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495篇
地质学   431篇
海洋学   50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 one 2–dimensional tidal simulation, using an unstructured 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 In the 2–D model, we simulated the tidal turbines through adding additional bottom drag in the element where the tidal turbines reside. The additional bottom drag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bottom friction dissipation and the rated rotor efficiency of the tidal energy turbin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tidal energy turbine to the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and calculated the amount of the extractable tidal energy resource at the Guishan Hangmen Channel, considering the rotor wake effect.  相似文献   
92.
基于CFD软件,采用有限体积法,以及固定式轴流水轮机构造原理与可根据海流方向做自适应调整的轴流、悬浮式潮流能水轮机结构,通过数值仿真,开展了悬浮式水轮机系统在数种工况下的纵向方向抗倾覆稳定性分析。对比了不同流速与不同倾向角之间的共30种组合工况,分析了流速与倾向角对水轮机总纵力矩的影响,发现在不同工况下,该悬浮式水轮机在纵向方向上抗倾覆性能良好,在各流速工况下,均能在小倾角范围内达到稳定平衡状态,纵向稳定状态工况下静水面平行线与水轮机中轴线夹角γ保持在2°~3°左右。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轴流悬浮式水轮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3.
文中首先从理论上分析直驱型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数学模型,讨论影响电机齿槽转矩的主要因素和降低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关键参数设计方法,分析直驱型潮流能发电机组加工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影响电机齿槽转矩的主要原因。最后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结合样机实验测试,对永磁电机齿槽转矩进行对比分析。样机及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直驱型潮流能发电机的启动转矩主要受电机电磁方案设计、样机加工误差及运行环境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4.
渤黄东海潮能通量与潮能耗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同化高度计资料和沿岸验潮站资料对潮汐数值模式进行同化,根据同化后的数值模式结果,对渤黄东海中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进行了研究.M2分潮从太平洋进入渤黄东海的潮能为122.499GW,占4个主要分潮进入总量的79%.黄海是半日分潮潮能耗散的主要海区.全日分潮则主要耗散在东海.全日分潮在遇到陆坡的阻挡以后有一部分潮能沿着冲绳海槽向西南传播,并有一部分潮能反射回太平洋,其中O1分潮通过C3断面反射回太平洋的潮能,约占其传入东海潮能的44%.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活血消栓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中风后遗症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以活血消栓胶囊治疗,对照组加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第15、30、45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7%(26/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5、30、45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消栓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绿色海堤是传统结构工程与海岸生态系统共同组合而成的新型海堤, 用以应对未来海面上升、风暴加剧给低地海岸防护带来的挑战。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海岸生态系统消浪过程及生态系统在海堤体系中的配置方式。理论分析、现场观测、物模数模所获结果表明, 海岸生态系统确有显著的消浪功能: 1) 陆架泥区消浪, 其机制以再悬浮和浮泥运动为主, 底部摩擦为次; 2) 潮滩下部的粉砂细砂滩底部摩擦和推移质运动共同造成波能耗散, 而上部的泥滩则以再悬浮和悬沙输运为主; 3) 在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等由植被构成的生态系统, 植物通过形态阻力、茎秆运动来阻滞水流、耗散波能, 其效能高于沉积物床面对波能的耗散; 4) 生物礁主要有珊瑚礁和牡蛎礁, 其消能作用主要通过床面摩擦和波浪破碎, 效能较高, 尤其是在风暴期间。生态系统如何成为海堤的有机组成部分, 尤其是侵蚀型海岸的生态位修复和绿色海堤整体设计, 还需进一步研究相关的科学问题: 与硬质工程结合的盐沼-牡蛎礁的适应性生物学; 未来环境变化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绿色海堤生态系统空间配置及其与风暴事件的时间尺度匹配; 基于均衡剖面理论的海堤形态优化。  相似文献   
97.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及化石能源过度使用问题,提出多点液压式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采能装置、液压传递系统与反渗透膜海水淡化设备组成。系统的采能装置采用振荡浮子式,可将波浪能转换为浮子振荡从而被液压系统吸收达到采集波浪能的目的。为了提高液压式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采能效率及淡水率,利用AMEsim软件对液压传递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了蓄能器、浮子个数及波高对液压传递系统输出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蓄能器能够使液压马达的输出响应更加稳定;当浮子的数量增加时,液压系统达到稳定的运行状态所需的时间更短,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波高在2 m左右时,本系统的产水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痔清消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疗效。方法:选取90 例行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放疗常规护理,观察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放射治疗2 周后行痔清消保留灌肠,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行痔清消保留灌肠,比较3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干预前后的卡氏评分(KP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2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发生率、KPS评分与观察1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行西医常规护理+痔清消保留灌肠能推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海岸波浪多次破碎波能耗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圣  邹志利 《海洋学报》2020,42(9):30-37
在坡度很缓(接近或小于1∶100)的海岸,波浪在向海岸传播的过程中,可能经历多次破碎,而在两次波浪破碎之间将伴随着波浪恢复(波浪恢复到不破碎状态)。在现有海岸波高计算模型中,波浪破碎是通过波能耗散来模拟的,但所采用的波能耗散模型都不能自动考虑波浪出现多次破碎的过程,特别精确模拟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波浪恢复。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的波能耗散模型,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在Dally模型中重新建立稳定波能、饱和波高水深比和波能耗散系数,并引入了波浪恢复的判断条件实现的。该模型的波能耗散在波浪恢复区的值很小故能描述波浪恢复区的波浪运动。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新模型可以适合缓坡情况波浪多次破碎的波高模拟,而且对不同坡度的平坡和沙坝海岸(1∶100~1∶10)的破碎波模拟都可以给出与实验结果符合的结果,并且可以自动识别多次波浪破碎的存在和波浪恢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杨兵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2020,51(5):978-990
基于高分辨率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风场资料、气候态海洋混合层厚度资料和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本文估计了大气风场向全球海洋混合层的近惯性能通量和近惯性能量输入功率,并探究了混合层厚度、风场时间分辨率、经验衰减系数和中尺度涡旋涡度对近惯性能通量和能量输入功率的影响。浮标实测风场和流速表明,本文所用的风场和阻尼平板模型可用于估计风场向全球海洋的近惯性能通量。本文计算得到的大气向全球海洋输入近惯性能量的功率为0.56TW(1TW=10~(12)W),其中北半球贡献0.22TW,南半球贡献0.34TW。在时间上,风场的近惯性能通量呈现各个半球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的特征,这和西风带风场的季节变化有关。在空间上,近惯性能通量的高值海域为南、北半球西风带海洋,尤其是南大洋。混合层厚度和风场空间不均匀性使得西风带近惯性能通量呈现纬向变化,即海盆西部强于海盆东部。风场时间分辨率对近惯性能通量的估计至关重要,低时间分辨率风场对近惯性能通量的低估达到13%—30%。阻尼平板模型中的经验衰减系数对近惯性能通量估计的影响不超过5%。中尺度涡旋涡度仅改变近惯性能通量的空间分布,而对全球近惯性能量输入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