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6篇
  免费   2473篇
  国内免费   4090篇
测绘学   1382篇
大气科学   4847篇
地球物理   1135篇
地质学   6775篇
海洋学   1721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044篇
自然地理   1513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445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550篇
  2014年   892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521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448篇
  1995年   395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297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降雨入渗诱发黄土滑塌的模式及临界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对诱发滑坡的降雨阈值的研究多采用统计方法对历史滑坡和降雨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而在分析过程中很少按降雨入渗诱发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实际上,降雨临界值与被触发的滑坡类型紧密相关,不同模式的降雨可以触发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滑坡,而不同类型的滑坡也“需要”不同的降雨临界值.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广泛发育的-种典型地质灾害-黄土滑塌作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分析降雨入渗的机理入手,探讨了不同入渗模式下雨水对滑塌的诱发作用,初步建立了缓慢下渗诱发型、下渗阻滞诱发型、下渗贯通诱发型三种降雨诱发黄土滑塌的模式.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陕西北部地区25个县(市、区)1960年~2008年发生的有准确日期记录的227个黄土滑塌和降雨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了不同降雨入渗诱发类型下的黄土滑塌降雨临界值或预警值.  相似文献   
992.
青海共和县加当根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当根矿床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研究程度较低的斑岩型铜矿床,文章对含矿斑岩、石英脉和绢英中的石英岩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以大量发育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为特征,子矿物种类多样,包括石盐、钾盐、石膏、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等.石膏、赤铁矿的出现,暗示着岩浆结晶早期处于氧化环境.成矿流体由来自岩浆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以天水成因为主的中-高温、低盐度流体2个端员组分组成,高温、高盐度流体为主要载矿流体,形成温度> 440℃,w(NaCleq)为30%~82%,其是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中-高温、低盐度流体主要来源于天水或天水与晚期岩浆热液的混合,温度主要集中在220~360C,w(NaCleq)< 20%.石英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流体混合在卸载成矿上的重要性,石英脉和绢英岩化阶段是含矿物质沉淀的主要阶段.脉石英的流体温度集中在280~440℃,绢英岩化蚀变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240~340℃.  相似文献   
993.
安岳毗卢洞是宋代四川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对研究巴蜀石刻历史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年代久远,石窟渗水病害以及由于渗水衍生的其他病害不同程度地对文物造成了破坏,渗水病害是石雕岩体的最突出的问题。为研究毗卢洞石窟水害成因,基于水文地质勘察成果,排除支持毛细水对石窟的影响,并结合地面径流、包气带水、凝结水和悬挂毛细水等影响因素,研究大气降水的周期变化和水汽-凝结水的循环交替变化带来的不稳定状态对石窟的影响,探究毗卢洞石窟水害成因模式。结果显示:石窟渗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和空气中的水汽。大气降水到达地表后,部分由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孔隙进入岩体形成包气带水,部分在雨强条件合适时形成地面径流,其具有周期变化的特点。大气降水的周期变化和水汽-冷凝水的循环交替带来的不稳定,加速了石窟水害的发生。研究成果可以为石窟寺水患防治和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资源的成藏在时空上存在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生成藏。存在泄漏共生、封盖共生和遮盖侧储三种基本的共生成藏模式。泄漏共生模式是先期形成了传统油气藏,而后由于发生油气泄漏并在其上方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其特征是在水合物的下方生、储、盖齐备;封盖共生模式则是先在上部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同时作为下部传统油气藏的盖层,其特征是水合物之下的传统油气藏具备生、储成藏条件,但缺乏盖层成藏要素;遮盖侧储模式是由于水合物矿藏的遮盖作用,迫使在下部形成的烃类物质向上运移时改道,在旁侧具成藏条件的邻区成藏。实际的地质成藏可能会出现这些基本模式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995.
贵金属分析应用火试金法分离富集时,试金配料复杂、耗时较长,分析成本相对较高,空白较难控制.本文建立了采用过氧化氢-盐酸湿法分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Pt、Pd、Au的分析方法.在10%的盐酸介质中,以LSC-400巯基树脂和活性炭为混合吸附剂,采用动态吸附方式对样品中的Pt、Pd、Au分离富集,用Lu作内标元素,195 Pt、197 Au、108 Pd为待测同位素消除了非谱线干扰和谱线干扰,三元素的回收率均大于96.4%.方法检出限(3σ):Pt为0.06 ng/g,Pd为0.08 ng/g,Au为0.12 ng/g,优于火试金等其他分离富集方法的检出限.应用于测定国家标准物质,Pt、Pd、Au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12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6.1%,满足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提高了分析速度,有效地降低了测试过程的空白值.  相似文献   
996.
新疆具有丰富的油砂资源.在常规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和超高对外依存度的大背景下,加强油砂资源研究十分必要.文章综合研究前人多年地质成果,从全国视角分析新疆油砂的分布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总结油砂研究进展,探讨新疆油砂找矿方向并提出勘查建议.研究认为新疆油砂主要分布于含油气盆地边缘,成矿主要受构造和沉积相控制,成矿模式可分...  相似文献   
997.
2020年8月,沐川萧洞飞虹发生崩塌,属高位中型崩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分析其崩塌的地质特征和计算结果,确定了萧洞飞虹崩塌的破坏模式为滑移-倾倒式,形成机制为近水平岩体先发生滑移,后出现倾倒破坏。同时,定量分析了崩塌的稳定性,提出了针对此类崩塌的重点采取加固基座、排水防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998.
高仁祥 《沉积学报》1991,9(3):50-58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嘉-、嘉二段是-套浅海相的碳酸盐灰泥沉积,有较丰富的海相化石。岩石学和同位素数据能定量地研究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强度。准同生白云岩能较好地保持原来的同位素组成,用它来计算海水的温度为28.5-37.5℃。根据白云石-方解石矿物计算出氧同位素平衡温度在150-260℃,平均为210℃,结合该地区的古地温梯度,可推断该层最大埋深可达3700-4400m,现在仅埋深1600-1700m,至少抬升剥蚀了2000m。同位素数据还提供了白云岩化的时间和机理,以及对孔隙度的影响。综合上述同位素数据和岩石学、古生物等证据,归纳出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的沉积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笔者所提出的构造矿源层(前寒武系变质岩区)+燕山期岩体(岩浆岩或火山岩)+断裂交汇部位(构造扩容空间)的金银-多金属构造成矿的模式(或谓“三位一体”构造成矿模式),对中国主要金矿的构造成矿、成矿控矿系列(构造成矿区、构造成矿带、构造成矿田、矿床和矿体的成矿定位)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指出了具有前寒武系变质岩的地穹区及其边缘断裂带为金的构造成矿富集区,并指出了金矿构造成矿的有序性规律及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00.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I模拟的小冰期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650~1750年逐年变化的太阳辐照度等外强迫资料,驱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发展的快速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模拟了小冰期(LIA)气候.把模拟的LIA表面温度变化与重建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GOALS_gl对LIA气候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说明太阳辐照度的自然变化是导致小冰期气候的重要成因.模拟结果显示,LIA时期纬向平均温度变化表现为整个对流层降温,低纬度地Ⅸ的降温中心位于对流层中层,北半球降温幅度大于南半球,高纬地区的降温幅度大于低纬地区.分析发现,中高纬地区的局地温度变化主要与环流异常相对应的冷暖平流有关;低纬地区的降温主要与赤道东风加强有关,东风增强通过增大蒸发和引起次表层冷海水上翻而令表层温度降低.LIA时期的降水变化丰要位于中低纬地区,表现为日界线东(西)侧降水的负(正)异常.与降水异常相对应.Walker环流加强,东太平洋对流活动减弱,它与低纬地区对流层中层冷异常相联系.与大气层顶净短波辐射异常的季节变化相对应,南、北半球夏季平均表面温度异常较之冬季低0.2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