极强湿陷和强湿陷的主要原因;0.008-0.02mm之间的支架孔隙是引起中等湿陷和弱湿陷的主要原因;不同湿陷性的黄土孔隙组合不同,极强湿陷和强湿陷黄土的突出特点是架空孔隙组合成网格状;湿陷后减少的孔隙数量在0.8-20%之间;宏观孔隙对湿陷也有一定影响;黄土的湿陷性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化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240.
宁夏南部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及防治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土高原北部的宁南黄土以其强的Ⅱ-Ⅲ级自重湿陷性在我国黄土中占独特地位。究其原因:黄土内部的孔隙结构,粒度组成和胶结类型间的紧密联系,是引起黄土湿陷性强弱或湿陷敏感性高低的内因。影响场地土湿陷敏感性的外因如土层厚度、埋藏深度、水平垂直向渗透系数等又与土的孔隙度和结构类型有关,结构差异将导制湿陷敏感性的差异。黄土湿陷性及湿陷敏感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通过对该区黄土产生湿陷性机理进行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