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522篇
地质学   639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61.
全球化视角下的宗教地理学研究变革与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近10年的宗教地理研究成果,主要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宗教活动选址、感官地理、人口构成与宗教地理分析尺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绩和相对不足;②后世俗主义宗教地理研究的崛起;③在当前的4大全球性变化(城市化和社会不公、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快速流动)中,宗教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2.
《西部资源》2013,(4):80
1500年中期,葡萄牙探险队最早在巴西发现了这种宝石——电气石,取名为:Tourmaline——托玛琳,意为“多彩宝石”.从那时开始,Tourmaline作为一种名贵的装饰品,一直在欧洲贵族中流行并跻身于世界十二大宝石的行列.1730年,荷兰人发现这种宝石能吸灰,又取名“吸灰石”.1880年,居家族揭开了这种宝石的秘密,即具有永久的自发电性,表面流动0.06mA的微电流,因此命名为“电气石”.研究表明,Tourmaline是地球上现存的唯一带永久性电极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963.
席超  蔡劲  刘江春  杨博  权怀炜 《测绘工程》2022,31(1):65-69,74
针对室内定位中仅使用PDR定位时出现的误差较大,以及PDR地磁组合定位实时匹配中存在的处理运算量大、实时性差、地磁采集耗时长,过于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文中提出通过稀疏的地磁点位辅助PDR进行室内定位,采集地磁时仅采集具有代表性地方的地磁定位,其余地方仅使用PDR定位,当在室内行走时行进到事先采集好的关键点时对P...  相似文献   
964.
周丽云  王瑜 《地质通报》2012,31(4):541-548
在片麻岩地区识别后期侵位的岩浆的流动特征,识别岩浆流动形成的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韧性变形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三者的差异和进行野外、室内不同环境下的判别,是现代岩石学、构造地质学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北缘大光顶岩体的塑性流动特征、相关的后期叠加韧性变形特征和区域变质片麻岩特征的比较,结合国内外对于岩浆塑性变形(magmatic flow)与韧性变形(solid-state flow)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在强变质岩石中如何分析和识别出岩浆的流动,这些岩浆的流动并不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也不是高温环境下韧性变形作用形成的,而是形成于岩浆侵位后期的冷却结晶作用。对于如何识别和分析岩浆流动提出了野外和室内的标志。  相似文献   
965.
液化型路堤边坡动力稳定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采用天然地震记录为输入条件,应用Finn本构关系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填土+砂土+卵砾土地层组合的路堤边坡进行了全时程动力分析,探讨了地震作用下路堤边坡的液化初步规律和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引起了路基饱和砂土有效应力急剧减小,并导致路基砂土液化,引起路堤变形破坏。孔隙水压力的积累与消散不仅与地震记录序列存在对应关系,也与砂土所处的位置和深度有密切关系。地表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路堤顶面发生震陷和拉裂破坏,坡底面产生挤压隆起变形。地面以下的变形破坏主要包括土体剪切破坏和深部砂土液化引起的侧向流动破坏。  相似文献   
966.
盆地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年龄蕴含了地下水循环与演化过程的信息,是研究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利用实测示踪剂年龄校正地下水模型,是当前国际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在数值模拟计算中,地下水年龄有三种确定方法,分别是利用"活塞流"模型计算对流年龄、根据同位素浓度结合半衰期计算浓度模拟年龄和利用地下水年龄控制方程计算直接模拟年龄。利用地下水年龄控制方程计算的直接模拟年龄适合于从理论上分析盆地中的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各级次流动系统内,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年龄有整体上变老的趋势;盆地下游,地下水年龄在垂向上会发生突变,可作为识别不同级次流动系统的实用指标。研究还发现,驻点位置或者附近,地下水年龄存在一个偏大的峰值。这些规律可为利用地下水年龄校正盆地地下水模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7.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低渗透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应用熵权TOPSIS法,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选取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和含油饱和度6个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有着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其孔隙类型、接触方式、喉道类型、连通性和驱油效率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熵权TOPSIS法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划分的各类储层流动单元特征明显,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8.
地震预测:从芦山地震到大陆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1990年以来,通过对青藏高原的调查和研究,认识到下地壳流动同步形成盆地和造山带,并受控于相关洋盆地幔软流圈向大陆的顺层流动和底辟作用。下地壳不均匀流动通过韧脆性中地壳热能-应变能转换孕育地震,部分发震能量通过上地壳脆性断层释放。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通常会伴生跨年度干旱和异常降雨,构成热灾害链。近5年内青藏高原东部连续发生汶川、玉树、芦山大地震,形成于从亚东流经羊八井、安多、玉树并分支流向汶川和芦山—康定的下地壳"热河"的仰冲式和侧冲式撞击作用。从2008年9月以来连续发表5篇论文,根据地壳热构造和热灾害链的时空结构对芦山地震的三要素进行了长期和中期预测。2008年9月预测从2013年开始可能发生大地震,2012年9月将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异常热流构造带5年内将发生多个7级地震的首个大震锁定在芦山或西昌。芦山地震只释放了亚东—羊八井—安多—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小江"热河"剩余热能中的一小部分,在西昌—会理—昭通地区、道孚—康定地区、通海—石屏地区近5年内很可能发生4个7级左右的地震。此外,华北典型的热灾害链结构表明震情严峻,环渤海地区近3年内很可能发生大地震。从地震热流体撞击机理与地震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出发,提出了动态立体监测及短临预测地震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69.
季备 《地下水》2013,(1):14-15
从水化学的角度出发,利用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不同地质单元的水化学特征,分析查明了工程区地下水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F13断层以里,为地下水的强径流带。F13断层与F14断层之间,为中等径流区。F14断层以外,地下水体受上游江水的影响,由于江水在补给该区地下水时有一个较长的径流途径,导致受沿程表层风化裂隙中包气带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70.
针对地磁变化场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集成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EMD)-样本熵-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地磁变化场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EEMD-样本熵将非平稳的地磁变化场时间序列分解为一系列复杂度差异明显的地磁变化场子序列;然后,针对每一个子序列分别建立LSSVM模型,选择各自适合的最优模型参数;最后,以地磁台站实测的地磁变化场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并与基于单一LSSVM以及RBF径向基神经网络的两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EEMD-样本熵-LSSVM模型的预测值能紧跟地磁变化场的变化趋势,相比另外两种模型,体现出更好的预测效果,在地磁Kp指数小于3时,预测3h平均绝对误差为1.63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