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57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北极海冰细菌产胞外酶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覆盖在北极海洋上的广阔海冰为其内部生存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境。研究表明 ,大量海冰细菌能够分泌产生胞外酶 ,其中产蛋白或脂质水解酶细菌的比例远高于产多糖水解酶的细菌。温度、盐度是直接影响海冰细菌生存与活力的 2个主要环境因子。 76%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为低温菌 ,菌株只能在 <35°C条件下生长 ;而 98%的酪蛋白酶最适作用温度≥ 35°C ,其中 62 %的酶最适作用温度≥ 45°C。几乎所有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都耐盐或嗜盐  相似文献   
42.
慕士塔格峰洋布拉克冰川消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2001年7月4日至8月8日,在慕士塔格峰西侧的洋布拉克冰川海拔4600~4460m区间的冰舌段,进行了短期的冰面消融观测.慕士塔格峰冰川区暖期短,冰面强消融时期比较集中.观测期间,冰面纯消融厚度为640~1260mm水层,日平均消融厚度达26~39.6mm,推算冰舌区年消融量不低于1700~2000mm,比青藏高原内部的冰川消融强烈的多.7月21-22日出现最大消融值,在海拔4460m和4600m,日消融量分别为144.5mm和59.5mm.冰面消融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日平均消融梯度:在裸露冰区为0.40~0.55mm·10m-1;在表碛覆盖区为0.21~3.53mm·10m-1,变幅较裸露冰区大.按裸露冰区的消融梯度计算出海拔4800m处的日平均消融量,和过去的研究资料比较,2001年冰面日平均消融量较1987年和1960年的消融量大,反映出慕士塔格峰区影响冰川消融的气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3.
张运良  李志军  林皋  王永学  刘君 《冰川冻土》2003,25(Z2):313-316
应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 模拟了海冰与直立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过程的模拟.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将冰对结构的碰撞及冰的破碎过程可视化, 同时发生碰撞后结构在每一时间步的响应都可计算出来.数值算例表明, DDA方法进行海冰破碎过程的模拟, 比有限元或边界元等方法更为合理和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44.
渤海低温和结冰条件下溢油基础理论实验室研究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军  王永学  邱大洪 《冰川冻土》2003,25(Z2):338-343
介绍渤海冬季海洋环境条件和渤海沿岸和海上油气开发、运输原油的基本特点, 阐明渤海低温和结冰时原油和燃料油溢出后清理的难度\, 我国在此方面的初步研究现状, 此基础上提出的渤海低温和结冰条件下溢油研究方向.根据渤海未来油气开发规划和国际上冰区溢油方面近期研究成果, 规划了低温环境实验室溢油基础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 并且简单介绍实验室研究的进度设计和未来合作研究的意向.  相似文献   
45.
The sedimentology of the Northwestern Sudan consists of lower, middle and upper cycles. The lower and upper cycles are composed of intercalated fluvial and shallow marine facies, whereas the middle cycle consists entirely of fluvial and glaciofluvial facies.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ower and upper cydes consist of quartz and lithic arenite sandstones, whereas the middle cycle consists of arkosic and lithic arenite sandstones. The lower and upper cycle sandstones reflect derivation mainly from recycled orogens with minor contribution from craton interior provenances. However, the middle cycle sandstones indicate derivation from basement uplift, transitional and mainly recycled orogens provenances.  相似文献   
46.
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Hadley中心提供的1969—1998年的南极海冰再分析资料和其它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极海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指出南极海冰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与ENSO的关系则较为复杂。南极海冰维持了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季节持续性,因而对短期气候预测有较大帮助。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均证实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有关,当北半球春夏季南极海冰增多时,华北降水增多而华南和东北降水减少。研究还表明,此种雨型分布与南极海冰变化引起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7.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GISST海冰面积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EOF分解,小波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格陵兰岛两侧附近冬春季海冰面积变化特征及其与初夏6月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格陵兰岛东西两侧海冰面积呈显著反相变化,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性振荡,冬春季格陵兰-寻威海海冰与初夏6月中国长江以北气温(降水)正相关(反相关),与长江以南气温(降水)反相关(正相关),而对于戴维斯海峡-拉布拉多海海冰则具有相反的相关型,大尺度500hPa环流合成分析初步表明,冬春季格陵兰附近海冰面积变化伴随着北极极涡环流和北半球阻塞高压的持续异常,海冰变化可能是影响初夏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8.
杨梅玉 《应用气象学报》1997,8(A00):209-216
文章简要综述了次网格尺度海非均匀性大对大气环流模式性能的影响,南极冰在全球环流和短期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模式中不同的海冰反照率参数化对地表温度和辐射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说明海冰对极地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收支及短期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海洋参数化方案对气候模拟结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
马生明  徐岩 《矿产与地质》1997,11(4):243-247
采自新疆哈图金矿区各地层单元和含矿脉体中的基岩人工重砂样品普遍含有一种“微球粒”物质。通过“微球粒”的一般特征,表面、断面结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认为属消融型宇宙尘。并据此提出区内玄武质母岩浆在形成玄武岩的过程中同化、熔融了含宇宙尘的局部老地层物质;为区内金矿化提供含矿热液的花岗岩属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0.
1992年3-5月极星号ANT/秋季航次,对南极威德尔海东北海域浮冰区形成期新冰生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海冰物理结构特征与海冰生成环境及其形成过程有很大关系。冰体结构以颗粒冰、柱状冰以及混合冰为主,以颗粒冰为主结构的海水较多地聚集浮游生物细胞,消耗部分冰中营养盐,柱状冰较少聚集生物细胞,其营养盐波动较小,同时,新形成期海冰中,叶绿素含量普遍低于一年冰,而营养盐含量则较高,基本处于初始状态,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