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3篇
  免费   1447篇
  国内免费   1571篇
测绘学   256篇
大气科学   723篇
地球物理   1762篇
地质学   4882篇
海洋学   52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6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将周期结构原理与导纳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了带复合结构单元的有阻尼的有限周期系统的波传播和振动特性,得到了有限周期结构自振频率的一般表达式。  相似文献   
32.
Energy-Casimir方法在中尺度扰动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湿空气中的水汽效应,引进Casimir函数(它是虚位温的单值函数),在x方向动量方程和总能量方程的基础上,采用Energy-Casimir方法建立了三维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的拟能量波作用方程,由于该方程建立在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的动力框架下,因此可用于讨论层结稳定大气内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展演变.理论分析表明,拟能量波作用方程具有非守恒形式,其中的拟能量波作用密度主要由扰动动能、有效化能和浮力能三部分组成;拟能量波作用密度局地变化除了受拟能量波作用通量散度影响之外,纬向基本气流切变、科氏力作功以及山非绝热加热和水汽相变所构成的波作用源汇项对其也都有贡献.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拟能量波作用密度与观测的6 h累积地面降水在水平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趋势上比较接近,说明拟能量波作用密度能够较好地抓住强降水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动力场和热力场的扰动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表征降水系统的发展演变,因而与地面降水量存在紧密联系.波作用方程各项的计算分析表明,波作用通量散度与拟能量波作用密度局地变化的倾向以及强降水区的变化比较一致,并且在强度上强于纬向基本气流切变项和科氏力作功项,因此波作用通量散度对拟能量波作用密度的局地变化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3.
深入理解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的演变, 对于全球碳通量模拟、气候变化预测及泛北极地区冻融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展的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模拟与分析, 大多无法全覆盖或空间分辨率过低(25 km或是更大), 在景观尺度(公里级)上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特征仍有待解析, 尤其是关键基础设施区的活动层厚度变化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站点监测数据、MOD11B3地表温度数据、MCD12C1土地覆盖数据, 采用Stefan模型, 在公里级空间分辨率上模拟泛北极地区2001年—2017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 并解析泛北极地区及主要油气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时空变化格局及主要原因。研究发现: 2001年—2017年泛北极地区约有78.4%的冻土区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呈现增长趋势, 尽管全区多年平均的增长速率为0.22 cm/a (p<0.05), 但具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显著增长区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落基山脉及劳伦琴高原一带以及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中部地区, 增加速率主要在0.5—1 cm/a;而减少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的哈得孙湾沿岸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一带, 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山地北部、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北部、贝加尔湖以东区域和泰拉尔半岛一带。泛北极地区主要油气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也以增加为主, 80%以上的油气区呈现增加趋势, 增长速率在0.1—0.7 cm/a。泛北极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与气温变化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积雪厚度与活动层厚度关系复杂;不同植被类型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有所差异(林地>草地>稀树草原>灌丛), 且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与植被转化方向一致。该成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北半球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冻融格局, 尤其可为冻土区的油气设施冻融风险识别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煤层成因是煤地质学的核心。煤层是一种沉积地层,它遵循沉积学、地层学、岩石学以及矿床学的基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其成因并不同于煤的成因。传统煤地质学的核心观点是煤层由泥炭沼泽演化而成,其本质就是成煤物质的垂向加积。通过对煤层垂向和侧向加积的分析对比以及大面积稳定展布的厚煤层低自然伽马多峰现象、层理与条带结构等沉积特征的研究,认为成煤物质是机械沉积的,煤层像大多数沉积岩层一样是侧向加积形成的。对于厚煤层而言,多期侧向加积产生了次生垂向加积,其形成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连续的、线性的垂向累加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不连续的、非线性的侧向叠合过程,成煤物质是不连续的、多期多源的,厚煤层中普遍存在的夹矸便是其不连续的证据,同时厚煤层是穿时的。煤层侧向加积与较深水或海相沉积共生,是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符合瓦尔特相律和古生态学原理,符合煤层厚度、形态多变及下伏地层沉积体系多种多样,也符合成煤物质超巨量工业富集、含煤地层灰色灰黑色、煤矿床质量优良的事实。  相似文献   
35.
针对传统震害预测方法逐栋抽样计算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径向基(ACCRBF)网络模型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依据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多层砖房的实际震害资料,对模型进行训练,在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利用这种映射关系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实现对多层砖房的震害分析和预测。模型的输入为反映结构的震害影响因子,输出为给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结构震害等级。研究表明,基于ACCRBF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基本吻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安县茶坪乡冷浸沟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在\  相似文献   
37.
本文公布的14C年代数据52个(表1),其中除CG112、CG113、CG114、CG115、CG117样品,应用乙炔气体计数法测定外,其余样品皆为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实验方法同我实验室于“地质科学”1974年第四期和1978年第四期发表的报导。 计算年代所采用的14C半衰期为5570年,距今计年以1950年为起点。采样地点和层位是根据送样单位提供的资料整理。所标误差是测量结果按泊松分布计算的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38.
从空间信息语义层中的元数据互操作角度出发,讨论适用于空间信息元数据互操作的理论和方法,并提出基于扩展的元数据互操作协议的空间信息元数据互操作理论应用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39.
翁成敏  张爱云 《现代地质》1994,8(1):100-106
X射线衍射分析法适宜于分析有机显微组分的芳环层的层状结构。有机质的芳环层结构与其类型和演化程度有关。表征有机质芳环层的层状结构的主要参数:高度Lc、宽度La、网面间距dhk1和芳环层层数可作为油气勘探中判断源岩性质、类型、演化程度与生烃潜力的依据。文章还对参数的变化与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0.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4种不同强度区域性凝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中高纬度的亚洲东部区域距平场呈现“+-”的分布或有切断低压分布,贝加尔湖至中国华北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850 hPa风场上云南南部以南受偏南风和西南风控制,并且在江南至华南存在西南或西风急流,是4种不同强度凝冻过程中形势场共性特征。500 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或一槽一脊分布;风场上850 hPa东北风回流和700 hPa西南急流形成上暖下冷的形势场,同时850 hPa形成稳定低层切变线;温度场上存在冷-暖-冷的夹心结构,近地面层0 ℃线维持在900 hPa以下,均是较强等级以上的区域性凝冻过程中形势场共性特征。而对于一般性区域性凝冻过程,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呈多槽脊分布,风场上是否存在东北风回流和低层切变线,温度场上是否存在冷-暖-冷的夹心结构以及近地面层0 ℃线位置等特征均不统一。温度剖面图上,当近地面层0 ℃线位置最低时或出现冷-暖-冷的夹心结构时段与凝冻过程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时间段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