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1738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453篇
地质学   2197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载林 《物探与化探》2013,(6):1092-1095
为了解瞬变电磁法勘探在一些简单条件下的探测能力,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对不同电阻率背景中的球形异常体、高电阻背景不同形态的板状异常体以及不同深度段球形异常体的响应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一系列感应电压归一化多测道曲线和视电阻率—时间剖面。分析认为瞬变电磁法探测高电阻背景条件下方的低阻异常体效果最佳,其探测深度大概为线框边长的2~3倍。这一结论可以为开展瞬变电磁法探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滇西弥渡盆地中晚更新世以来的断陷特征及环境演化,开展了弥渡盆地各级阶地沉积物的热释光测年、沉积相和孢粉的研究工作.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弥渡盆地西侧至少发育5级阶地,对应于5次间歇断陷阶段,重点调查弥渡盆地西侧的奇家营I级阶地、龙华寺Ⅲ级阶地、平安庄Ⅳ级阶地、大树坪V级阶地.I级、Ⅲ级、Ⅳ级和V级阶地热释光测年值分别为200.48±22.05ka,239.06±26.30ka,320.85±35.29ka和332.07±36.59ka.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滇西弥渡盆地的地貌格局形成约33万年来的间歇式断陷运动,而且表现出早期断陷速率快,晚期断陷速率减缓的趋势.从沉积特征分析:早期沉积特征中出现半深湖沉积物,说明湖盆断陷速率相对较快,反映出该段时期程海断裂带南段的活动性相对较强;晚期主要以湖泊近岸、浅湖为主,说明湖盆断陷速率相对较慢,反映出该段时期程海断裂带南段的活动性相对较弱.通过阶地堆积物沉积相和孢粉分析研究显示,更新世中晚期弥渡盆地沉积环境主要为山间盆地河湖环境,气候由凉爽湿润→温暖湿润→凉爽湿润转变的特点.弥渡盆地西缘、北缘发育较多洪积扇,洪积扇以线性排列,东缘洪积扇较少,多为单个扇体,说明盆地西、北侧断陷速率相对较快.盆地西侧的洪积扇,由北向南规模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变细,扇面坡度由大变小,说明北段断陷运动较强.这一现象说明盆地近代具有向北掀斜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高精度磁测在陕北煤田火烧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北某井田实测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的解译,总结利用高精度磁测有效圈定煤层自燃边界的方法和经验,并通过钻孔加以验证,为以后此类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4.
由于新构造运动作用,宁夏沙坡头地区从早更新世以来发育了多达9级的黄河阶地.在高阶地上部发育非水相结构的黄色粉砂-砂沉积物.光释光测年结果最老为74ka,大部分年龄处于末次冰期的早期.这与黄河阶地的形成时代不一致,推断这些沙沉积物并不是与阶地同时形成的,而是末次冰期干冷环境下的风成物质.这些风成沙沉降到阶地面后,进入以砾石为主的黄河阶地堆积物而保存下来,可能指示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在末次冰期干冷气候背景下的扩张.本研究提供了在末次冰期气候干冷背景下腾格里沙漠扩张和风沙活动增强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95.
岩石侵蚀速率测算方法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测算岩石侵蚀速率的方法,将目前岩石侵蚀速率测算方法分为2类:一类为质量测算法,包括公式计算法、流域水化学监测法、样品称重法;另一类为几何测算法,包括微侵蚀测量仪法、对比计算法和宇宙成因核素法.探讨了各方法的测算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领域,质量测算法中的公式计算法和流域水化学监测法比较适用于大面积的国土监测工作;样品称重法和3类几何测算法适用于尺度较小的地学研究和文物保护、工程技术等应用领域.最后,总结了岩石侵蚀速率研究者和案例地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对岩石侵蚀速率测算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晚第四纪柴达木盆地盐湖成盐期与冰期对比方案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昆特依和一里坪盐湖共计6个中更新统—全新统含盐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铀系测年和光释光测年测定其成盐年代,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盐类矿物种类.察汗斯拉图D19剖面芒硝和石盐层的铀系年代为(231.5±19.5)~(239.5±40.4)ka BP,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7早期;昆...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开展水阳江流域标准孔BZK0402孔多重地层划分,探讨长江支流水阳江流域冰后期海平面变化的沉积响应以及古丹阳湖的成因和形成时代.[研究方法]以岩石地层为基础,在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双重约束下,对BZK0402孔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分析BZK0402孔和长江河谷、长江三角洲等邻区钻孔.[研究结果]BZK04...  相似文献   
998.
湖南太阳山隆起区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太阳山地区是洞庭湖西缘一个晚新生代时期隆起的低山丘陵区,山体走向为北北东方向,自南向北斜列展布了太阳山低山区和凤凰山低山区,二者之间为北北东向大龙站谷地.通过对该地区现有6条断层活动性的地质调查,获得了位于大龙站谷地东侧的肖伍铺断层断错中更新世晚期,距今12.3±1.O万年地层的地质证据,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有活动的断层,表现为逆冲活动的性质.根据岗市-河袱断层带发育的断层泥及其测年结果可知,该断层可能在中更新世中期有过活动.其余4条断层没有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质地貌表现,属于前第四纪断层.上述研究结果对认识1631年太阳山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9.
汶川M_S 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7条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整轨数据,利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500km×450km的地表连续同震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金川—石棉、黑水—乐山、松盘—彭山、南坪—简阳、康县—重庆所有区域,包括了理县、汶川、茂县、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域。结果显示,整个形变场影响范围较大,四川盆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发震断层附近的非相干区域显示此次地震地表主破裂带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可以追踪出地表破裂带从汶川县映秀镇西南震中附近一直到青川县苏河北侧,全长约为230km。在发震断层西南段汶川至茂县一带,非相干条带的宽度明显大于其它段落,这与彭县-灌县断裂(前山断裂)的都江堰—安县段地表破裂段密切相关,地表破裂带长约70km。在远离发震断层的区域,西北盘总体表现为抬升,东南盘表现为沉降。但在发震断层附近,断层两侧均表现为局部抬升,且沿断层形变量分布很不均匀,表现出较强的分段性,显示出发震断层以逆冲为主的断层性质。从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的差异来看,也反映出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对龙高半岛主要断裂与上覆地层的切割关系考察、浅层地震勘探、断裂两侧等时地貌面的分布调查等资料,分析了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中楼-东瀚断裂(F1)、高山断裂(F2)和海口-江阴断裂(F4)属有地质、地貌证据的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三山断裂(F3)属浅层地震勘探确定的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福清断裂(F5)和东张断裂(F6)属断层物质TL测年结果确定的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从区内≥3级中小地震沿龙田-江镜地堑边界的分布特点看,可能与三山断裂和海口-江阴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