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61.
王苗  吕桅桅  王凯  马德栗  方思达 《气象》2019,45(2):282-289
利用质量控制后1990—2014年酸雨逐日观测数据,分析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并研究酸雨与降水强度、风、气团来源及污染源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站年均pH值为4. 86,属弱酸雨等级,酸雨强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2007年后趋于减弱;年均电导率为39.1μS·cm~(-1),呈8. 8μS·cm·(10 a)~(-1)的增加趋势。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市强酸雨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非酸雨呈显著正相关。降水强度在酸雨强弱、发生频率演变过程中作用显著,但不同季节各有差异。1500 m高度处风速增大,武汉市酸雨强度减弱、发生频率减少,西南风向下酸雨发生频率高。强酸雨主要受来自南方酸雨重污染区气团影响,外来污染源经大气输送对武汉市强酸雨贡献大。武汉市SO_2浓度趋于减少,NO_2浓度趋于增加,两者浓度之和自2000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62.
563.
土壤盐渍化的遥感监测依赖于高时空分辨率影像,但受经费预算、卫星回访周期及天气的影响,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较难获取,这就限制了根据采样时间来获取对应时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反演的应用。为此,提出融合MODIS和Landsat影像生成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来提取土壤盐渍化信息,为时空影像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以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为研究区,利用增强型时空自适应融合率反射模型(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ESTARFM)和灵活的时空融合模型(Flexible spatiotemporal data fusion,FSDAF),对MODIS和Landsat影像进行时空融合,并基于融合影像数据构建了关于土壤电导率(EC)的随机森林(RF)预测模型,对比分析时空融合影像应用于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ESTARFM融合影像的特征波段反射率与Landsat验证影像对应波段反射率一致性决定系数R2(Red)=0.8066、R2(SWIR2)=0.8444;FSDAF融合影像的特征波段与Landsat验证影像对应波段反射率一致性决定系数R2(Red)=0.6999、R2(SWIR2)=0.7493;基于ESTARFM融合影像构建的EC值预测模型精度最高,R2=0.9268,基于FSDAF融合影像构建的EC值预测模型精度良好,R2=0.8987,基于验证影像构建的EC值预测模型R2=0.9103; ESTARFM模型的融合精度高于FSDAF模型,并且基于融合影像构建的EC值预测模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4.
笔者以安妥岭铜钼矿区为实例,重点介绍连续电导率成像技术(即EH4)在斑岩型多金属盲矿体勘查中的应用和效果.在结合以往地质、物探成果的基础上,根据EH4资料推测出了与侵入岩关系密切的F1、F3构造断裂带的位置、走向、倾向;探明了具有控矿作用的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体的位置、埋深、形态等.根据EH4资料并结合当地地质条件确定钻孔位置,钻孔见工业矿体20多层,矿体总厚度达110 m,并且在350 m以下见到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体.  相似文献   
565.
在阮百尧、徐世浙(1998,2001)工作基础上,给出四边形内三角网格单元剖分,电导率连续变化2.5维直流电阻率数值模拟方法.在二维起伏地形情况下,有限单元设计为四边形内剖分四个三角网格单元,单元内的电位值和电导率设计为线性变化,将研究区域远边界的第三类边界条件简化为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重新给出一组适用性较好的Fourier反变换系数,并采用分离式Cholesky分解法快速求解线性方程组.通过对3个地电模型的计算与对比分析,其结果与解析法的均方根误差小于0.2%,计算速度比较常规方法提高了5倍,能有效模拟起伏地形和复杂形态的地电体模型.  相似文献   
566.
三维模型电磁感应的数值解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虚点”和“虚微商”概念带来的矛盾和困难后,摒弃了电导率突变界面的模型,改用电导率渐变的模型去研究三维电磁感应的近似计算方法。在基本方程中考虑了电导率梯度项▽σ, ▽2B+1/σ(▽σ)×(▽×B)=i(4πσω)B.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给出有限差分法求解三维电磁感应问题的一般方程组。同时也作了一个简单的实例计算,以检验方程组运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7.
不同太阳活动及地磁条件下的电导率分布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层电导率在不同的太阳活动和地磁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本文通过中性大气经验模式NRLMSISE_00(Neutral Atmosphere Empirical Model_2000,简称NRLMSISE_00)和电离层经验模式IRI_2001(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_2001,简称IRI_2001)计算电离层的电子、离子碰撞频率以及电导率,并简要讨论了120 km和300 km高度上的电导率在不同季节、不同太阳活动和地磁指数下的经纬分布. 结果显示,电导率的分布与日照密切相关,且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磁暴时电导率随地磁活动的变化相对于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要小,在120?km高度,磁暴期间电导率在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发生不同变化,且Pedersen电导率和Hall电导率变化趋势相反,向两极靠近,电导率变化幅度略有增长;在300?km高度上,磁暴对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电导率的影响要比120?km处大,Pedersen电导率和Hall电导率变化趋势相同,且越向两极靠近电导率的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568.
准确确定咸淡水界面位置是评价咸水入侵范围的前提。对于咸淡水界面位置的确定,传统研究以水化学法和物探法为主。为克服单一使用传统方法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以莱州湾西南岸广饶县小清河以南咸水入侵区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开采现状、水化学监测结果的基础上,选择3个典型断面,采用水化学法中的野外现场电导率法,快速判断咸淡水界面大致位置(某两眼监测井之间);再在一咸一淡的两眼监测井之间,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快速、准确地确定咸淡水界面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下水电导率若大于1.61 mS/cm,即可认为此处受到咸水入侵;咸淡水界面位置的视电阻率特征值为11~13 Ω·m,咸淡水界面附近咸水体呈舌状入侵并主要发生在地表以下13 m内的浅层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569.
阿希金矿脉由里向外具有含金石英脉→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的产出特征,其矿区物性测定结果显示,黄铁绢英岩化带电阻率变化范围为60~400Ω·m,其他未蚀变的岩石呈现较高电阻率值,具备了电法勘探的前提条件,即探测富含黄铁矿的黄铁绢英岩化带的分布范围,便可达到寻找金矿矿体目的。本次勘探运用不同电法勘探的特点,通过高密度电法了解浅部矿化信息与矿体平面定位,再利用Stratagem EH4电导率成像及加拿大凤凰公司研制的V系列综合电法进行浅部对比和深部解译,并对其不同方法进行了验证。从勘查区11号线相互佐证的成果图上看,在该勘探线北测深部约400m处,存在一倾角较大的低阻异常,后经钻孔验证,在360m深度见到含金蚀变英安岩及含金石英脉矿体。  相似文献   
570.
陈伯舫 《地球物理学报》1983,26(03):295-298
本文以理论公式证明地磁测深的电磁阻抗不可能在某一“穿透频率”附近发生不连续的突变。利用“穿透频率”的概念定出的佘山地区地幔电导率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