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2篇 |
免费 | 1535篇 |
国内免费 | 8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2篇 |
大气科学 | 116篇 |
地球物理 | 1535篇 |
地质学 | 3608篇 |
海洋学 | 284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232篇 |
自然地理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217篇 |
2021年 | 202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239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229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54篇 |
2010年 | 202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193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90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133.
近年来随着航空磁测精度的提高,磁场信息量的增加,磁场规律性更为突出。航磁在研究区域深断裂构造的地质效果比较显著,特别是通过对航磁异常进行垂向导数、方向滤波等项数据处理,使航磁异常在断裂上显示更加清晰。本文通过航磁推测深断裂的研究,来探讨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4.
YSZ60重型绳索取芯钻具用于深孔施工,经采取合理选用钻头,优选冲洗液配方,强化施工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圆满完成了1139m深孔钻进行任务,在设计深度见矿,并取得台效560.70m,金刚石钻头平均寿命56.80m,每m直接成本126.50元,全孔节约1.39万元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35.
地震预警系统对地震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极高。其系统数据来源除布设在基岩的测震台站外,还有大量非基岩场地的强震动台站和地震烈度仪台站,其场地影响不容忽视。为了考虑震级估算和地震动场预测中的场地影响,需实时对各种场地条件下的地震波形进行校正。目前处理一般使用某个标量来表征场地放大效应。本文采用一种实时的场地校正方法,首先计算目标场地与参考场地的谱比,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双线性变换将谱比转化为因果递归的无限冲激响应(IIR)时域滤波器,之后可以应用该滤波器进行实时场地校正。该方法考虑了场地放大系数的频率依赖性,相比于标量校正提高了准确度。应用我国四川和日本部分强震动台站记录,验证并讨论了这种实时场地校正方法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6.
137.
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区域成矿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我国西南地区斑岩Cu(-Mo-Au)矿床形成的区域成矿环境进行了总结研究。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构造上位于全球特提斯斑岩成矿带东段,与青藏高原演化密切相关,形成于青藏高原演化不同阶段。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古近纪和中新世等4个时期。斑岩矿床形成的区域成矿环境具有多样性,包括俯冲造山岛弧、同碰撞、后碰撞和大陆转换板块边界等四类构造环境。根据斑岩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可划分为义敦-中甸印支期斑岩成矿带、玉龙-马拉松多古近纪斑岩成矿带、丽江-金平古近纪斑岩成矿带、冈底斯古近纪-新近纪斑岩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燕山期斑岩成矿带等五个成矿带。与世界上多数斑岩矿床一样,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与区域深大走滑断裂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138.
139.
龙门山中段及两侧地壳结构与汶川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完成了由四川盆地中部向西北方向、近垂直穿越龙门山中段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震区和川西北高原、总长500 km的深地震宽角反/折射测深野外工作,沿测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震测深观测系统,取得了丰富观测记录.对反映不同构造单元的震相记录、特别是强震构造区复杂震相信息的详细分析和模拟追踪计算,得到龙门山中段褶皱造山带及两侧的二维非均匀地壳速度结构模型.揭示了稳定的四川盆地地壳结构与被改造增厚的川西北高原地壳结构性质差异;探测到高原壳内介质由上向下的岩性变化,特别是下地壳介质速度大幅降低、岩性强烈弱化的塑性流变性质;发现了四川盆地与川西北高原之间褶皱造山带下地壳存在由西向东、下缓上陡的巨型铲式上升流以及上升流与龙门山中段断裂构造体系的关系;上升流沿褶皱带东部边缘在龙门山中段上中地壳以陡倾角度向上逆冲,造成龙门山上地壳中央断裂带附近强烈上隆并使结晶基底突出地表大幅抬升.综合区域构造应力场和现有地质成果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中段盆山耦合与造山构造,壳内断裂体系与强震孕育环境构造. 相似文献
140.
辉绿岩脉作为来源于地幔的脉体,可作为深断裂活动的标志.在赤峰敖汉旗1:5万区调工作中,在邢家窝铺古元古代宝音图群中识别出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脉.辉绿岩脉锆石U-Pb LA-ICP-MS年龄显示603~521 Ma、450 Ma、259~262 Ma、237 Ma、(167.4±3.0)Ma等5组年龄.其中最小年龄(167.4±3.0)Ma代表了辉绿岩脉体的形成年龄.反映了赤峰-开原深断裂在中侏罗世的活化;其余几组年龄也与赤峰地区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相对应.结合前人资料总结了赤峰-开原深断裂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