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1篇
  免费   2372篇
  国内免费   2790篇
测绘学   778篇
大气科学   597篇
地球物理   1695篇
地质学   8462篇
海洋学   1375篇
天文学   130篇
综合类   621篇
自然地理   1015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711篇
  2021年   704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71.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中烃类包裹体进行镜下观察、描述,利用压碎抽提法对烃类包裹体进行色谱—质谱分析,并与白垩系油苗、三叠系油砂及源岩抽提物进行对比,目的是探讨其来源。包裹体油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29ααα甾烷20S/(S+R)、C32αβ藿烷22S/(S+R)比值基本达到平衡值,利用甲基菲指数计算的镜质体反射率参数介于0.64%~0.82%之间,显示包裹体中石油烃已接近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物质来源及沉积环境参数,ααα20R甾烷百分含量C27>C28相似文献   
972.
许志琴 《岩石学报》2007,23(12):3041-305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和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为大陆岩石圈的深俯冲与折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以下制约:(1)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迭置于南、北苏鲁两个不同时代及属性的基底之上;(2)苏鲁巨量表壳岩石深俯冲至200km以下的上地幔深度,并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3)根据不同类型超高压变质岩石锆石的SHRIMP-U/Pb原位精确定年,获得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深俯冲-折返全过程(240~252Ma→230~237Ma→207~218Ma)时限.并建立了新的深俯冲-折返全过程的P-T-t轨迹;(4)富钛铁的辉长岩在大陆地壳的深俯冲过程中,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转变成了富含金红石的榴辉岩,形成了超高压变质的钛矿床;(5)通过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的显微构造分析及石榴石、绿辉石和橄榄石EBSD测量,确定深俯冲过程中绿辉石和橄榄石的组构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6)在大陆的深俯冲过程中,强烈水化的陆壳岩石经历了进变质脱水过程,巨量的地表水带入到>100~200Km的地幔深处,在超高压变质峰期的极端条件下,通过含水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分解形成超临界的含水熔体,导致有效的壳-幔物质交换和岩石圈物质分异;(7)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在折返阶段形成挤出纳布构造,与岩石圈深俯冲管道流的折返挤出机制有关;(8)提出新的深俯冲-折返动力学模式:陆.陆碰撞的深俯冲剥蚀模式及大陆地壳多重性、分层型和穿时性的俯冲和折返模式.  相似文献   
973.
为了认识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之后地球表面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前人对华南震旦系地层中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灰岩进行了大量的古生物地层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特别对碳同位素漂移与冰期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很多假说和模型.本文就出露在皖南地区的震旦系蓝田组灰岩进行了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为其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被认为与低温条件下的油气、微生物作用有关.该成矿机理克服了目前普遍接受的低温成矿机制需要预吸附-浓缩富集U(Ⅵ)而后才能还原以及低温无机还原U(Ⅵ)反应速率慢等缺点.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其成矿模式,综合考虑了U(Ⅵ)、油气的来源与运移方向,同时探讨与铀矿床中球状磁铁矿形成与铀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5.
应用分形与混沌理论对白垩纪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δ13C进行了非线性分析,认为碳同位素δ13C变化序列均为混沌演化序列,在相空间维数m>8时出现混沌吸引子,混沌吸引子的分维数在3.74左右;它的演化为混沌动力过程,描述它的变化至少4个独立变量的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976.
UV-B辐射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碳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流层臭氧浓度的降低直接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UV-B辐射增强,为探明UV-B辐射强度改变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碳氮转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7.
通过对长沙、株洲、湘潭地区近地表大气尘和土壤中矿物X-射线射弱峰的分级分析,获得其存在非自然源晶体信息,通过矿物及非自然源晶体空间分布分析,获得其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8.
东沙海区浅层沉积物中黄铁矿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沙海区浅层沉积物的两个岩心出现大量的黄铁矿。GC10岩心中的黄铁矿在300cm以下含量增加,在700am的区段达到最高,主要为管状、棒状、莓球状;HD319岩心黄铁矿则相对较低,只在最底部730cm的区段突然增加,以莓球状为主。GC10岩心黄铁矿含量异常层位与甲烷含量增加层位一致,而在Corg-Ssulfide^2-含量变化图上,S^2-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线性关系不明显,显示了该岩心黄铁矿的形成主要受高甲烷流通量影响;而HD319岩心的有机碳高的层位,S^2-含量也高,表明HD319岩心黄铁矿的形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密切相关。GC10岩心黄铁矿的δ^34S(‰)值在-17.149~-33.240CDT之间,显示了非常负的硫同位素比值和宽的区间;HD319的矿S(‰)值-36.363~-39.162CDT之间,相对比较稳定。GC10岩心黄铁矿的δ^34S(‰)值特征,可能与富甲烷环境有关,而HD319受其影响稍弱。  相似文献   
979.
针对人们对地理空间数据迫切需求,介绍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产生的管理与技术原因及其5种表现形式,提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集成与融合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地理数据模型的融合、地理要素语义的融合和地理数据投影和坐标系的统一是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集成与融合基本理论与方法。给出了实现多源数据集成的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互操作和直接数据访问方法。最后,讨论了地理要素几何位置的融合,以及通过地理要素语义融合消除地理要素数据描述和属性差异的矢量数据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980.
临安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利用碳成分分析仪、离子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获取浙江省临安地区大气气溶胶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质量浓度、离子与碳成分特性,并对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分布特点作了较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质量浓度、可溶性离子浓度以及碳成分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整个尺度范围内,气溶胶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点为春季浓度最高,达到534 μg/m3;冬季次之,质量浓度为117.21 μg/m3;夏季浓度最低,平均为65.7 μg/m3;秋季质量浓度98.6 μg/m3。可溶性离子成分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夏季最高为49.4%,春季最低为11.3%。硫酸根离子SO42-和氨根离子NH4+和硝酸根离子NO3- 3种离子浓度之和约占离子总量的75%~83%。受温度影响,硝酸根离子NO3-浓度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夏季平均浓度为1.7 μg/m3, 冬季平均浓度为11.5 μg/m3,是夏季浓度的6.8倍。碳浓度分布特点显示,气溶胶中元素碳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有机碳浓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气溶胶粒度分布特点也非常明显。四季中粒径小于11 μm(PM11)的气溶胶均占气溶胶总量的90%以上,粒径小于2.1 μm(PM2.1)的气溶胶占到气溶胶总量的53%以上。可溶性离子在粒径小于2.1 μm气溶胶颗粒中,以硫酸根离子、氨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为主。碳成分尺度分布特征为颗粒越小,有机碳及元素碳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