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31篇 |
免费 | 4127篇 |
国内免费 | 21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63篇 |
大气科学 | 1513篇 |
地球物理 | 2776篇 |
地质学 | 8452篇 |
海洋学 | 1654篇 |
天文学 | 202篇 |
综合类 | 1713篇 |
自然地理 | 9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456篇 |
2023年 | 751篇 |
2022年 | 889篇 |
2021年 | 990篇 |
2020年 | 871篇 |
2019年 | 934篇 |
2018年 | 667篇 |
2017年 | 746篇 |
2016年 | 722篇 |
2015年 | 834篇 |
2014年 | 1087篇 |
2013年 | 855篇 |
2012年 | 1016篇 |
2011年 | 903篇 |
2010年 | 894篇 |
2009年 | 980篇 |
2008年 | 990篇 |
2007年 | 888篇 |
2006年 | 717篇 |
2005年 | 715篇 |
2004年 | 621篇 |
2003年 | 590篇 |
2002年 | 536篇 |
2001年 | 476篇 |
2000年 | 431篇 |
1999年 | 357篇 |
1998年 | 408篇 |
1997年 | 375篇 |
1996年 | 345篇 |
1995年 | 347篇 |
1994年 | 337篇 |
1993年 | 253篇 |
1992年 | 223篇 |
1991年 | 309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190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8篇 |
1964年 | 6篇 |
1957年 | 10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3.
204.
冀东太平寨-娄子山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峰期流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太平寨-娄子山地区太古宙麻粒岩系变质峰期流体包裹体首次见于夕线石中,按形 态 和产状可分三类,均形成于峰期至其稍后阶段。它们成分相似。特征是:①富碳质,XC O2+C H4=0.64~0.93; ②含少量H2O,XH 2O=0~0.22,且与峰期矿物 组合平衡热力学计算的水活度(aH2O=0.04~0.31)和含量( XH2O=0.03~0.22)完全吻合; ③有时含一定量H2S和SO2; ④盐水溶液 中阴离子总量极低(0.12~0.61mol/L)。石英和石榴石中也有特征相同的这期包裹体。峰 期包裹体中C O 2均一温度多数 为-28℃~-22℃,密度为0.96~1.06g/cm3,包裹体整体密度应稍高,相应的压力为0.60 ~0.70G Pa。流体的氧逸度lgfO2在-17~-15之间。峰期流体上述各种特征在空间上较 均匀,相邻的不同岩石类型中aH2O值相似,结合地质和原岩特 征分析,认为流体中C O2可能为深部地幔来源,其成因与基性岩浆底侵及其结晶作 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5.
基于钻孔数据的含断层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提出了一种构建含断层地质体三维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广义三棱柱作为建模的基本体元,根据钻孔数据的特点和知识推理规则,进行断层等复杂地质构造的推理和自动建模,避免了不必要的人为干预,扩展了钻孔数据建模的适用范围和表现能力。最后,通过研究实例展示该方法的实际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206.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砾)岩,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以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局部发育海陆过渡相陆源碎屑沉积。根据盆地内100多口井资料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其它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在东河砂岩中识别出滨岸、河口湾、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冲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其中高能碎屑滨岸相最重要,分布最广。东河砂岩沉积早期和中期,盆地主要为高能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沉积,末期海侵达到最大,盆地内为碳酸盐台地沉积,而轮南及盆地北部一带受物源区的影响,出现混积滨岸和碎屑滨岸沉积。东河砂岩明显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其砂体厚度在缓坡处减薄、陡坡处增厚、遇孤岛减薄或尖灭,这些沉积特征为形成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满加尔、轮南、塔中、玛扎塔格以及草湖地区都有可能找到该类油气藏(田),展示了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7.
2011年6月28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公布了2010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CR),该报告共收录全球期刊8005种。其中包括中国大陆期刊131种。JCR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地理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地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在逐步提高,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期刊的引文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8.
209.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基于圆弧片状声源和接收器的三维随钻反射声波成像测井进行模拟, 研究了反射信号的幅度、相位等参数随方位和源距的变化规律, 着重分析了利用该方法在水平井中对地层界面进行探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钻铤的存在使得圆弧片状声源能够向固定方位辐射声场, 其主瓣三分贝角宽窄, 旁瓣级低, 向目的方位辐射的纵波场的幅度约为传统环状声源的0.6倍, 适用于三维随钻反射声波成像测井;对于本文计算的井孔模型, 反射波信号约为井孔导波信号的1/100;随着源距的增加, 反射纵波幅度逐渐减小, 转换波(P-SV、SV-P)的幅度先增加后减小, 反射SV波的幅度增加,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 选择合适源距的波形进行处理, 并对其他非目的波动进行压制, 以期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本文模拟了在水平井中对地层上下界面进行探测的例子, 结果显示, 反射波纵波信号有较好的方位分辨率, 能够准确获得井外波阻抗不连续界面的方位, 而且对上、下界面的成像互不影响. 相似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