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0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65篇 |
地质学 | 115篇 |
海洋学 | 69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98篇 |
自然地理 | 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61.
基于碳酸盐岩风化的碳源分析及土壤的影响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CO2 - H2O- 岩石系统中由于碳酸盐岩的可溶性,使其回收土壤/大气CO2 的通量比硅酸盐岩更大。通过大陆河流湖泊HCO-3 来源和海洋碳来源两种计算方式得出,碳酸盐岩溶解回收大气CO2 的量是其它岩类的3倍以上。与同纬度地带性土壤相比,岩溶地区土壤通过促进土下碳酸盐岩的溶解与固碳作用对大气CO2 产生更为强烈的汇效应: 土壤的覆盖使土下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平均提高4.35倍,从而加快了对土壤/大气CO2 的回收速率;富钙的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使石灰土富含胡敏酸钙,胡敏酸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长达780~ 3 000年,是其它类型土壤有机质如富里酸的4~ 5倍,稳定的胡敏酸钙使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增加、周转周期延长而得以累积,固碳作用将减少土壤CO2 向大气的排放。石灰土的平均有机质含量比同纬度红壤、黄壤分别提高了44%、33% ,固碳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2.
以生态显著的巢湖流域中的巢湖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巢湖市近10年内的2006、2013、2016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分类方法进行像元分类,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转型空间及时间尺度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价,并采用生态变化响应模型系统定性研究了2006—2016年间巢湖市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变化过程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响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3.
以海伦市1986年,1995年和2007年3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沿海市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①旱田和水田面积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增长速率由快变缓,主要由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换而来。②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下降;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面积一直保持着增加态势,增长速率由缓变快,使得土地利用强度有所上升。③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优势度整体上升、景观多样性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的类斑近圆指数最大,林地、未利用土地和水域斑块破碎度增加。④人为因素中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4.
社会关系嵌入与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宁波服装业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嵌入的视角,以宁波服装企业和机构为访谈调研对象,追寻众多宁波服装企业早期发展的历史,研究上海与宁波两地基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社会关系嵌入——"红帮师傅"对上海服装业转移中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国有服装企业中宁波籍"红帮师傅",是理解上海服装企业在向外转移加工业务的过程中为何选择宁波服装企业的关键因素。在宁波服装业的早期发展阶段,"红帮师傅"充当了宁波服装企业与上海服装企业建立业务联系的桥梁,不仅将自己所在服装企业的加工业务介绍给宁波的服装企业,还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将上海其它服装企业引荐给宁波服装企业,使宁波服装企业从上海获得了大量的加工业务。另外,"红帮师傅"还亲自或引荐其它服装技师为宁波的服装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对理解非经济因素对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实证案例,为欠发达地区吸引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5.
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Baiyun Sag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North of the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N Zhen ZHONG Zhihong ZHOU Di PANG Xiong HUANG Chunju CHEN Changmin HE Min XU Hehua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8,82(1):73-83
The Baiyun sag is a deep one developing on the slope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t occurs as a composite graben horizontally, and is composed of two sub-sags versus one low uplift. Vertically, the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i.e. the faulted layer on the bottom, the faulted-ductile stretching layer in the middle and the draping layer on the top. The main rifting stage of the sag is supposed to be characterized by ductile extension and thinning of the crust. The special deformation pattern i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Baiyun sag is located in the transfer zone of the pre-existing weak zone, which made the sag a strongly deformed area, characterized by the greatly thinned lithosphere and active magmatism. The highly rising mantle under the Baiyun sag should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which caus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mantle. Upweiling to the upper crust and the sedimentary layers, the partial melting materials accommodated extensional strain and caused non-faulted vertical subsidence. Magma was collected under the transfer zone after the first stage of rifting, and transferred laterally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nsion to the ENE and WSW parts of the sag and upwelled along the NW-trending basal faults, where WNW-trending shear faults developed in swarms. The faulting activity and sedimentation history of the Baiyun sag may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ocean ridge jump around 24 Ma and the cessation of sea floor spreading around 16 Ma. 相似文献
166.
167.
中国老挝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林地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his paper analyzed forest land use change in Trans-Boundary Laos-China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rea which is called Namha
Nation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reas (Namha NBCAs), with 1992 and 2002 TM (ETM). Based on GI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intensity, state index of land use change and transfer matrix were used to study spatiotemporal land use change in the
reg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forest land decreased greatly, also the area of bamboo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The other way round, the area of unstocked forest, slash and burn and rice paddy land increased. As a whole, the intensity
of forest land change was higher, but others were lower. From the transfer matrix, most of the forest land changed into unstocked
forest and urban area, some to slash and burn. The grassland and bamboo were mainly transferred to forest and unstocked forest.
The unstocked forest land mostly came from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It was showed there were three main causes of the land
use change namely: opium poppy cultivation, rubber plantation and also ecotourism activities and finally some policies were
developed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land use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s. 相似文献
168.
专利转移是国家和地区获取外部技术的重要通道,也是刻画技术流供求关系最直接的方式。基于全球—地方视角,本文建构了技术转移的跨国—国内城际双通道理论框架,融合社会网络、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尝试刻画中国城市跨国城际技术通道的空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跨国城际技术通道网络的空间异质性显著但随时间逐渐减弱。② 跨国城际技术通道加速东移,从北美和西欧(以美国纽约湾区和硅谷地区技术创新中心、加勒比海离岸金融中心、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等为核心)快速向东亚(以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和东南亚(以新加坡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扩展,中国对美国和西欧的专利技术依赖性明显减弱。③ 以北京、上海、深圳—中国香港、台北—新竹为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台湾北部四大创新集群成为中国跨国城际技术流的集散地和全球性技术创新枢纽。中国香港凭借跨国公司及分支机构云集及离岸金融低税收优势,技术中介作用不断增强并成为技术转移的首位城市,而中国台湾的核心作用不断减弱。④ 国内通道的规模、强度以及城际紧密度有利于跨国城际技术引进通道的扩展;此外,地方经济实力对跨国联系通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技术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程度则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