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9篇 |
免费 | 234篇 |
国内免费 | 3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篇 |
大气科学 | 310篇 |
地球物理 | 323篇 |
地质学 | 857篇 |
海洋学 | 239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98篇 |
自然地理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作为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甲醇燃料组分单一,低碳、高含氧,由于燃烧充分,可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关数据显示,甲醇作为车用燃料,PM2.5排放比汽柴油少80%~85%,氮氧化物排放少60%~80%,一氧化碳排放少75%~90%,将其作为车用燃料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甲醇产能在全球占比超过50%。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对贵州省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做好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要立足实际、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12.
电阻率成像法在地热勘查中,可以客观较真实地反映断层、热储地质体的基本特征.本文阐述了地电成像的原理、方法以及汤泉池温泉地热地质条件,对4条电阻率成像剖面进行了解释及综合分析,为定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3.
114.
在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化学研究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火山群的重要区段开展了野外踏勘、气体普查,特别是用放射性气体测量方法对火烧山、老黑山、笔架山、药泉山等火山区进行了Tn、Rn测量。通过大量实测资料,分析和研究了Tn、Rn等气体和火山、火山活动、断裂构造、断裂活动性及其他地质条件的关系,初步查明了五大连池火山区的气体组成特征、分布和形成规律,对地下主要气体的成因、气体和火山构造活动及其它地质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对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观测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5.
116.
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值-气相色谱法研究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N2O、CO2、CH4与大气交换的日变化规律。CO2日排放变化形式基本相同,和大气交换的总结果是向大气排放,影响草原N2O排放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表层土壤理化特性,日温变化主要影响其日变化强度;影响草原CH4日变化形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水分和供氧状况,而温度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则影响吸收强度,利用内蒙古草原温室气候排放相对固定的日变化形式,可以对相同生产季内每周1次的观测结果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在总结分析全球已经实施碳税的国家碳税实施情况及其效果,评价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征收碳税的相关研究和科学观点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碳税设计提出如下建议:目前实施碳税的大多是发达国家,国际上征收碳税的舆论日益高涨,但国内对碳税征收要素研究还不透彻,依据中国的国情开征碳税环境尚不成熟,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碳税开征各要素的调研。 相似文献
118.
《气象科学进展》2018,(5):129-129
IPCC在这份新的评估报告的全名为《IPCC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oC的影响和相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全球升温1.5oC特别报告》。报告指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oC需要社会各方进行快速、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革。将全球变暖限制1.5oC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益处,同时还可确保社会更加可持续和公平。《到2030年,粮食和农业研究的科学突破》2018年8月美国科学院多个委员会合作出版的这份报告,瞄准粮食和农业这一涉及多领域的主题,在9个章节里阐述相关科学问题,尤其是在最后一章给出了到2030年战略。《新科学家》2018年8月这本科普期刊本期封面报道瞄准了2018年夏季的“热点”,探讨了全球热浪滚滚的原因所在:被称为大西洋搅拌器的海洋环流循环出现了异常,海洋上的改变,带来大气更多极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9.
120.
太阳是地球流体(大气和海洋等)运动的最终能量源,地球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人类活动所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并非是唯一原因.基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太阳活动的观点所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太阳活动也可能是引起近世纪全球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和引发地磁场变化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地球磁场的变化将可通过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而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