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土结构是一种物质状态,可以层次式的概念模型加以确定。从图象处理角度,提出了微结构定量研究的技术路线,确定了结构要素的量化方法。通过分形结构分析,探讨了天然结构和压力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水与土样之间的作用规律及其湿陷效应,提出了分形结构的湿陷性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42.
刘敬先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S1):489-492
安阳地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属第四纪全新世早期、近期沉积,物理性质相近,力学性质差异明显。在叙述多年常用加固处理方法之后,重点介绍水泥、粉煤灰、钢渣桩的加固机理,复合地基的应力状态及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43.
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进行了理论计算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土塞效应后,根据规范公式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值偏于保守。此外,根据单桩静载荷试验,验证了当Q-S曲线为缓变型时,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推测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以及采用S-lgQ法确定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值的方法,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4.
阜新-朝阳高速公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夯击能为800~1 600 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 m的黄土较为有效;(2)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消除桩深范围内及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黄土湿陷性,较适合于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处理;(3)冲击碾压法适合处理黄土厚度较小和表层黄土的处理,碾压遍数以40遍为最佳,其处理深度在1 m左右.这些成果为该地区湿陷性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5.
利用GDG型高压固结仪和自行研制的非饱和土湿陷三轴仪对陕西蒲城电厂Q2黄土一维和三维应力状态下的湿陷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Q2黄土的湿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一维状态下,Q2黄土以中等和弱湿陷为主,峰值湿陷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常规压力下不湿陷的Q2黄土在高压力下可能湿陷,Q2地层中黄土层的湿陷性总体上强于古土壤层,湿陷的敏感性较弱,大型工程宜用实际压力评价湿陷性。三维状态下,湿陷应变随浸水量的变化曲线可以近似分为3段,即湿陷应变缓慢增加段、快速发展段和基本不变段;浸水前的吸力、净围压、偏应力对湿陷过程均有影响,且偏应力和吸力的影响更明显;三轴浸水过程湿陷体应变随湿陷轴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几乎是一条直线,体现了湿陷变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6.
湿陷性黄土丘陵山区通过平山造地开辟建筑场地,施工后高挖填方边坡变形特征及其交界线在坡面出露位置土体内部性状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关键环节。为掌握西电东送重要枢纽——同心妙岭变电站湿陷性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在该场地挖、填方区域边坡顶端布设了长度为416 m和372 m的测线,同时在挖填交界线两侧分别布设了长度为15 m和20 m的测线,利用pulseEKKO PRO专业型探地雷达,在所选测线上以0.5 m间隔为测点实施相关探测工作。结果表明:高挖方边坡波谱特征图像和地勘报告相同位置处土层分布一致,反射波较杂乱,边坡内部存在卸荷裂缝、零星破碎带等现象;高填方边坡无裂缝、局部沉陷等异常反射波面,填土均匀,填土下伏自重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潜在危险;挖填交界区域有较明显的挖填方交界线,该交界线坡度较缓,过渡均匀;交界线左侧(挖方区)探测波形复杂,岩性种类多,土体密实度高,右侧(填方区)波形规则,土性单一,土体密实度低,挖填方土性的差异性易导致不均匀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平山造地建筑场地的高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7.
考虑非饱和特性的黄土湿陷性与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对3个场地16个土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微观图像进行处理、对土样孔隙的几何特征参数和分维数进行了提取,土样孔隙分布分维数为1.816~1.936。利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建立非饱和土的孔隙分布函数,对天然湿度下黄土中水分分布进行分析,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孔隙的分维数、非饱和孔隙孔隙率和湿陷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分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天然湿度下处于非饱和状态的黄土孔隙孔径均大于40μm,黄土的湿陷系数随着孔隙分维数、非饱和孔隙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非饱和孔隙是造成黄土湿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8.
西北某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项目,施工完成后部分区域土层湿陷性未完全消除。对强夯法加固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是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首要因素,此外还有地基土含水量、不同土层的厚度及埋藏顺序、回填土层的密实程度及强夯设计参数等。  相似文献   
149.
首先介绍了豫西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及湿陷性特征,总结了豫西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础选型情况,同时对建筑基础选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古塔具有重要的文物、旅游和科研价值。为更好地保护黄土地区的古塔,基于工程实践,剖析了古塔地基勘察要点及主要病害成因,提出了保护措施建议。古塔的地基勘察时除查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外,还应查明塔体的病害特征、基础类型、原地基处理方式与效果,分析病害成因,提出维修加固建议,勘察过程中也应避免对塔体地基的过大损坏。塔体原地基处理效果达不到现代规范要求、天然土层具有湿陷性及承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是黄土地区古塔倾斜及地基变形的常见原因,地基受水浸湿加剧了地基变形。加强防排水、加固周围地下洞室、治理影响塔体地基稳定的斜坡是黄土地区古塔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