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61篇
地质学   1011篇
海洋学   188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地热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1):320-338
  相似文献   
992.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为有海底喷气参与的同生沉积作用所形成。区域变质及岩浆热变质作用对矿床改造也极为明显,但成矿物质重新活化、迁移、富集基本限于含矿层中。改造的结果使得矿床的硫、铅同位素产生均一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南海北部海底沙波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文科  夏真 《南海地质研究》1993,(5):26-42,T003
  相似文献   
994.
晚更新世末期南海北部陆架的古地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吴正  冯文科 《地理学报》1993,48(6):491-496
根据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石英砂粒扫描电镜分析,14T测年,以及微体古生物等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外陆架地区在更新世末期,冬半年气候干寒,东北风强劲,风沙活动强烈,砂丘广布,为干寒多风沙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95.
隆起与拗陷地区地温场的特点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地表热流和5公里深度内区域地温场时,考虑构造形态对地温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法,通过对几组不同导热系数比值和盖层厚度模型的数学模拟,讨论了隆起和拗陷地区地温场的特点,以及岩石导热性变化对地温场影响的程度,为研究一些特殊构造部位局部热异常带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96.
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增生的洋壳面积仅占印度洋的15%左右,但其具有比东南印度洋中脊和西北印度洋中脊更悠久而复杂的演化历史.基于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总结了SWIR的地质构造特征,并讨论了SWIR的演化过程、洋脊地幔的不均一性、洋脊周边海底高原成因等核心问题.SWIR地形中段高、东西两段低,空间重力异常基本与地形变化一致.按转换断层一级边界可将SWIR划分为20个一级段.SWIR的磁异常条带呈现两端渐进式分布和中段带状分布特征,对应洋脊的三期演化历史.SWIR的地幔源区极不均一,尤其是中新元古代造山带根部集中拆离的中段.源区地幔的不均一性与大陆裂解和洋脊演化过程密切相关.SWIR的东端与西北印度洋中脊和东南印度洋中脊的邻近洋脊段具有地球化学亲缘性,西端与大西洋中脊和南美洲—南极洲洋中脊的邻近洋脊段具有地球化学亲缘性,这与SWIR的渐近式扩张有关.SWIR周边海底高原普遍具有较大的地壳厚度,其成因除了陆壳基底之外,可能与热点火山作用、热点-洋脊相互作用或热点-三联点相互作用有关,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SWIR的形成演化及其作用域内的熔融异常(如海底高原)是冈瓦纳大陆裂解、残留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和深部地幔热柱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SWIR的演化过程对揭示冈瓦纳大陆的裂解过程和印度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海域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同时还有陆坡和深海盆,有众多河流入海并输入巨量的陆源物质,沉积物记录了海陆变迁、环流变化、海平面升降、物质输送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反映沉积动力、物质来源和搬运距离等,可以通过沉积物粒度组成、参数及各种图解来研究沉积环境的变化。前人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海域或区域,缺乏对整个中国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宏观系统认识。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取了中国海域430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资料,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特征、物质来源和运移模式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把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物按照含砾石和不含砾石主要划分出5个和7个沉积物类型,深海沉积物主要划分了9个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多样、来源复杂,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在东部海域总体呈现“大江大河-宽缓陆架-残留慢速沉积”的条带状沉积分异模式,而在南部海域呈现的是“短源性河流-多类型陆架-重力流快速沉积”的环带状沉积分异模式。本文的结果对研究中国海域沉积物的宏观分布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对理解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沉积物粒度的特征对海底砂矿分布也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似海底反射现象AVO正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似海底反射(BSR)现象是用人工地震方法识别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水合物沉积物的悬浮、颗粒接触和胶结3种微观模式,进行了似海底反射现象正演模型的研究,考查了BSR现象产生的地震地质原因和运用AVO判断游离气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合成记录的帮助下,结合AVO变化曲线,可以认为BSR的成因有两种情况。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而不是一种简单固定的模式来解释BSR的复杂成因。水合物沉积的3种微观模式都存在水合物的临界饱和度,当介质中水合物饱和度小于临界饱和度时,可以通过AVO曲线的变化形态来判断水合物沉积层下伏介质中是否含有游离气;而大于临界饱和度时,AVO技术则难以适用。AVO曲线形态、BSR现象与游离气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同样需要通过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来解释。  相似文献   
999.
《国土资源通讯》2004,(4):6-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24号《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已经200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监督执行。部长孙文盛2004年1月9日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